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你可以不信命運,但一定要信因果

2024-09-13國風

【了凡四訓】一書的作者袁了凡,曾經前往棲霞山求見雲谷禪師。

他向雲谷禪師傾訴,自己的人生早已被高人算定:

仕途渺茫,膝下無子,且活不過53歲。

禪師聽罷,送給他八個字:「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意思是:命運由自己創造,福報由自己積累。

袁了凡聞言大悟,不再聽天由命,轉而逆天改命。

他埋頭苦讀考取功名,修路鋪橋,救濟災民,年復一年發善願、行善事。

最終,他官運亨通,老來得子,活到74歲,打破了所有「命中註定」。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封神演義】有句話說:「善者福,惡者禍。」

袁了凡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

決定你一生順逆起伏的,並不是命運,而是因果。

01 得失因果

【浮生六記】有言:「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

人生在世,每做出一次選擇,就必定有得有失,但失去並不是終點。

當你放下遺憾,坦然面對,你所失去的,往往會以另外一種形式補償給你。

鄭板橋有一位親戚,名叫鄭煊,以販賣木材為生。

一次,鄭煊帶著一船木材,走水路前往湖南懷化售賣。

誰知水路運貨太慢,等鄭煊到達時,木材價格已經暴跌。

眼看自己將要賠個血本無歸,鄭煊不免心急如焚。

這時,鄭板橋派人送去一幅勉詞,上面寫道:「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

太過圓滿,虧損便要到來;有所欠缺,盈利才會逐漸聚積。

鄭煊看後心有所悟,不再糾結。

誰知幾天後,木材價格竟然開始暴漲,最終鄭煊賺得盆滿缽滿。

【長安道】有雲:「士師分鹿真是夢,塞翁失馬猶為福。」

得必有所失,失必有所得,「得失」本就是因果輪回。

不屬於你的,得到了終會失去;屬於你的,失去了終將回來。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不必糾結,無需悔恨,腳踏實地朝前走,總會邁入人生的新境界。

02 福禍因果

【東周列國誌】有雲:「善盈而後福,惡盈而後禍。」

一切福田,生於善;一切禍患,起於惡。

每動一個善念,每做一件善事,都會有一樁福緣落在你身上。

【閱微草堂筆記】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乾隆年間,有個名叫王希聖的乞丐,先天殘疾,雙腳無法伸直,只能以雙肘撐地而行。

某日,他在乞討路上撿到個錢袋,開啟一看,裏面竟有二百兩銀子。

面對大筆橫財,王希聖沒有心生貪念,反而坐在原處,護著錢袋,等失主找來。

不過半晌,果然有位商家來找,王希聖確認他是失主後,便將錢全部還給了他。

商人想分一百兩銀子給他,他不收,想給他養老,他也拒絕了。

那以後,他繼續爬行乞討,精疲力盡時便睡在斐聖公祠下。

一次,祠中有個醉酒之人突然拽住了他的腳。王希聖劇痛難忍,險些暈死過去。

然而,醉酒之人松開手後,他發現自己雙腳竟能伸直了,站立行走也如常人一般。

紀曉嵐評價道:「善宜受報,而以命自安,不受人報,故神代報焉。」

做善事應受好報,即使安身知命,不受人報,也會有神靈代為報答。

【左傳】有言:「禍福無門,唯人自招。」

行善受福,作惡遭禍,福禍不會憑空出現,一切都有因可尋。

多行善事,多攢福緣,當你渡別人過河時,自己也已到達了彼岸。

03 成敗因果

成功從來不會輕而易舉,一個人能付出多少,就能成就多少。

能一步步從微末走向顯赫,從低谷走向高峰,這樣的人才值得別人為他讓路。

元代戲曲家高明為作【琵琶記】,辭官歸隱,閉門謝客。

整日埋頭創作,一邊寫曲,一邊拍桌跺腳,尋找節拍。

如此反復打磨三年,以至樓板踏穿,掌痕入木一寸,才寫成【琵琶記】。

該曲一經問世,立即引起轟動,連朱元璋聽後,都贊嘆不已。

高明因此聲名大噪,被後世尊為「南戲之祖」。

宋朝理學家張九成,為研究經學,每日天剛亮就站在窗前讀書。

如此整整堅持了14年,等他離家時,窗下已被磨出兩個腳印。

最終,張九成憑借深厚的學識,開創「橫浦學派」,深刻影響「南宋浙學」。

【上堂開示頌】詩雲:「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一切結果,都是因果。

步履不止,耕耘不息,方能化失敗為養分,最終破土而出,迎接新生。

生活不辜負努力的人,你只管向前,終有一天,會收到因果的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