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他精通詩書畫印,畫山水和花卉別具一格,晚年用左手作畫

2024-01-15國風

文/本院首席鑒美官 余語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一個人若想成大器,功成名就,就須得歷經多種磨難。飽經風霜之後,其方能變得意誌堅定,最終邁向成功大道。

畫史上的畫壇名家們,一生中皆被各種苦難折磨,然他們並未因此被打倒,而是越挫越勇。在艱苦歲月中,他們的傲骨更堅,心氣更足,鬥誌更盛。

清代時,就有一位堅貞不屈的大畫家。

他精通詩書畫印,畫山水和花卉別具一格。晚年右手無法作畫,遂用左手作畫,卻能繪制曠世傑作。

這位傑出畫家就是高鳳翰,生於1683年,卒於1749年,號南村等,山東膠州人。

其生前曾入仕,在安徽歙縣擔任縣丞,後來離開官場,赴揚州定居。其技藝非凡,尤精於畫山水和花卉。攝取了宋人的山水畫技法,畫風與名家郭熙頗為相似。

然其到了55歲左右,右手突然患病,從此只能改用左手作畫。即便是用左手,其依然能畫出驚世巨作。

且自從其開始用左手創作之後,畫技更加精湛。作畫時,瀟灑靈巧,筆愈蒼辣。一幅幅精品力作,不斷問世,驚艷世人,著實令人嘆服。

其還著有【硯史】【南阜集】。

其十五歲那年,父子倆一起前往淄川教諭任。

大詩人王漁洋的故裏就在附近,且這裏也是文人薈萃之地,如張元和李堯臣都是當地極負盛名的文藝名家,他們皆練就了精湛的書畫技藝。

而其當時與這些著名文藝家是同輩學友,他們之間經常往來,切磋交流技藝。久而久之,其也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日漸成長為一名能詩善畫的名家。

十二載春秋一晃而過,二十七歲時,其赴江西,在滕王閣拜見了當時的畫壇名家沈宗敬。二人一見如故,吟詩作畫,暢談技藝,這也讓二人收獲頗豐。

1711年是其人生中的重要一年,是年,二十九歲的他,中秀才。

和很多大畫家一樣,其也好遊歷,以求增長見識。故其在1711年至1727年這十幾年間,雲遊四方,曾涉足濟南、萊陽等不少地方。

期間,其飽覽名山大川,欣賞名勝古跡,以詩文書畫會友。這些珍貴的人生經歷,對其藝術創作頗為有益。

1728年秋,其前往京城應試,最終名列前茅。

皇帝對這位才華橫溢的人物頗為賞識,遂在圓明園召見他,並任命其為修職郎,之後天子又授其安徽歙縣丞試用。能被一國之君器重,足見其也是人中龍鳳。

六安州的知州盧見對其才華敬佩有加,遂向當時的安徽巡撫極力推薦他。故其有機會得到重用,並先後代理歙縣、績溪縣的知縣。

1737年,對其而言是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年。

因為這一年夏日炎炎之時,其來到揚州。在此期間,其右手突然發病,很快就無法動彈。轉眼到了七月之時,右手最終病廢。故其無法繼續做官,而是辭官赴揚州寺中生活。

或許,其也曾有過傷心失望的心境,畢竟這樣的打擊突如其來,確實很沈重。

然其身殘誌堅,不久就振作起來,並開始用左手代替右手作畫。左手所畫的作品也全是妙品神品,人見人愛。不禁令人感嘆:其真乃天才也!

在寺中居住之時,其與「揚州八怪」鄭板橋、汪士慎、李方膺等人誌同道合,他們常聚在一起提倡革故鼎新,交流畫技。

後來,其以古法為根基,大膽創造新畫風,終成畫風奇崛的畫壇巨擘,名震畫壇。

晚年時期,其回到故鄉,生活一直很貧苦。但其堅韌不拔,不斷與苦難作鬥爭,並用畫筆對抗命運的悲慘與不公。

八年之後,這位非凡的大畫家在家鄉病逝,享年六十六歲。

其才高八鬥,早年以詩著稱,青年時就已是名揚四方的大詩人。其所作的詩,文辭精妙,當時的一位大人物王士禎甚是喜愛,對其視作備受推崇。

而且其能當著眾人的面,快速寫出優秀詩篇。

相傳,一日,其參加了兩江總督舉行的一次酒宴。期間,以雁名題,其即刻揮筆寫詩,完成之後給在場者欣賞,人們無不嘖嘖稱奇。

其書法技藝也相當了得,其右手所寫的書法,藝術特色為「嚴謹流暢」。

而其用左手所寫的書法則更為神妙,有魏晉之時的書風,還汲取了元明兩代的筆法,故而呈現出「氣韻流動,古趣盎然」的書風。

世人驚嘆折服,曾有人如是贊譽:其書法堪稱明清數百年間以左手擅長書法的第一人。

其畫技更是超凡脫俗,多愛畫花卉、山水,作品不拘成法,自成一家之妙。故其也被譽為「揚州八怪」之一,也有人將其列入「畫中十哲」。

其有一些作品得以傳世,其中包括【牡丹竹石圖】軸等。

作為一名鼎鼎大名的篆刻家,其篆刻技藝非同尋常。其篆刻,一開始是以漢印為宗,後來轉變成以白文為主,筆畫看起來頗為豐腴,留紅也非常寬,自成一格。

毋庸置疑,高鳳翰是一位詩書畫印「四絕」的文藝大師。其博學多才,藝絕千古,昭厲後人。

不過,其在繪畫方面的成就最為璀璨。其畫作,巧妙地將宋人的雄渾之神,以及元人的靜逸之氣熔於一爐。可謂獨具匠心,千古罕見。

秦祖永曾對其作品盛贊有加:其畫離奇超妙,脫盡筆墨畦徑,法備趣足,不拘泥古法,卻又傳承了古法。這樣的評價很高,也頗為準確。

其嘔心瀝血,用一生時光,將書畫等多種傳統技藝發揚光大,故其必將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