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兩首詩詞,且迎立秋:一霎荷塘過雨,明朝便是秋聲

2024-08-13國風

水天清話,院靜人銷夏。

三伏盛夏,海天雲蒸,誰不希望坐擁荷塘竹院,靜靜享受夏夜的美好清涼。

清代詞人項鴻祚醉酒前還在院內欣賞竹影風前舞,荷香水面來,好不愜意。可當他醉臥碧簟後,就迎來一陣急雨,宛如跳珠散落荷塘裏。

半醉半醒的他,沒有如蘇軾感謝這殷勤半夜雨,而是慨嘆:一霎荷塘過雨,明朝便是秋聲。

盛夏未央,敏銳的詞人已經透過雨打荷葉提前捕捉到秋意,菡萏香銷翠葉殘仿佛浮現眼前。

夏去秋來,只消一場雨寒。對於悲秋的人來說,斷送此生憔悴,也只需一個秋天。

如今暑氣未散,立秋將至,現代人或許還未感受到「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

多情的古人早在立秋前已經感知到秋意,或悲秋,或喜秋,無限閑情愁緒,盡在秋風裏。

1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唐李益【立秋前一日覽鏡】

當年過半百的李益站在夏去秋來的時間渡口,秋風未起,秋思已成。

他出身隴西李氏,隋唐中原五姓七族之一。10歲時因安史之亂舉家遷往洛陽。經過多年寒窗苦讀,24歲進士及第。

初入仕途後,他以為終於有機會延續家族榮耀,卻不曾想多年沈淪下僚,不得重用。

誌大才高的他,自稱是關西將家子,乃西漢飛將軍李廣之後,又豈會甘心如此蹉跎歲月。

30多歲時,李益投筆從戎,五入軍幕,四至塞上,希望在大漠沙場成就一番豐功偉業。無需生入玉門關,仍留一箭射天山。

直到知命之年,二十載風霜戎馬匆匆而過,李益仍然壯誌難酬而功業未成,難免失意落寞。

於是,在立秋前一天,他驚覺人生已暮,山河將秋,忍不住慨嘆人間萬事消磨,半生浮華已從鏡中匆匆流逝。

皎皎青銅鏡,斑斑白絲鬢。李益對鏡自照,照出了青春易逝,照出了時不我待,滿懷淒涼苦楚。

可秋風不管人間事,依然會如期而至。他只能以滿鬢飛雪迎接明日秋風,聽取淒涼一片秋聲。

末句明日對秋風,韻味無窮,不只是愁對立秋,也飽含復雜情緒面對還未走完的後半生,有不甘,有落寞,有迷茫,也有隱隱期許與展望吧。

好在他未曾放棄,年近花甲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被唐憲宗召回京都任都官郎中,從此一路高升,最終以禮部尚書致仕。

功成身退兩年後,李益在洛陽私宅壽終正寢。雖然比不上賀知章的富貴壽考,但也是中唐詩人裏少有的圓滿之人。

不僅晚年位居高官,他在詩壇上也享有盛譽,位居大歷十才子之列,邊塞詩更是千古流傳。

明代胡應麟尤其推崇其七言絕句,盛贊「七言絕,開元之下,便當以李益為第一。」

你看,秋風蕭瑟,人世艱難,但總有人能掙紮著不斷前行,直到活出自己的我言秋日勝春朝。

2

不肯樓邊著畫船。載將詩酒入風煙。浪花濺白疑飛鷺,荷芰藏紅似小蓮。

醒醉夢,喚吟仙。先秋一葉莫驚蟬。白雲鄉裏溫柔遠,結得清涼世界緣。

—宋·高觀國【思佳客·立秋前一日西湖】

南宋詞人高觀國筆下的立秋情思,絲毫不見悲傷情緒,滿懷期待與喜愛。

他這一生史書記載頗少,只知愛煙霞,號竹屋,不曾踏入仕途。不同於李益白馬西風塞上,出身浙江山陰的他,長期漫遊在杏花煙雨江南。

在詞壇上,他與史達祖齊名,多有詩詞唱和。二人師法姜夔作詞之法,皆躋身姜門十傑之列。

他還在陸遊八十壽辰時作詞【水龍吟·為放翁壽】,關系友善。談笑皆名士,醉酌在江湖。

這一年立秋前日,詞人滿載煙波與詩酒泛遊西湖之上,一改以往倚翠偎紅酒樓上,輕歌曼舞畫船邊。

他要向湖心劃去,近觀浪花飛濺宛若驚起白鷺紛飛,漫賞荷花掩映在荷葉與菱角深處恰似嬌羞紅顏。

半醉半醒,且吟且唱,何等舒暢。他輕輕囑托報秋仙人,希望立秋後的第一抹落葉秋聲,莫要驚動還在不知疲倦歌唱盛夏的晚蟬。

夏蟬也莫要害怕,因為天涼好個秋。我已沈浸在煙波江上,白雲深處,入得清涼國,既生歡喜心。

是啊,涼風有信,秋月無邊。當夏去秋來,人間不只有颯颯秋聲,還有迷人清秋,宛若秋水伊人獨立江邊。

她看著山明水凈夜來霜,染盡橙黃橘綠時;她伴著月明白露澄清光,細嗅桂花月中香。

她靜候深秋暮簾千家雨,留得枯荷聽雨聲;她望斷煙光凝翠碧山空,人間最愛是清秋。

立秋將至,也願朋友們一枕新涼,平分秋色,收碩果,結善緣,莫負一年秋。

(圖片來自網路,不妥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