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龘、麤、孨這些字你是不是又雙叒叕讀錯了?

2023-12-25國風

本 文 約 3700 字

閱 讀 需 要 10 分 鐘

「龍行龘龘,妍妍家國。」

這是2024年總台春晚的主題。這個主題宣布後很快就沖上了熱搜,因為80%以上的觀眾根本不認識那個「龍龍龍」字,也不知道怎麽打出來,所以熱搜的詞是「三個漢字疊一起怎麽念」。

2024年總台春晚的主題「龍行龘龘,妍妍家國」沖上了熱搜。來源/新浪微博截圖

在這個熱搜話題下邊,總台自己揭開了謎底:「龘」字讀dá,據【康熙字典】記載,此字出自第一部楷書字典【玉篇】。「龍行龘龘」形容龍騰飛的樣子,昂揚而熱烈。你或許讀過鄭愁予的小詩【錯誤】,裏邊有名句「我噠噠的馬蹄聲是個美麗的錯誤」,在文學作品中馬蹄的聲音也是「噠噠」,龍和馬透過這個三疊字跨越時空相擁在一起,以噠噠的聲音給龍馬精神提供了最好的註腳。

三疊字大全:三生萬物

放眼整個漢語,三疊字不常見但也不算罕見。除三龍聚首的龘字外,光三個動物放一塊的疊字就有好幾個,大致能分為兩個流派。

行動派有馬牛狗,三馬為骉,讀biāo,意思是萬馬奔騰的樣子;三牛為犇,讀bēn,同「奔」字,【漢書】中記載漢武帝猜忌太子引發後者起兵反抗,「太子軍敗,南犇覆盎城門,得出。」三犬猋跟三馬一樣的待遇,也讀biāo,意為犬跑的樣子,可見「脫韁的野馬」與「脫韁的野狗」本質差不多,都是人類早期能觀察到的野生動物珍貴影像。猋這個詞確實不常見,但它的變體大家經常用,狂飆的左半邊就是這個詞,用來形容暴風雨的猛烈。

清光緒仿汲古閣本【漢書】影印本。來源/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縣數位博物館

行動派之外還有美食派。三魚為鱻xiǎn,意思就是大家理解的那個鮮;三羊羴讀shān,最早的意思也跟開泰沒啥關系,而是膻。還有個兩派都算不上的三鹿麤字,讀cū,意思不是「禍國殃民」的奶粉品牌,而是和粗字一樣的粗枝大葉、粗糙,魯莽。

不難想象,我們的祖先在造這些字的時候是觀察到動物的某些特點,進行總結梳理放大,疊起來目的是為了突出強化。畢竟文明初萌的年代,字的原料還比較少,多放幾個同樣的字作為強化是個自然思路。

這些跟「三疊紀」的動物比起來,有些傳統元素的三疊字就相對常見了。三金為鑫,三木為森,三水為渺,三火為焱yàn,三土為垚yáo,這幾個字除了森林常見之外,其它幾個字大家基本都見過,但見的地方高度雷同,那就是在人名裏。誰讓中國人講究個五行相生相克呢?命裏缺啥就想在名字裏加啥,三疊字既能多加點,又顯得有文化,一舉兩得,值!

【隸書陰陽五行】。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院

不過三木未必只有一個森字。【漢語大字典】裏收錄的還有個上林下木的 字,讀jìn,意為放樽的矮桌。所以有文化的門檻還是挺高的,大家要保持謙虛。

器官要多點是不是好事呢?那得看多的是啥。人有二目,三目疊一起瞐讀mò,指的是「美目」或者深邃的目光,真是好東西。人有二耳,三耳疊在一起聶讀niè,【說文解字】中釋義為「附耳私小語也。」這個聶和聶字意義相近,近代著名音樂家聶耳的原名聶守信,後來給自己改名聶耳,不知是否和他從事音樂行業,對聽覺十分在意有關?

聶耳像。來源/人民網

但舌頭多了就不太行,人只有一舌,三個舌頭舙讀huà,指的是搬弄是非的口舌之人。人只有一心,三心惢讀suō,【說文解字】將其解釋為「心疑也」;但這個字還有一個音讀ruǐ,沒錯就是花蕊的蕊。人有兩手,三手為掱pá,與其圖形意思一樣指「三只手」,扒手。這個字在【康熙字典】裏就出現過,說明三只手的稱謂應當至少在清代就有。

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很多常見字都有三疊版。三田畾讀léi,有兩個意思,要麽通雷,要麽通壘。三個子孨讀zhuàn,意為謹小慎微;三個小尛讀mó,通麼,這個字最常見的只有一個用法,幺麼,意思是微不足道。

磚瓦陶「孨」字。來源/陳建貢編著【中國磚瓦陶文大字典】,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2001年版

又雙叒叕,你是不是沒有讀對過?

在整個疊字的大家庭裏,三疊字只是一個種類,更常見的還是二疊字。有學者曾統計過,在【漢語大字典】中收錄的420個疊字中,二疊字占到270多個,畢竟字越少疊起來就越省勁,兩個字疊起來當然比三個字門檻更低。

但哪怕只有兩個字,疊起來也有自己的章法與規則,一般能分為上下疊和左右疊。上下疊就是摞上去,兩個口摞成一個呂,兩個火摞成一個炎,兩個土摞成一個圭。

甲骨文「呂」。來源/河南博物院

最絕的是,有研究者還發現【漢語大字典】中有個中心對稱的上下疊法,上邊一個或,下邊一個倒放的或,讀bèi,是悖的通假字。

左右疊是左右放,兩個木合成一個林,兩個月合成一個朋,朋右邊加個鳥就是更大的鵬鳥。其實鳥自己也能疊,只是簡化成了兩個疊起來的「又」㕛,不信你看又字下半部份,是不是很像兩只小jio jio?

