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從仿古到集古之大成,王翚【山水冊】

2023-12-11國風

王翚是清初著名畫家,名列「清初四王」。古人重視出身,四王中的其他三位畫家,都有顯赫的出身,對比之後更加感慨王翚的成功有多麽勵誌了。王翚的父親是畫家,名氣有限,王翚學習繪畫也算繼承家學。他從青年時期就顯露出超越常人的天賦,只不過僅有天賦不足以支撐他成為「畫聖」。

王翚沒有功名在身,就是一個職業畫家。他沒有因出身而自暴自棄,而是借助自己的天賦交友廣泛。為了提高繪畫水平,他和惲壽平一同找王鑒、王原祁探討。為了提加文化水平,他拜訪錢謙益、吳梅村、朱彜尊。有了朋友的幫助,王翚在畫壇站穩了腳跟。

王翚 山水冊

清初畫家在創作上崇尚仿古,如果畫中每一筆都是效仿古人技法,會受到好評。在這種背景下,仿古能力高低就成了品評畫家優劣的標準之一。王翚恰好就是仿古領域的天才,他不但仿古還能融合古人技法,達到了集古之大成的境界。這套【山水冊】是王翚的作品,你看出來他在模仿誰的風格嗎?

水墨為底,設色淡雅,描繪湖光山色、山水相依。很明顯王翚把宋代畫家的「小景」構圖與元代畫家的隱逸情懷融合,畫出了人在山水間的愜意灑脫。淡墨暈染與濃墨苔點強調空間遠近,青綠色彩與淡雅淺絳交相輝映,就有了文人心中的江南景色。

王翚 山水冊

畫雲霧繞山,常規畫法是山腰處有一抹霧氣,襯托山勢高大挺拔。王翚把這一抹霧氣放大成一團霧氣,這種畫法受到了明末松江畫派的影響。計白當黑,產生出虛實對比與疏密對比。

文人墨客崇尚素雅景色,畫家更願意表現技法的純熟度與新鮮感。留白形成的虛處,可以襯托出山的氣勢,可以減少實處因細筆帶來的堆砌感。看著密筆苔點的大山,還能讓人覺得清爽溫潤,這就是留白的妙處。大塊留白讓畫面有了空靈韻致,由虛境轉化為實境更讓人體會到江南山水的多般變化。

王翚 山水冊

王翚受到過很多名人提攜,他無以為報只能贈畫表達謝意。原本這是一個「減分項」,和他交往密切的惲壽平就很少贈畫。王翚很聰明,他會把「減分項」變成「加分項」。王翚努力學習他人長處,研究詩文書法,提高鑒賞能力。

據說,王翚去過王時敏家中欣賞古畫,他與很多江南書畫藏家都是好友。能夠看到前輩名家真跡,對古人而言,是個特別寶貴的學習機會。從【山水冊】中可以看出,王翚畫山水基本延續了院體風格,同時融入元人筆意與明代畫家的詩意美感。

王翚 山水冊

王翚在臨仿過程中,重新建立了山水畫形與神的關系。形,可以是自然樣貌也可以是心中所想。到底應該如何表現,沒有一定之規,至於捕捉神韻更是難上加難。王翚從作品的真實感入手,解決了這個問題。

明末文人畫創作極其盛行,出現了一些過於簡單自由的作品,構圖簡單,筆墨自由原本是好事,由此導致一些取巧者想要速成,就變成了壞事。王翚用作品揭示出一個道理,畫山水沒有一蹴而就的捷徑,只有筆墨耕耘盡心盡力才有結果。他不斷總結整理前人技法,才有了「山水清暉」的新氣象。

王翚 山水冊

王翚在仿古的同時,一度發出「風趨益下」的感慨。只知道模仿,是沒有前途的。他在嘗試融合畫壇南北宗風格。在【山水冊】中可以看出,每一個細節他都要精細刻畫。小到一艘船、一間房、一道河堤,只有生動具體,才能精準表達情感。

打破了「崇南抑北」的信條,讓很多畫家都相信筆墨才是山水畫的根基。近代很多畫家受到王翚的影響,在求新求變的藝術道路上,不斷融合,不斷研究。

王翚 山水冊

看王翚的【山水冊】,不應該只知道他在模仿誰,而是應該看看他為什麽要模仿。文人畫不是信手拈來隨意塗抹,文人畫也要有章法可循。

拓展閱讀

兩幅【山居圖】,看看清代畫家怎樣表達隱逸情懷
清代畫家筆下的書齋山水,重筆墨尚意趣
為什麽要盯著瀑布看,張風繪【寒林觀瀑】
為什麽不畫漫天飛雪,看看這幅畫裏有沒有答案
清四王冊頁精選 精選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所繪冊頁小品全100余幅山水畫集高畫質臨摹範本
¥156
京東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