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四人不回頭」,有何含義

2024-06-24國風

在民間,流傳著很多有意思的俗語,這些話初聽覺得沒什麽意思,甚至還以為是迷信,但仔細想一想,這些話另有深意。

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四人不回頭」 ,你知道為什麽嗎?

一人不進廟

古代人遇到事情,最喜歡求神拜佛,只不過那時候,人們常常結伴去寺廟,但從不一個人去,這種行為在現在看來,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呢?

其實,人們之所以不一個人進廟,是有原因的。

第一個原因:安全原因

古代的時候,寺廟大多修建在深山老林,那時候社會治安不是很好,深山老林裏除了野獸出沒外,還有很多落草為寇的壞人,如果一個人進廟,路上很容易遇到危險。

在古代,寺廟作為宗教場所,承載著人們的信仰與希望,人們會供奉錢財給寺廟,所以寺廟常常成為盜賊的目標。

考慮到那時候交通不方便,去寺廟拜佛的人又是女性,她們經常會在廟裏住宿一晚,第二天天亮再回去,如果一個人住在寺廟,容易被盜賊傷害。

所以,一個人進廟,很容易發生危險,出於對自己安全的考慮,一個人不要去寺廟。

如果非要自己去,可以去鬧市裏的寺廟,這裏人多,安全性要高一些。

第二個原因:心理原因

寺廟裏除了佛祖的雕塑外,還有羅漢的雕塑,四大天王的雕塑,他們的造型非常可怕,尤其是眼睛,看上去兇神惡煞的。

一般人看到這些雕塑,就會心生恐懼,哪怕是沒有做過壞事的人,也會產生畏懼,有一些人甚至還會產生幻覺,所以千萬別一個人進廟。

進廟的時候,如果能有個結伴同行的,就可以壯膽,消除內心的恐懼,從而更好的求佛。

第三個原因:為自己證明

在古代,大多數人的生活條件相對艱苦,貧富差距懸殊。

而寺廟作為宗教場所,卻往往匯聚了大量的香火錢,這些香火錢來自於信徒們的捐贈,他們希望透過這種方式來祈求神靈的庇佑和保佑。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個人進入寺廟,又恰好碰上寺廟丟東西,那就會成為嫌疑人。

古代辦案的官員,如果找不到真的盜竊者,很容易將你治罪,以平息寺廟中高僧的怒氣。

為了避免這種不必要的誤會和牢獄之災,古代人進入寺廟時往往格外小心謹慎,他們可能會選擇在人多的時候進入,或者結伴同行。

二人不看井

相傳,元代時有一對好朋友,分別是李四和王五,他們從小玩到大,關系非常好。

有一年,王五因為做生意賠了錢,家裏沒錢買糧食了,他就跟好友李四借了點錢。

李四拿出二十兩給王五,助他度過了難關。

很多年過去了,王五不再是過去的窮小子,是十裏八鄉的有錢人。

再看李四,因為和王五關系好,一直沒好意思跟他催債。

有一年,李四的父親突然得了重病,需要請一位德高望重的郎中看病,因為出診費太貴,李四一時拿不出這麽多錢,只好跟王五要當初借給他的二十兩銀子。

王五看到要債的李四,雖然口頭上答應給他錢,可是打心裏卻不想還錢,於是他想了個辦法。

王五告訴李四,自己有錢,因為擔心錢放在家裏被小偷惦記,所以把錢藏在了後面的枯井裏,等到明天中午,咱們去取出來,我就可以還你錢了。

到了第二天,李四跟著王五去了枯井,王五說,錢就在井下面,我把你送下去,你拿到錢後,我再把你拉上來。

李四答應了,他趴在井邊看了看情況,哪曾想,突然背後有人推了他一下,李四就掉進去了,只能「趴」的一聲,井下再沒有一點聲音。

原來,王五之所以邀李四去枯井邊,就是打算將他推到井下,不還錢。

而中午,村裏的人都在家裏休息,井邊沒人,方便王五行兇。

可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王五萬萬沒想到在不遠處的大樹後,有一個村民正在那裏小憩,早就把他們的一舉一動聽了進去。

