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鬼是否真的存在?碰到了怎麽辦?國學大師曾仕強:我14歲時經歷過

2024-08-21國風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播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鬼」,一直是中國民間十分興盛的話題。

從古至今,長久以來,無論是相信鬼神之說,甚至聲稱自己親眼見過「鬼」的人,還是高舉科學大旗,堅定反對鬼神之說的人,都數不勝數。

可你知道嗎?著名的國學大師,被譽為「中國式管理之父」的曾仕強,曾在一次講座上親口講述自己14歲時,遇到「鬼」的親身經歷。

曾仕強對「鬼」的分析,更可謂是鞭辟入裏,發人深省。

你對鬼神之說持什麽看法?你相信「鬼」的存在嗎?

年少遇「鬼」的曾仕強

曾仕強的老家在福建,小學畢業之後,他跟隨時任中學校長的父親來到廈門讀書。

1948年,曾仕強一家人搬到了日本。據曾仕強回憶,當時一家人住在一個看上去十分老舊的日式風格庭院裏,還養了一條小狗。

住在這裏的好處,是環境十分清凈、自然,但壞處是,有些時候看上去比較陰森。

庭院之中有很多樹木,白天的時候,這些遮天蔽日的樹木使得環境更加清幽。可到了晚上,陣陣微風拂動樹葉的聲音,卻常常讓人感覺詭異。

曾仕強「見鬼」的經歷,便是發生在一個樹葉沙沙作響的夜晚。

那一天,曾仕強的父母外出辦事,只留了14歲的他在家中。到了半夜,曾仕強像往常一樣,提著一個小木桶,前往院子裏的古井處去打水。

他剛打上一桶水,霎時間狂風大作,一向溫和聽話的小狗也突然間直直地站起身來,沖著一個方向狂吠不止。

曾仕強朝著那個方向看過去,卻一瞬間呆立當場。

就在不遠處,一個身穿白色衣服的人影,竟幽幽地懸浮在那裏。這場景,像極了恐怖片裏的「貞子」。

14歲的孩子,哪裏見過這場面,他當即就想轉頭逃跑。但這時,他突然想起了小時候聽過的民間傳言。

在小的時候,有一位鄰居老人曾經告訴他:「遇到鬼,不要慌,更不可轉身逃跑。要是鬼發現你害怕它的話,他就會一直纏著你,至死方休。」

於是,心驚膽戰的曾仕強忍著恐懼,直直地盯著面前的鬼影。過了一會兒,那個鬼影果真漸漸淡去,最終消失了。

年少時期的這段經歷,讓曾仕強對於「鬼是否存在」這一問題,有了十分深刻的理解。事後,他經過不斷思考、多方打聽,終於形成了自己的觀點。

曾仕強認為,自己當時所見到的「鬼」,其實正是自己的「恐懼」。也就是說,「見鬼」這件事,可以等同於「看到恐懼」。

這就有點超出常識了,「恐懼」這麽抽象化的東西,怎麽能被人的眼睛具體地看到呢?

「見鬼」到底是什麽原理

人們常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但實際上,你的眼睛,也很有可能「欺騙」你。在生活中,「視覺錯覺」其實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

首先我們要明白,視覺是如何形成的。

視覺的形成過程,其實有著十分復雜的機制。

當人們要去看某樣東西時,物體反射的光會先經由瞳孔進入晶狀體,到達眼球深處的視網膜,這便是視覺產生的第一步驟。

光線落在視網膜上之後,其中的神經細胞會轉變成生物電訊號,並將其傳遞到大腦。隨後,大腦會結合人的經驗、情感、記憶等將其進行處理,最終轉變成「視覺」。

在大腦對這一系列資訊進行處理的時候,不僅會受到客觀實在的影響,還會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便是【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作品。幾百年來,人們對於「蒙娜麗莎是否在微笑」這一問題爭論不休。

有人會覺得蒙娜麗莎的笑容和藹慈祥,有人卻認為蒙娜麗莎的表情冷漠,甚至透著陰森。為什麽明明是同一幅畫,不同的人看到的感受卻大相徑庭呢?

有一位心理學家對此進行了分析,他認為,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喜悅,9%的憎惡,以及少許的憤怒、恐懼等情緒。

這也解釋了為何不同的人,看到同一個「微笑」的時候感受不同。簡而言之,是因為這幅畫包含的情緒,本身就比較復雜。

當你喜悅時,她的微笑就是平胡的、和善的;當你憤怒時,她的微笑在你眼中就是冷漠的、殘忍的;當你恐懼時,她的微笑在你眼中也會透露著害怕。

毫無疑問,「見鬼」這一現象的產生,與當事人的「恐懼」這一情緒脫不開關系。

這種「恐懼」的根源,實際上是深深烙印在人類基因裏,對「死亡」的恐懼。

無論古代現代,無論中國外國,人們對「死亡」的恐懼是相通的、本能的。而「鬼」這個意象,便是「死亡」的一種象征。

死後的世界,對人類來說是未知的。這種對於未知的恐懼,千百年來也一直存在於人類社會中。而這種恐懼,也成為了諸多宗教、政權的奠基石。

在中國,也有類似「陰曹地府」、「轉世輪回」這樣的說法。除了宗教之外,許多封建政權似乎也對此深信不疑。

古代的皇帝,還會在每年固定的時間「祭天」、「拜祖」,以表達對鬼神的敬意。這又是為什麽呢?

實際上,他們這樣做的理由,無非是為了給老百姓們一個「盼頭」。如果百姓不信鬼神,認為所有人去世之後,不過是歸於黃土,那可能就沒有多少活著的動力了。

人們為何願意相信「有鬼」

當然,人們之所以相信「鬼神」的存在,也許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太多牽掛。

2015年,演員張譯憑借出演【親愛的】一劇,獲得金雞獎最佳男配角。在頒獎儀式上,一只蝴蝶翩翩飛來,落在他的領口,像極了一個領結。

張譯看到這一景象,淚濕眼眶。鮮為人知的是,他曾有過一段充滿遺憾的愛情。

2004年,張譯的初戀女友因車禍成了植物人。盡管他苦守女友十年,女友卻還是在2014年遺憾離世。

女友去世時,張譯身在國外,未能送女友最後一程,成了張譯心中永遠的痛。

如今這只宛如領結的蝴蝶,難免讓他想到那個曾經深愛的女孩,是否在以另一種方式陪伴他見證人生的「高光時刻」。

有人說:「一個人害怕的某個鬼魂,也可能是另一個人朝思暮想的親人」。

生老病死,天意難料。人們面對親人、愛人、摯友的離世,盡管悲痛欲絕,卻也無能為力。

於是,人們只能將希望寄托於「死後世界」的存在,希望他們能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結語

「鬼」或許並非真實的存在,但我們內心的恐懼、思念,確實實實在在存在的。

「鬼」的存在,是人類面對死亡、面對失去時的脆弱與渴望。

無論「鬼」是否存在,在某種程度上,它都已然成為了人們的情感寄托,和對生命意義探索的一部份。

在這個話題的思索中,我們應當更加珍惜當下,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希望每個人都能以積極的心態,去擁抱真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