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山東手造工匠」馬金霞:「剔透視界」的行者

2024-01-01國風

記者 陳乃彰 通訊員 夏麗萍

亭台樓閣、遠山近水、溫婉仕女……大千世界的點滴被濃縮在玻璃內壁的方寸間,煥發出更為動人的光澤,這項「反畫正賞」的繪畫藝術便是玻璃畫。

剛剛榮獲「山東手造工匠」的馬金霞是山東威海玻璃畫的非遺傳承人,現任威海市世澳進出口有限公司藝術總監的她,從事玻璃畫20余年,不僅在技藝上精益求精,並且在傳統的玻璃畫中註入威海元素,讓「非遺傳承」更具家鄉情懷。

筆尖繪制「鏡面」之美

位於威海民俗文化邨的威海內畫鼻煙壺藝術館內,上百件不同題材、畫風各異、形態多樣的玻璃內畫作品熠熠生輝。其中,玻璃內畫作品「一百單八將」格外引人關註,這也是馬金霞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這個作品的瓶坯直徑約32厘米,瓶口直徑只有5厘米。在如此小的瓶口內反手內繪精妙入微的畫面,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由於作品人物眾多,線條繁瑣,要想將人物的表情和動作體現得淋漓盡致,就需精細繪制。因為瓶坯所限,繪制時根本看不清球體內的筆尖,精細之處非目力所能及,只能憑感覺進行創作。特別是球頂圖案的繪制,需要使用穩定性差的長筆桿,這對繪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創作玻璃內畫不能一氣呵成,每一處細節至少要上兩三層色彩,才會讓作品更靈動。」談及創作的不易,馬金霞如數家珍。

難度越大越展現高超技藝,耗時半年創作的「一百單八將」作品,堪稱玻璃內畫的典範。其設色明艷雅致,運筆細膩嚴謹,將108位元水滸人物畫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無論是人物的神態、動作,還是面部表情,均細膩自然、栩栩如生,甚至眉毛也是根根分明。這一作品將馬金霞超級細膩的手繪技藝詮釋得淋漓盡致,也贏得了業界的廣泛好評。

「切磋琢磨」精進技藝

小時候,馬金霞就經常看見父親在研究玻璃畫,受父親的熏陶和影響,馬金霞也拿起畫筆開始「塗鴉」。也許是興趣使然,潛移默化下,馬金霞對玻璃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逐漸成長為「威海玻璃畫」第四代傳人。

精雕細琢方寸間。學習玻璃畫,要受得了寂寞,耐得住性子。跟隨父親學習玻璃畫期間,馬金霞經常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玻璃畫的創作過程是苦的,但作品完成後,展現出來的晶瑩剔透的獨特之美卻讓馬金霞成就感滿滿。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為精進玻璃畫的畫技、畫法,馬金霞在大學時毅然選擇了美術專業,系統學習繪畫技巧和色彩搭配,並將其與內畫技藝巧妙結合,走出了自己的玻璃畫「細膩」之風。

此外,馬金霞還遍訪玻璃畫名家高子陽、劉玉霖、李雲亭,在他們的指導下,繪制了很多獨具威海風土人情的山水畫及人物玻璃畫。

非遺技藝秀神韻,一筆一墨顯匠心。馬金霞的玻璃畫作品畫工精細,用料講究,屢獲大獎:【玻璃畫百子圖】獲山東省工藝美術金獎、【山水圖】獲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創新大賽金獎、【金玉滿堂】獲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創新大賽金獎……

創新讓「非遺」煥發新活力

創新是對非遺最好的傳承。在精進技藝的同時,馬金霞一直致力於玻璃畫的創新發展。

在工藝方面,馬金霞在傳承琺瑯彩工藝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運用了立線工藝,幫助古老技藝煥發新生;在著色方面,馬金霞采用獨創的顏料調配方法,使得繪制的玻璃畫不但顏色考究,而且可以保存百年不掉彩、不變色,畫風靈動,水墨味十足;在套用領域,不僅限於收藏、裝飾的藝術品,還拓展到屏風、糖果盤、首飾盒、茶杯墊、掛件、手鏈等生活實用品,助力玻璃畫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如今,馬金霞已將玻璃畫視為自己生命的一部份,她立誌要將威海玻璃畫藝術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了解玻璃畫、喜歡玻璃畫、從事玻璃畫藝術。

「老師教授玻璃畫技藝特別用心,將自己的心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我們。」司文傑師從馬金霞多年,如今在玻璃畫領域也嶄露頭角,她坦言,當初也曾想過放棄,是馬金霞的鼓勵,讓她堅持了下來。

為進一步發揚玻璃畫藝術,馬金霞還利用各種機會進行玻璃畫公益推廣:定期在文化場館舉辦玻璃畫講座;走進中小學,宣傳玻璃畫藝術、教授學生玻璃畫技藝,讓玻璃畫的藝術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讓傳承百年的玻璃畫工藝,越來越多地綻放在現代家居空間中,是我一直以來的追求。」馬金霞表示,自己將繼續秉承「工匠精神」,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將玻璃畫藝術與現代家居融合,助力非遺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