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盜墓者丟下的呆萌國寶|「商朝大理石虎」亮相台北「親近國寶」展

2024-08-10國風
撰文:
趙誌瀚 Ryan Chiu
世上許多歷史,若只得典籍記載,而缺乏考古發掘,往往令人摸不著頭腦,仿如置身五裏霧中。
以商代為例,世人認識長久以來停留在寥寥數語丶半歷史半神話的傳說記述之中。曾經有一段時間,甚至學術界都質疑這個遠古王朝存在與否。直到20世紀初葉,專家在河南安陽十多次大型發掘,我們才終於能夠以實質的文物證據,重構殷商文明的神秘面貌。
當時,一件盜墓賊遺下的大理石虎,讓考古學家得以窺見三千多年前的精湛工藝;如今,這件珍罕相當的國寶文物,正於台北歷史文物陳列館的「親近國寶」展亮相。
商 大理石虎首人身立雕
高度:37.1 cm
重量:28.5 kg
出土:1934年,河南安陽,殷墟1001號商王大墓
1934-35年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簡稱史語所)在梁思永(梁啟超次子)帶領下,於殷墟西北岡王陵區考古,發掘出10座大墓、1座大方形坑、以及1,200餘座小墓。
其中,1001號大墓尤為重要,雖然此前已屢遭盜墓賊光顧,但仍然留下不少重器,乃該區形制最大、且出土器物最多的墓葬。1934年11月24日,考古人員在深4.2公尺之處,發現了這件品相甚為完美的大理石虎。
令人頗感意外的是,石虎當時側躺在盜坑邊緣,估計是盜墓賊不要而推下坑的。究竟他們是覺得石虎不值錢而丟下,還是遇上了甚麼突發狀況,就不得而知了。
對當時而言,能找到如此精美的商代動物石雕,可說是空前的發現。梁思永十分興奮,該夜便開會與眾人討論如何命名,提案包括傅氏石虎(史語所首任所長傅斯年)、梁氏石虎(梁思永)、劉氏石虎(1001號大墓發掘人員劉耀)等等。
雖然大夥兒熱切討論,但最終沒有定案,石虎還是根據材質與外型稱為「大理石虎首人身立雕」。
石虎出土時,側躺在盜坑邊緣,估計是盜墓賊不要而推下坑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梁思永(左)與兄長梁思成(右)在殷墟大墓合照︱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大理石礦脈蘊藏豐富,利於大量開采,且質地較軟,易於加工。是故,顏色均勻、質地細密的大理石材,乃雕刻的上選原料。
從殷墟出土的大理石立雕來看,工匠已充分掌握石材特性。當時,只有等級最高的貴族,方能使用大理石制作立體雕刻。大型的大理石立雕,僅在王陵區及宮殿區出土;至於中型的動物立雕;則只見於王陵區及婦好墓等高級貴族墓。
此件大理石虎石質晶瑩,雕刻細致,充分顯現殷代大理石工藝之發達,乃殷墟出土石雕中最上乘精彩之作。造型為虎首人身,屈膝跪坐,手呈爪形,置於兩膝上。頭略上仰,張口露齒,睜著「目」字形大眼,耳朵呈扇狀。
老虎強壯、聰明、敏捷、勇敢無畏且華麗高貴,無論在肉體還是意識上都是強悍的標記。先民相信,老虎除了能與靈界溝通外,還能驅趕邪惡力量,守護人類。
石虎全身布滿陰刻紋飾,雙臂為瓶角龍紋,腿至臀部則為直立翹尾龍紋。底部中分為二,背面有一豎凹槽,推測可將石立雕嵌入木結構建築上。然而,由於出自盜掘後的翻葬坑,這種底部及背面的凹槽設計,已無考古脈絡可循,無法確認實際使用方式。
商朝尊鬼神丶祟祖先,統治階層和平民都相信死後有來世,祭祀儀式至關重要。是故,工藝品大部份都是禮器或祭器,以青銅為大宗,此外也有不少玉、骨、牙制品。
然而,大理石雕卻是稀有,在市場上自然更是鮮見。近年,兩件商朝大理石蛙先後在香港及倫敦蘇富比舉槌,分別以HK$2,880及US$120萬(HK$935萬)易手。
史語所典藏的「國寶」計有22組50件,「親近國寶」系列展覽每次精選1件國寶,以專櫃展出,深入介紹,讓大家能夠近距離觀賞文物重器。
同場其他精選展品
商代晚期 牛方鼎
商代晚期 帶蔔辭龜腹甲
商代晚期 帶蓋白陶罐
東周 交龍紋方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