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法家思想兩位奠基性的思想家:子產和鄧析

2024-01-06國風

大家好,今天我們介紹法家思想的兩位先驅:子產和鄧析。他們也是法家思想兩位奠基性的思想家。子產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出生於公元前580年左右,早於孔子和老子,子產是孔子的榜樣,子產去世之後,孔子感嘆說:子產,古之遺愛也。

子產姓姬名僑,又名公孫僑,是春秋時期鄭國鄭穆公的孫子,是鄭國貴族,後來成了鄭國國卿,執政20年。

執政期間,在經濟上,鄭國承認私田,並向土地私有者征收軍賦;在教育上,子產擇能而使,不毀鄉校,體現了民本思想。

在天道觀上,子產堅持「天道遠,人道邇」,他認為天體執行的軌域與人事遵行的法則互不相幹,否定占星術能預測人事,帶有樸素唯物主義的思想啟蒙。

在人性上,子產提出了人性的趨善避惡的思想,子產說:「無欲實難。」 他意識到人性「趨利」的一面,所以利用賞來推動事情發展,他說:「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他認識到人性有「避害」的一面,對人性的理解帶有法家思想的色彩。

在法制上,子產出台了中國最早的成文法律,稱之為「鑄刑鼎」,將鄭國的刑法鑄刻在鼎上,不可更改,稱之為「刑書」,成為國家的常法。

鑄刑鼎是一個意義重大的改革,按照過去周代的禮治,刑書是不可以公開的,老百姓不知道刑書的具體內容和懲罰規定,因此生殺大權就掌握在統治者手裏,子產把刑書鑄在鼎上,並公之於眾,百姓知道了刑書的內容和相關規定,他們一旦觸犯了法律,就可以自己請「訟師」替他們辯護打官司。

這不僅增加了刑書的公開透明,實際上削弱了統治者解釋刑書的權力,子產的這個制度已經非常大膽了。子產的改革當然也遭到了很多反對者,他們認為公開刑書之後,統治者失去了權威,百姓會變得無所顧忌,天下會大亂,但子產還是堅持推行刑鼎,這不僅代表了鄭國推行法制的決心,這項改革在社會史和法制史上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但是作為子產的政治對手和晚輩鄧析則更加大膽,他認為子產的改革還不夠徹底,鄧析推出了「竹刑」,就是把刑書刻在竹筒上,更方便流傳了。子產代表了當時的貴族階層,而鄧析代表了當時新興的地主階級。鄧析被譽為是名家思想先驅,也是法家思想先驅,他出生於公元前545年,是鄭國思想家,比子產小一些,跟孔子差不多年齡。

之前我們在介紹名家思想的時候就介紹過鄧析,鄧析是名家思想的先驅和奠基人,鄧析好刑名,提出了著名的「刑名之辯」,是古代經典哲學命題「名實之辯」的提出者。鄧析以能言善辯著稱,他被譽為是中國第一代律師,古代稱之為「訟師」,也就是給被人打官司的人。

鄧析不僅是一名出色的律師,也教別人打官司,還制作了著名的「竹刑」努力普及法律知識,跟今天羅翔老師有點類似。

鄧析的竹刑,就是把刑法條款刻在竹筒上,這樣就可以容易流傳,從而讓更多人了解刑書的內容,讓普通人也可以學習和了解法律知識,鄧析也聚眾講學,廣收門徒,傳授法律與訴訟知識,後來因為得罪了執政者子太叔,駟歂被斬首,也有人說是因為得罪的子產。

鄧析和子產是政治對手和冤家,據記載,鄧析為反對子產的政策和法令,讓鄭國人用‘懸書’,也就是類似揭帖的方式來議論政事,子產得知後下令不許懸書,於是鄧析就改用「致書」,類似今天書簡投遞上門的方式來議論政事,子產又下令禁止致書,鄧析又采用將書簡夾在包裹裏面投遞的方式,子產禁令無窮,鄧析應對方法也無窮。

總之鄧析處處和子產作對,有記載是子產殺害了鄧析,鄧析年僅44歲就被去世了。

鄧析和子產的變法精神,影響到了後來的法家思想家李悝、吳起和商鞅等人。子產是刑書公開透明的第一人,但子產的刑書並不完善,或者說比較粗糙,存在很多漏洞和對統治階層的維護,子產的刑書定位也不高,定位是:「吾以救世」,目的是挽救當時混亂和衰敗的鄭國,並不是為了富國強兵,而後來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李悝的【法經】就更加嚴謹全面,而且目標就是「富國強兵」, 李悝說:「盡地力之教,富國強兵」。

但是不管怎麽樣,子產和鄧析對法家思想的啟蒙奠定了重要基礎,讓「法」開始走出統治者,並且逐步向建立公開、公正和透明的制度體系邁進,這無疑是巨大的進步。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更多法家思想的精彩內容,請點贊收藏,並關註我,我們下一期內容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