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10首婉約詞,一眼驚艷千年,美到令人窒息

2024-10-11國風

公元978年,一杯「牽機」讓李煜魂歸黃泉,只留下了「 問君能有幾多愁? 」的拷問,自此後,太多的文人都試圖為他做出解答。

有人說他「 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

有人說他「 其所作之詞,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

有人說他「 後主目重瞳子,樂府為宋人一代開山 。」

是的,他雖做不好皇帝,卻是一個好詞人,他以一己之力,開辟了宋詞的一代江山。

秋風吹得遊人醉,從西湖慢慢地吹到了汴梁,這秋高氣爽,正是歌舞升平的時候。

庭院的花開了,秋菊淩霜,幽蘭帶露,窈窕如歌女,在風中舞動。

挑擔賣花的人在墻外匆匆而過,一兩聲吆喝過後很快走遠了,帶走了城郊或溪頭的玉簪、茶花,誰能想到,這深深屋檐下藏著更美的秋色。

只有燕子來去自如,在那雕梁畫棟之中穿梭,呢喃私語,仿佛哼著時下最流行的雜劇。

終於,月亮被喚了出來,從柳樹檔頭爬到了妝台上的銅鏡裏,可昔日的紅裝女子早已人跡杏杏,寶釵早已生塵,滿室只余淡淡的胭脂香。

一夜西風,桐葉落盡,無聲無息,正如那無處訴說的愁緒。

看花的人滿眼錦繡,眉間心上,卻不見半點歡喜。

他登上高樓,倚著欄桿,目光落在那虛無的遠方。

翩翩蝶戀花,殷殷相思意,不過是清風明月似的悵惘。

有一個玩笑的說法,說是你夢見了誰,說明是他正在想你。

這世間的思念最是灼人,能得一人心,實屬不易,願且行且珍惜,一路攜手相伴。

從來多情人,最怕遇見別離,更何況是在秋天這個清冷的季節。

不知今晚醒來又在何處?想那河岸邊依依的普都,還伴隨著今晨的清風和昨夜的殘月。

此次一別,年復一年,再遇良宵也枉然。

即使它有千種的風情,沒有了你,我又能向誰去說?

宋朝士人貴族階層盛行養歌女,詞中的小蘋是晏幾道的好友家的歌女,晏幾道傾心於她,卻愛而不得。

多年後,在夢後酒醒的朦朧時刻,突然憶起昔日昔人,初見的場景仍歷歷在目。從此,一眼千年。

多少次在落花微雨中獨自站立,看雙飛的燕,念心中的人……

還記得,那一日,明月輕照,彩雲飄然,這畫面似乎已在心中深深定格。

「彩雲」究竟是天上的雲,還是心中的她?

也許都是吧!詞的末尾兩句道盡對過往若夢、浮生聚散的感慨,千百年來無出其右。

雖然這首詞寫的是愛情,但是關於離別,寫盡了我們生命中許多相似的情感體驗。

聚散有時,心意難平,相聚時有多熱烈,離別時就有多落寞。

這是歐陽修最知名的一首詞。

「庭院深深深幾許」三個疊字贏得後世贊譽無數。

庭院真的深嗎?一個女孩子的住所能有多深呢?

深的是女子的心,獨守空閨,青春年華在指尖偷偷溜走,誰也無法避免愈陷愈深的心情。

可嘆,青春逝去的結局是無法改變的,可悲,這種心情還無人傾訴。

姑且問花兒吧,看它們有什麽妙法,可它們只能用自我飄零訴說著無奈的結局。

全詩情思之綿邈,意境之深遠,尤令人神往。

陳廷焯:連用三「深」字,妙甚。偏是樓高不見, 試想千古有情人讀至結處,無不淚下。 絕世至文。

深沈的不只是庭院,還有我那顆飄零的心。

七夕的主題,白居易、李商隱、蘇軾、李清照都寫過,可是,卻沒有一首比得上秦觀的【鵲橋仙】。

明代文學家李攀龍就評價說: 七夕歌以雙星會少別多為恨,獨少遊此詞謂「兩情若是久長」二句,最能醒人心目。

每每談到七夕,談到牛郎織女,都是離愁別恨的悲傷基調,只有秦觀,獨辟蹊徑,將牛郎織女從離情別恨的主題上解脫出來。

他盛贊牛郎織女的幸運: 可以永遠相聚, 又何必朝暮相伴。

有了秦觀的【鵲橋仙】,七夕,不再是淚水泛濫的盛宴,而是知心人互相鼓勵,堅持初心的愛情傳奇。

天下有情人很多,因為各種原因,家庭、社會現實等,不能相守的也很多,但若是真的有情,這些阻礙的因素又算得了什麽呢?