後來,村民看李四被推進井裏,害怕的報了官,這才將王五繩之以法。

這件事,也讓所有的村民都心生恐懼,再也不敢和別人一塊去井邊,就怕發生同樣的事情。

二人不看井的故事,也告訴人們,防人之心不可無,如果和同伴外出,一定要多個心眼,否則禍患無窮。

一來,是擔心對方加害自己,就像 【西遊記】中烏雞國的國王 ,不就是被國師推下井的嗎?如果不是孫悟空相救,恐怕他就死了。

二來,是擔心對方發生意外,自己撇不清關系。

要知道,井邊比較濕滑, 古代失足落井的人非常多,如果兩個人同行在井邊,其中一個人不小心掉下去,你不就背上人命官司了嗎

古代可沒有監控為你證明清白,所以,切忌不要兩個人去井邊。

三人不抱樹

這裏的「抱」並不是抱的動作,而是「擡」的動作,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三個人不應該一起去擡一棵樹。

或許很多人會好奇,大樹那麽沈,三個人一起擡,豈不是更省力?為什麽還不能這麽做?

這時候,就不得不想一下 「三個和尚沒水喝」 的故事了。

三個和尚之所以沒水喝,就是誰都指望著另外兩個人去打水,最終大家都沒有水喝。

所以,三個人一塊擡樹,同樣會出現這種情況。

如果其中一個人想偷懶,這就意味著另外兩個人需要出更多的力,但如果三個人都有這種心思,這大樹只能砸在三個人身上,從而導致三人受傷。

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當三個人或更多人共同面對一個問題時,難免會出現意見分歧。

此時,如果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調,很容易引發矛盾和沖突。

同時,這句話也提醒我們,在與多人交往時,要註意保住自己的權益。

團隊合作,要明確分工,這樣才能避免自己受傷。

另外,這句話也是在提醒生意人,在與他人合作的時候,一定要小心。

舉個例子,假如三個人合作開公司,每個人33%的股份,一旦另外兩個人聯合起來,自己很容易被踢出局。

「三人不抱樹」這句俗語雖然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人際交往之道。

四人不回頭

據說,諸葛亮臨終之前,命人將自己的兵書裝進自己的棺材裏,讓它們陪自己安葬在地下。

諸葛亮擔心自己死後埋於地下,會被別人盜墓,所以他下了個命令, 「四人擡棺不回頭,繩斷之後就地掩埋」 的遺命。

劉禪雖然無能,但是非常尊敬諸葛亮,預示按照他的遺命安葬諸葛亮。

劉禪選了四名體魄強壯的士兵,讓他們擡著諸葛亮的棺木,從定軍山南下,途中嚴禁回頭觀望,直至繩索自然磨損斷裂,就可以把諸葛亮安葬在那裏。

隨後,這四個人就按照命令前去安葬,當時棺材用的上好的木材打造,很沈,裏面還裝了不少兵書,就更沈重了。

這四個人擡了三天三夜,繩子也不見斷裂,於是他們想了個辦法,把繩子剪斷,埋了諸葛亮,就回去復命了。

劉禪看繩子的斷裂處很平整,知道是他們偷懶,非常生氣,就把他們砍了。

這四人死後,劉禪才想起來忘記問埋在哪裏了。

從此之後,諸葛亮的墓地到底在哪,沒人知道。

有人都不知道,這就是諸葛亮的計謀,他生前得罪的人太多了,為了讓自己死後不被打擾,才想出這個辦法。

「四人不回頭」,短短五個字,卻蘊含著為人處事的智慧。

從字面上看,它似乎描述的是四個人擡棺埋葬諸葛亮的事情,但實際也是在告訴所有人,既然決定一件事,就不能回頭,哪怕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放棄,否則會有不幸的事情發生。

也有人認為,這個俗語是告訴人們,如果大家共同決定了一件事,自己千萬別當那個提反對意見的人,不僅阻礙大家前進,還容易被團隊放棄,讓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

寫在最後

從上面的內容來看,「一人不進廟」是讓人們要有安全意識,「二人不看井」是讓人們要有危機意識,「三人不抱樹和四人不回頭」是讓人們要有團隊意識。

這句古老的俗語,歷經上千年,直到現在依然歷久彌新。

它是在告訴我們為人處事要謹慎,多一點警惕心,以免自己遭遇不測或者陷入不必要的麻煩中。

在現代社會中,這句俗語依然對我們有警示作用,人與人交往既要坦誠,也要做到謹慎。

就像老祖宗說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不能去傷害別人,但也不能讓別人傷害我們。

你認為古人說的俗語有道理嗎?期待您的評論!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