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慎言,慎行,慎獨(醒悟)

2024-06-12國風

【道德經】中有言:「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不慎終也。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譯文:人們做事情,經常是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了。如果對事情的完成能像對開始一樣謹慎,就不會有做砸的事了。

民,指的是普通人,普通人就是平凡的人,也就是大多數人。老子所說的這個狀態,就是大多數人的生活寫照——快要做成的時候,最容易放松,本來慶功宴都快開始了,悲催的是,功敗垂成。從勝利在望到一聲嘆息,怎樣避免這種局面的發生?老子說了,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什麽意思,謹慎鄭重的對待結局,要像對待開始一樣,就不至於功虧一簣。

所謂不忘初心,不改始終。很多人,處著處著就怠慢了,疏遠了,結果走著走著就散了,很多事,做著做著就厭倦了,大意了,結果辛勤汗水付之東流。

行百裏者半九十,一百裏的路,哪怕走了九十裏,只要還有一步沒走到位,也相當於僅僅走了一半而已。但是我們常常顧此失彼,因小失大,或者一開始的時候就粗心大意,讓自己處於危險的境地。

人生最難的修行莫過於:慎言,慎言,慎獨。

—1—

慎言,少言為貴

為人處世中,我們說話需小心謹慎,因為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可能一句話,就會招惹禍端,一句話,就改變了命運。

歷史中商朝的比幹是大忠臣,由於他看不慣紂王的昏庸無道,冒著滅族的危險,多次向紂王勇敢進諫。

紂王曾經問比幹:「你為什麽如此堅持?」

比幹說:「君王有勸諫的臣子,國家才不會滅亡;父親有勸諫的兒子,家族才不會衰敗,請大王聽從大義。」

紂王又問:「什麽是你所說的大義呢?」

比幹答道:「夏桀不行仁政,失了天下,如今大王也如此,恐失天下,我今日進諫,就是大義!」

聽到比幹自比大義,卻將自己與暴君夏桀相比,瞬間大發雷霆。

於是說:「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你自比聖人,讓寡人看看你的心。」說罷,把比幹的心挖出來。

比幹如此忠心,卻被紂王處死。一方面是由於紂王昏庸殘暴,另一方面他的言語太過於犀利。

還有一個發生在三國裏真實故事,有一個大樂師師勛就因為不會說話,被曹操曹老板一槍刺死丟了性命。

大戰將至,曹操當時即興做了一首詞,問師勛:「汝向來炙閱甚嚴,依儒看來,我的短歌行歌詞如何?」

師勛其實也不是傻透腔了。他也知道奉承一下領導,博得領導開心。

於是他說:「丞相之歌詞,詞義深邃和以音韻,文采洋溢,精益非常……」

沒等他說完,曹操打斷了他的話頭:「哎,不要一味贊譽,可直率輔政其謬誤之處。」聽曹操如此之說,師勛沈默了。曹操說:「但講無妨。我向來聞過則喜。」

「丞相果然要我直言不諱?」師勛嚴肅地說。

曹操笑著說:「那自然。」

聽聞此言,師勛來了精神:「丞相歌詞,雖然文采蓋世,只是……」

曹操問:「只是什麽?」

「只是雅悅應該中正和平典雅純正。可是短歌之內有不祥之言。」

頓了一下,師勛接著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這幾句既不符合雅樂規範,也大不吉利。眼下南征在即,大軍臨戰之時,出此不祥之言,失真君威。」

此言一出,就連旁邊的大臣們都非常驚訝,大戰之際,你卻說有不祥之兆,明顯是在詛咒我此戰必敗。

曹操這個三國時期最大的老板,怎受得了如此羞辱。從牙縫裏擠出幾個字:「膽敢敗我時興?」

師勛也知道自己口無遮攔惹禍上身,趕快跪在曹操面前。

曹操從旁邊一兵士手中拿過一桿標槍,一紮槍結果了他性命。

師勛的悲哀,就是他的過於直言。曹操讓你說,也沒讓你把人家底褲都揭開吧?

有時候,話說的越多,犯錯越多,話說得越直,矛盾越深。

正所謂,多說不如少說,歹說不如好說,直說不如巧說。

在現實生活中,時常會有因為一句話翻臉的事情,發生。有些人直言直語,快刀斬亂麻,說話是痛快了不少,可後遺癥可不少,更有人在網路上胡亂說話,觸犯了法規,真是得不償失。

老人常說:沈默是金。多說不如少說。很多時候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所以說話要有分寸。

語言的殺傷力不可小覷,有些人話語傷人,還感覺委屈了。說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實不然,刀子嘴就是刀子心。

面對三觀不合,思想不同的人,慎言是一種智慧,止語是一種修行。

—2—

慎行,有所敬畏

古人雲:「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表現得太完美無缺,則會惹人嫉妒,懂得適當示弱,才能與人和諧相處。

