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有余才有味

2023-12-15國風

「夜者日之余,雨者月之余,冬者歲之余。」在大雪時節的夜晚,重溫陳繼儒的這段話,心生暖意,引為知音。

連續幾個「之余」,似休止符、暫停鍵,讓奔流不息的時間靜止下來,讓被無形之力裹挾的腳步慢下來、停下來。他似乎在提醒我們:人生本來就是一種抽象的藝術,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會用藝術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天,過好每一刻。

慢慢走,欣賞啊!人生這場苦旅,生命之弦不必繃得太緊。我時常對自己說,不要急著趕路,忽略了沿途的風景。反正人最後的結局都是死亡,余生還長,慌什麽。把每一個日子細嚼慢咽,品出滋味。

冬日的夜色來臨得特別早,還不到六點,白晝就消逝得無影無蹤了。樹葉淡然無聲地飄落,走在回家的路上,橘黃的路燈安詳無比,似乎在說:忙碌一天的人啊,終於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散步、讀書、寫文、聽音樂,你愛幹什麽就由心而行吧!

對奔走紅塵的人來說,時間和金錢同為奢侈品,對誰都是不夠用的。世俗對人有太多的要求和規矩:謀求功名利祿是正事,必不可少;其余的都是閑事,可有可無。活著,總是身不由己,推不開的,是正事;得不到的,是余暇。上天體恤勞碌辛苦的人們,所以安排了黑夜、雨天、冬季。

人在白天和夜晚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包括思維方式都不同。

為什麽藝術家都喜歡深夜創作?因為白天是理性的,無形之中帶著某種自我保護的盔甲;夜晚是感性的,離開職場,回到家裏,脫下硬朗的西裝或風衣,換上棉柔溫軟的家居服,腳放進暖和的拖鞋裏,從社會人回到自然人,窩在自己的殼裏,只有安全、安心、安定、自在。

社會是個競技場,也是個大舞台。白天不得不面對生存這樣嚴肅的課題,不得不應對復雜的人際關系;晚上,在朦朧的夜色裏,擡頭看看星星,看看月亮,可以舒口氣,追求詩意和遠方,做做夢了。夜者日之余,一天中余下的時間,就是用來讓人休憩、療傷、充電、自我賦能,然後,再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嶄新的一天。

下雨的日子,即使是白天,也不必急著趕路,無須忙著做事。停下來,在廊檐下看看雨怎麽從天上飄落,聽聽雨打在各種物體上的聲音,是一件特別快樂的事。

陽光燦爛的日子,想窩在家裏休息會,偷下懶,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雨天就不同了,雨撥慢了時鐘,洗凈了塵埃,沙沙的雨聲帶著天然的安眠效果,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下雨的時候,睡眠總是比晴天酣暢香甜。一場好雨,像一首舒緩的小夜曲,專為安撫疲憊的你而來。

冬主藏,真好!萬物都安靜下來,該收的收了,該藏的也藏好了。不必為掙脫黑暗,奮力去破土萌芽;也不必為了生長,去爭奪陽光雨露;更不必擔心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突如其來的冰雪風暴。

反正已經吹過春天的風,曬過夏天的太陽,結過秋天的果,生命大致已成定局,就藏在自己的孤獨裏,安靜地等待一場瑞雪的降臨。

窗外朔風呼嘯的時候,最適合偎在被窩裏讀史書,只有在嗚嗚的風聲和凜凜寒氣裏,才能體會遠古的蒼涼與悲壯。人類在迴圈往復的行程中,無數的戰爭、無數的犧牲、無盡的掙紮,本質上都只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剩余資源。

生活的品質和生命的品質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物質上的擁有,體現在衣食住行上的豐富;後者是心靈的優劣,體現生命的品質及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怎麽利用余閑余暇,決定一個人生命的品質。是吃吃喝喝,虛度時光,還是讀書鍛煉,每天提升,短時間內沒有很大區別;時間長了,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就可以透露他的生活習慣和價值取向。拉開人與人距離的,就是余暇時光。

很喜歡和「余」組合在一起的詞:凈余、盈余、富余;余生、余味、余韻。萬一與外界互為多余呢?也沒關系呀,少一些交集,多一分清凈,趁著余暇,深耕自己,讓生命多一些余味、余韻,豈不更好。

亭上秋風原創

2023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