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為什麽五月初五端午節,不能吃這5類食物?並非迷信,真的有道理

2024-06-08國風

2024年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就要到了,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匯聚了歷史、文化、中醫、美食、愛國精神等眾多內容。

端午在【周易】是「乾卦」,中正不偏倚,是一個不好不壞的日子。國人有「萬事向好」的基因,在加入眾多祝願、祈福、辟邪等因素後,把端午變成「五類節日」:

1、端午是「美食節」, 這一天,吃粽子,喝雄黃酒,吃鹹鴨蛋,嚼黃瓜,煲黃鱔,煮黃魚,剝小龍蝦等,美食吃不完。

2、端午是「競技節」, 這一天,陽氣最盛,為保證陰陽平衡,人們「以水製陽」,有眾多以水為主題的運動,尤其是「賽龍舟」。

3、端午是「民俗節」, 這一天,人們祈求風調雨順,會祭祀祖先,辟邪納福,佩戴香囊,掛五彩繩等,活動豐富。

4、端午是「文化節」, 這一天,掛鐘馗像,部份人躲午,門口掛菖蒲和艾草等,但不宜婚嫁、動土、開業等。

5、端午是「衛生節」, 這一天,五毒猖獗,人們打掃衛生,祛病除瘟,給小孩塗雄黃,家裏熏蒼朮、白芷驅疫,等等。

實際上,各個地方的端午習俗是大同小異的,尤其是國人無論何時都把「吃」放在第一位,對端午節如何吃、吃多少、怎麽吃有很多心得。但反過來說,端午這一天,有什麽不能吃?很多人就不清楚了。

端午這一天,陽盛陰衰,天氣悶熱,邪氣橫行,濕濁熏蒸,最容易滋生細菌,不註意就會引邪入體、入室,帶來各種患病風險,以腸胃問題、呼吸道疾病、皮膚問題多見。所以,端午的「忌口」,要從防病入手。

有5類食物最好管住嘴,盡量遠離,它們是:

1、容易火上澆油的食物, 典型的就是辛辣食物、油炸食物,以及升陽食物等,因為五月初五陽氣最盛,陰氣制衡不足,需要吃偏涼性的食物,再吃熱性較重的食物,就是火上澆油,容易引起陰陽失衡,帶來疾病。

日常食物特別要忌口韭菜,韭菜在春季是助陽升陽的良品,但農歷五月之後,很多韭菜都長過頭了,不是開花就是口感變差,有「六月韭、臭過頭」的說法,而且升陽氣不合時宜。

2、容易變質腐爛的食物, 端午節券後氣溫濕熱難耐,各類病菌活躍,有的食物保質期顯著縮短,可能早上做的,在常溫下到了下午就不能吃了,這些是要高度重視的。

較容易變質生菌的食物包括隔夜飯菜、涼拌食物、蘑菇、豆腐、啟封後的牛奶、常溫下煮熟的海鮮等,一定要註意妥善保管,在有變質的嫌疑時,堅決不能吃。

3、刺激腸胃的生冷食物, 端午不可吃容易上火的食物,但也不能吃過於寒涼的食物,一方面容易引起腸胃痙攣和牙疼不適,一方面會引寒邪入體,入裏化熱,反而帶來關節疼痛、感冒發燒等問題。

生冷食物包括各種冰鎮冷飲、冷食,尤其註意在大汗淋漓時不能立即吃冷飲。

4、與端午氛圍相違背的食物, 端午在民俗裏屬於「惡日」,端午所在的農歷五月叫「毒月」,古代把「五」視為陽數,五月初五是五五疊加,有的地方認為「大不吉」,是「孤陽不生」,所以有的喜慶食物不宜端上桌。

典型的是面條、蓮藕、蜂蜜等,面條是祝願長壽和美的,蓮藕有「藕斷絲連」含義,蜂蜜是希望生活甜甜的。老一輩認為,不希望與毒日、惡日藕斷絲連,更不希望惡日常相伴。

5、與端午風俗不合的食物, 端午這一天除了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等活動外,各行各業還有很多自己的活動,如中醫喜歡采藥,因為這一天陽氣最盛,藥氣最好,采回的藥材品質上佳。

有一些地方出嫁的女兒回娘家,不能吃娘家的粽子,因為擔心會得罪先人,趕走福氣,這就是「娘家粽」的由來。

總之,端午這一天,不吃容易上火、容易變質、生冷的食物,不吃與風俗習慣相沖的食物,是過去生活條件比較落後的情況下的產物,如今條件大為改善,有的地方不太講究了,人們希望隨遇而安,盡心盡興就可以了。

來源:中醫科李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