沈萬三是明朝的大富豪,可謂家纏萬貫,富可敵國。為了討好朱元璋,向新朝表示自己的忠誠,他拼命地向新政權輸銀納糧。

但是朱元璋對沈萬三並沒有好感,看到他財大氣粗,就開玩笑地說讓沈萬三出錢修築金陵的城墻。

原本朱元璋覺得沈萬三不能擔此重任,不料想他竟然圓滿完成了任務。

沈萬三卻不懂見好就收,請求出資犒賞三軍,朱元璋很震驚,曾經就為江南豪富支持敵對勢力而吃盡苦頭。

現在沈萬三竟敢越俎代庖,代天子犒賞三軍。朱元璋大怒道:「匹夫犒天下之軍,亂民也,宜誅之。」

幸好皇後勸阻:「不祥之民,天將滅之,陛下何誅焉!」沈萬三才保住小命,

不久朱元璋找了個借口,將沈萬三一家發配雲南。沈萬三最後不得已客死他鄉。

華為老板任正非曾經說過,一個人不管如何努力,永遠也趕不上時代的步伐,更何況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只有組織起數十人、數百人、數千人一同奮鬥,你站在這上面,才摸得到時代的腳。偉大如任正非者,依舊要依靠千百萬個群眾一起奮鬥,才能成就一番事業,一般的小幹部,個人又能有多大的能量,可以一柱擎天呢。

所以說一個領導,如果精明過分,錙銖必較,一開始可能讓人家敬畏,可是不要忘了另外一句話,叫敬而遠之。等到別人敬而遠之,看見你繞道走的時候,你就知道什麽叫孤家寡人了。所以說,一個領導,能夠寬以待人,是一個必備的修養。

所以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保持謹慎,藏鋒守拙。現實生活中,眼見不一定為實,你看到的真相,也許是假象。

有些人,看起來笨拙,實則聰慧;有些人,看起來樸素,實則高貴。 所以說,無論是我們個人還是當領導的,尤其是領導做事做人的一個重要警示。貪得無厭會失敗,對人過於苛刻也會失敗。只要保持住做事情的底線,對手下人,身邊人寬容一點,你的人生道路,事業之路也會越來越寬。如果你真能夠理解這句話,你就能掌握為人處世的道理。

貴而不顯是低調的高級,華而不炫是聰明的智慧。

—3—

慎獨,修身養性

何為慎獨?

無論做人還是做事,即使無人監督,舉頭三尺有神明,有敬畏之心,也能保持自律,守住底線,做到無愧於心,不負於人。

東漢安帝時期,楊震50多歲,原來只是一所私塾的教書先生,因為為人正直、博學而聞名。 在他50多歲的時候,朝廷廣賢納士,對楊震一再招攬,甚至皇帝特召。楊震推辭不了,只能出來做官。朝廷派楊震出任太守,上任途中路過山東。

由荊州刺史調任東萊太守赴任途中,路經昌邑。昌邑縣令王密,原是楊震的學生,經楊震舉薦才步入仕途。他聽說恩師到此,趕緊準備了滿桌的山珍海味為老師洗塵。楊震對這樣大肆鋪張甚是膩煩,把滿桌的山珍海味賞給了鄉親們,自己只吃了煎餅豆腐之類的清淡食品。飯後,楊震要求王密自省七年為官的政績和疚愆,第二天向其陳述。

送走楊震後,王密心裏惴惴不安:從老師的罷宴到冷漠態度,感覺到事情非常不妙。於是特備黃金十斤,乘更深夜靜無人之機,將黃金送給楊震。楊震不但不接受,還批評說:「我和你是故交,關系比較密切,我很了解你的為人,而你卻不了解我的為人。」王密說:「現在深夜無人知道。」楊震說:「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能說無人知道呢!」受到譴責後,王密十分慚愧,只好作罷。

王密聽後,頓時覺得無地自容。楊震因為才華橫溢,受到朝廷的賞識,地位不斷提升,但是他一直保持著政治廉潔。

有些人覺得,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貪別人的一點便宜也沒關系,圖別人一點好處也無所謂。

殊不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面對誘惑時,需保持清醒的頭腦,切勿因為貪念而丟掉做事的良心,因為糊塗而放棄做人的原則。

群處時守住嘴,獨處時守住心。

慎獨不是表面作秀,而是從一而終的堅持。

人生有序,生活才不會雜亂無章,凡事有度,才能活得輕松自在。

人為什麽要堅持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因為你不知道,可能別人會:

借著你溫暖的話語,走出了迷茫;

借著你善良的舉動,脫離了困境;

借著你耀眼的光芒,獲得了重生。

我們都曾經淋過雨,所以總想給別人撐傘,我們都曾經受過傷,卻能成為了更好的人。

一個人能以過去的自己為對手,能以超越自我為目標,才稱得上是真正強大。這樣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身心安定和內心富足,面對世間的滾滾紅塵、命運的榮辱沈浮、人生的成敗得失,能夠以從容淡定的心態守住內心、管住行為、不崩潰、不放縱,這就是自律和自強的能力,也是謹身和慎獨的境界。

願我們能夠與自己的內心淡然相處是一種能力,能夠與自己的內心配合得宜是一種境界。所謂「慎獨」,正是與自己相處,並做到最好的自己。言行如一、慎獨此身、心思坦蕩、光明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