左右疊還有個疊法,那就是對稱性疊。北非其實都是這樣的疊字,前者是匕字翻個面往左放,後者是一個偏旁左右對稱放。類似的還有門的繁體字門,左右都是一個偏旁翻的模子。

門的繁體字門,左右都是一個偏旁翻的模子。來源/故宮博物院

即然能二疊三疊,那也能四疊甚至五疊六疊。曾經大家都在用、火到不行的「又雙叒叕」,你是不是只會讀「又又又又」?

其實這四位每一個都有自己的讀音與釋義。一個又是又,兩個又搭配成雙,意思已經發生了變化,三個又即「叒」讀ruò,也與若字通假,基本上只有一個用法那就是若木。【山海經·大荒北經】說:「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陰山、泂野之山,上有赤樹,青葉,赤華,名曰若木。」

清【山海經】刻本。來源/榮成博物館

四個又的「叕」讀音就有點薛丁格了,zhuó,yǐ,lì,jué都是它,好在意思比較穩定,以聯綴為主,其實就是聯綴的右半邊嘛,單獨拿出來大家就不好認了。像又這樣的字自身簡單筆畫少,簡直是疊字的絕佳材料,從單蹦一直能到四疊。

也不是所有的疊字材料都簡單。開篇的三龍龘龘就有個四疊版 ,讀zhé,在金代集字篇目【五音篇海】裏有記載。龍太多了就不太好了, 意思是啰嗦、嘮叨、嘈雜,想想都令人頭大。

與又類似的還有口,一口為口,兩口為呂,三口為品,四口為㗊,是個多音字,雖然用到的地方很少,卻有jí、léi、qì、bī四個音。其意思也和字形有關,多嘴、喧嘩的意思。又組合到四疊就頂天了,口卻能組合到五疊,也是個字,讀wǔ。這個字記不住沒關系,造字的古人早就貼心地對其進行了簡化,五個口不就是吾嘛。

常做疊字材料的還有水,而且水的組合超級放飛。三水不一定是渺,也有可能是左右橫排的㴇shè,與涉字通假;還有可能是上下豎排的,國歷君只在文獻裏見過其形沒聽過其音。四個水的㵘讀màn,是真正的發大水啦。

能和水一樣連疊的元素還有木,六個木讀yàn,【康熙字典】裏有收錄。六個像三輪車不太穩當,愛好對稱的造字者們給造了結構超級堅固的八木「」。比八個再多的疊字國歷君沒見過,如果有讀者見過的,請在留言區告訴我們。

清代線裝本【康熙字典】。來源/漳縣博物館

為什麽會有疊字?

那麽問題來了,好好的字為什麽要疊起來呢?

一個比較容易想到的猜想,是古人造的字比較有限,需要表達復雜新意思時就對已經造好的字進行重開發,復制,貼上,一個新字就造出來啦。如此這般開發出的新疊字承擔了很多指示性功能,比如可以強調數量多。中國人講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一般只需要三疊字就可以表示很多很多。三馬為骉,示意萬馬奔騰;三金為鑫,形容多金;三日為晶,形容光亮。

骉羌鐘。現藏於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三疊字都這麽模糊,三手掱就是確切無疑的「三只手」。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疊字自然還可以用來表示強調。除了前邊提過的渺表示大水、垚表示「土高」之外,還有三個貝字組成的赑bì字,表示「用力的樣子」,畢竟貝在古代代表錢幣,想賺錢需要多用力。三個直為矗,今天我們依然用矗立來形容高大的建築物。

這也解釋了為什麽很多疊字都是通假字。漢字是象形文字,從甲骨文金文發展而來時,還帶著原始遺留的作畫痕跡,堆疊這些痕跡是最簡便也是最容易為大家接受的。但隨著文明的進步,漢字的很多符號都經歷了標準化,很多疊字都可以據此被簡化。曾指代五個口,後來就被簡化成了吾。

龜甲甲骨文。來源/山丹縣博物館

時過境遷,很多疊體字今天已經很少出現了。但對很多人來說,認識生僻字本身就能帶來考據的樂趣。比如陜西那個biáng biáng面的,裏邊就有好幾個字來回寫。再比如這個字讀huáng,有172畫,裏邊出現了三田橫排、九土分三列、兩回兩雲兩山在兩邊、三個鹿疊在下邊六組疊體字,可以說是組合疊體字的巔峰了。

biáng biáng面中的biáng字。來源/人民日報新媒體平台

至於意思嘛,人家指的是神獸。是不是很神啊?

參考文獻:

陳建裕,「疊體漢字的構形與構意分析」,【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6月;

李睿文,「三疊字的本體研究與教學初探」,【江西電力職業學院學報】,2016年9月;

李書寶,「三疊字識趣」,【陜西教育】,1995年9月;

來源丨國家人文歷史(文/項天歌)

編輯丨甘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