只要兩顆心靠在一起,距離從來都不是問題。

有人說,「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最適合異地戀情侶。

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感情也會依然熾熱。

這首詞描述情人辭家早行的全過程。

上片寫離別前,下片寫離別時、離別後。

其最顯著的特點是全篇句句均由不同的畫面組成,並配合以不同的聲響,充分表現出難舍難分的離情別緒。

今晚的月色分外明亮,巢中的烏鴉以為晨曉到了,一起鳴叫著飛出去,遠處傳來轆轤的轉動聲。

被淚水浸透的枕頭一片冰冷,想到你馬上要離去,我又禁不住淚眼蒙眬。

和你手拉手走在院中,你走出去又轉回來,想說什麽卻又什麽也說不出。

終於,你狠狠心,不再回頭。

我的眼前只剩下星光一片,耳邊再也聽不見你的腳步聲,只有遠處傳來的晨雞報曉。

相見時難別亦難,早知別離如此讓人神傷,當初就不要相見了。

全詞情節完整,有環境,有人物,有動作,某些細節還寫得十分生動傳神,離別的痛苦和憂傷浸透全篇。

言近而指遠,詞約而義豐,言有盡而意無窮,歷來受到贊譽。

無論何時,揚州都是令無數人心馳神往的地方。

如畫的雲水相依,如詩的煙雨迷離。這被人遙望的夢裏江南,似乎永遠都是那副恬靜和自在的模樣。

當然,不只是山水雲煙,還有那些曾經夢幻般的情節,都讓人浮想聯翩。

遙遙望去,似乎還能看到當年離別前的夜晚,燭火替人垂淚到天明的情景,似乎還能聽到二十四橋上那些喁喁私語,還有那明月之夜的簫聲。

可是,這如夢的地方,卻也有過不堪回首的記憶。

五湖煙水也好,大漠孤煙也好,戰火燒過之後,總會留下斷壁殘垣、荒煙蔓草。

歷史就是這麽冰冷,看似有選擇性地湮滅,卻又從不選擇。

最美好的事物,在歷史面前,也只是剎那煙火。

淳熙三年,姜夔來到了揚州城,見到了金兵肆虐後的揚州,聽到了「清角聲寒」,寫下了「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

建炎三年(1129)七月,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在建康染病,不久後去世。

李清照安葬丈夫後,大病一場。

當時金兵南下之勢日迫,李清照完全陷入哀愁淒苦的境遇,這一時期便產生了這篇【聲聲慢】。

整首詞是李清照南渡喪夫之後境遇淒涼、愁苦境況的寫照。

在淒風苦雨的秋日裏,乍暖還寒之時,曉來的寒風、南飛的雁兒、滿地的黃花,都深深觸動了詞人滿懷愁緒。

歸來堂上烹茶猜書的日子,繁花壓枝、飲酒書畫的日子……都一去不復返了。

故土的淪落、愛人的逝去,以及世人無由的誹謗,都成為郁積在心頭的累累創痕,籠罩著她的是無盡的寂寞淒涼。

侵入心腑的愁、刻骨銘心的痛,與其前半生詞中那種貴族少女天真無邪之氣不同。

這首詞完美地概括了李清照南渡之後飄零的生活、淒涼的處境和充滿著哀愁的內心世界。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詞,寫得太透徹。

初見,是生命中最美好的瞬間之一。

那一刻,目光交匯,心靈碰撞,一切都是嶄新的、充滿希望的。

沒有過往的糾葛,沒有未來的憂慮,只有當下那純粹而熱烈的情感。

初見時的羞澀與期待,心動與驚喜,如同一幅絢麗的畫卷,在記憶的深處熠熠生輝。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久處過後,開始逐漸厭煩。

在經歷了世事的磋磨,人的心又如何能守住最初的信念?

也許就是在一個不經意的瞬間,當你回首,身邊之人早已離去。

曾經的美好飄散如煙,世事難全心意,故人輕易地變了心,卻道人心本就易變。

長生殿上,唐明皇與楊貴妃也曾許下比翼連枝的心願,那誓言仿佛還在耳邊,也不過是過眼雲煙,稍縱即逝。

萬千感慨,匯於一言,如果人生能一直如初相識一般的甜蜜、幸福,該有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