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海博夜讀丨晚清也有邊塞詩

2023-12-11國風

畫 張秋桔

品讀鄭孝胥【武建軍資念塔歌】

作者/羅韜

朗讀丨蘭佳

鄭孝胥(1860-1938),福建閩侯人。清末政治家、詩人、書法家,善詩書。 今天品讀鄭孝胥的【武建軍資念塔歌】。



武建孤軍戍南荒,

邊亂雖平士多亡。

亡者入地塔出世,

含哀郁郁淩蒼茫。

龍州西山日欲落,

雙江奔流動城郭。

倚天神劍忽飛來,

雪脊霜鋒見棱鍔。

夾岸遙看人共指,

俯映浮橋斷江水。

瘡痍瘴癘意全消,

孤標只在斜陽裏。

君不見男兒為國軀可捐,

伏波遺廟尚巋然。

銅柱沈埋無覓處,

州名猶自喚文淵。

——鄭孝胥 【武建軍資念塔歌】

羅韜先生在【移花就鏡——二十四品詩書畫印通釋】中是這樣品讀的。

這是一首晚清的邊塞詩。高適是「漢家煙塵在東北」,自中法戰爭後,晚清「戰塵」一度在西南,這一地區往往「內亂」、「外亂」交纏。這時鄭孝胥出任廣西邊防大臣,鎮守龍州,時稱「詩人邊帥」。

鄭孝胥回翔文武,雄姿英發。他任邊防大臣將中越交界的地區治理得井井有條。他為犧牲於戡亂的武建軍戰士建立紀念塔,並為塔題詩。寫來滿含悲慨而著語勁健。前四句講塔的由來,悲慨中有一種崇高之感:塔自地湧出,英魂不死,高淩蒼茫。再八句講塔的環境,既是寫景,又兼奇想,以飛來神劍的意象來形容塔有阻斷江水、正氣壓邪的精神氣格。結尾四句,身處南疆,想起漢伏波將軍馬援,鼓勵戰士以他為榜樣,盡管他所鑄的銅柱不在了,但越南的文淵州(屬諒山省)仍讓人銘記他的英名(馬援字文淵)。

鄭孝胥說他的詩一經寫成即不改一字,「骨頭有生所具,任其支離突兀」,可謂風骨棱棱。他自期是外可為馬援,內可比諸葛,手眼非凡,英氣勃勃,而最後誤他的也正是「英氣」二字。後來他出任偽滿洲國的總理,當朝「諸葛」,他自詡「天回朔漠作神京」,想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再次以東北為基地,規復大清江山。但可惜此時的滿洲,既不是明末的滿洲,更不是他當年治下的龍州,這回他失算了。偽滿洲國覆亡,陳寅恪接過他的話頭諷刺他:「漫誇朔漠作神京,七寶樓台一夕傾」。「鄭諸葛」也由此身敗名裂。讀其詩,賞其書法,感受其人的心氣,勁健之風背後,自有影響世運的力度。


主播丨蘭佳

作品選自

羅韜著

【移花就鏡—— 二十四品詩書畫印通釋】

南方出版傳媒 廣東人民出版社

「海博夜讀」期待您的作品,如果您有想要分享的文章或圖片,歡迎投稿至信箱[email protected],我們在這裏等您。

來源:海博TV

編輯:劉琰、王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