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此人是曹操後代,曾大力推行「印刷體」,被譽為「晚清第一罪臣」

2024-01-30國風

「書聖」王羲之曾說:「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便不是書」,在古人看來,寫字一味追求勻稱規範,容易失去生命力、靈活性,呈現僵硬呆板之態,不能算入「書法藝術」的範疇。

例如現代人推崇的「印刷體」,每一筆平直整齊,恨不得用尺子比著,寫成一條直線,完全沒有自然暢意、隨性靈動之美,十分乏味無趣,甚至誤導不少初學者,將其奉為「正道」,常年練習「印刷體」,徹底拘束了創造力。

那麽「印刷體」危害如此之大,為何能風靡書壇呢?在當代人看來,「印刷體」由網路大師創造,戳中了當代學者基本功薄弱的特性,大家無法參透「古法」,只能學習簡單、淺薄的字帖,所以「印刷體」備受世人推崇。

然而,上述內容僅是原因之一,真正的核心因素,來自於清代一位「罪臣」——曹振鏞,名懌嘉,號儷笙、秀溪,誕生於乾隆二十年(1755年),家世頗為顯赫,乃「梟雄」曹操的後人。

自幼接受良好教育,詩、文、書、畫樣樣精通,尤數書法功力頗高,曾臨摹沈度、董其昌、文征明等人的法帖,領悟古人的沈著流美之風,同時受時代影響,曹振鏞對於「印刷體」的前身——「館閣體」也頗有研究。

再加上他本身參加科考,花費大量時間練習「館閣體」,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考中進士,嘉慶帝上任後,官職從戶部尚書,一路上升至軍機大臣,亦曾受嘉慶帝委托,擔任了3個月的「代理皇帝」,之後成為道光帝的老師。

由此可見,曹振鏞在官場多受重視,據說當時的文人、士大夫,皆在模仿他的書法、詩文,而且曹振鏞為了穩固自身地位,一直順應君主要求,例如明、清時期,朝中加強科考制度的管理,推行了「館閣體」,他隨之提出「方光烏」主張。

大概意思是,書法需要方正、光潔,墨色濃郁烏亮,這一描述與「印刷體」、「館閣體」毫無二致,皆在追求勻稱、方正之態,缺乏靈活豐富的變化,所以說他大力推行「印刷體」,絲毫不會誇張。

當然曹振鏞這一主張,敗壞了傳統「古法」,受到世人抨擊,例如葛虛曾批判曰:「但作字齊整無破體者,即置上第,若犯一帖字,即失翰林。海內承風,殿體書直成泥塑,上習茸,厭厭無生氣,皆曹振鏞所造成也」。

不過分析曹振鏞自身的書法,卻沒有太強的「方光烏」風格,其大字行、楷書寬博恢弘、濃厚堅實,似有顏真卿的「大將之風」,雖然形態、筆畫舒展雄渾,氣韻卻毫不輕浮、誇張,一派古拙沈穆之象。

可惜曹振鏞一生左右逢源、討好帝王,舉薦了一批庸才,差點導致大清滅亡,歷史評價不高,被世人譽為和珅之後的「晚清第一大罪臣」,從此被書壇除名,如今傳世字跡偏少,名號也鮮有人知。

您對曹振鏞的書法有何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