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古人的舞藝,超乎你想像!

2024-01-04國風

爵士、拉丁、嘻哈、poping、古典….現代的舞蹈,種類繁多。但你以為只有現代人的舞蹈才能讓人荷爾蒙噴濺麽?你以為古人只會搖頭晃腦的念之乎者也麽?

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必需強調給大家,古人的舞藝可是毫不遜色的哦! 古人的浪漫和激情超乎你想象。

這是烏蘭察布巖畫上的原始人,大張的四肢就是要告訴你:我有手有腳就是要跳舞,不如跳舞,談戀愛不如跳舞,聊天不如跳舞……

一個人的舞蹈太孤獨,全世界一起跳舞,每個人踏著一樣的腳步……青海省大通縣上孫寨出土的新石器時代舞蹈紋彩陶盆,其內壁上有五人一列,環繞盆沿形成圓圈。

盆中盛水以後,這些舞人好像在河邊,歡快地歌舞,仔細觀察會發現每個人身後還裝飾著獸尾。

舞蹈占據原始人生活的很大一部份,舞蹈不只是審美和娛樂,舞蹈的意義是很重大的。

舞蹈是「圖騰崇拜」、「祭祀祈神」、「生殖崇拜」、「狩獵出征」的重要形式,原始人在舞蹈中表現自己的思想和信仰。眾人在巫的帶領下,踏著節拍,口中發出模擬鳥獸鳴叫的聲音,場面頗為壯觀。

在奴隸社會,巫是最重要的舞者。 巫舞 在祭祀、求雨、出戰等重大活動中必不可少。

在甲骨蔔辭中有「庚寅蔔,辛卯隸舞,雨。庚寅蔔、癸巳隸舞,雨」的記錄;在封建戰國時期,最愛歌舞的莫過於楚國和楚人。詩人屈原就根據楚國巫覡祭祀歌舞時的祝辭和盛況,創作了流傳千古的詩篇【九歌】。

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

——【九歌】

祭壇上布置著瓊花芳草,桂酒椒漿;主祭者身佩美玉,手持長劍;樂隊五音合奏,拊鼓安歌;「神靈」穿著彩衣翩翩起舞。

【羋月傳】第十三集祭祀大典羋月領舞時唱的就是屈原的【九歌·少司命】

秦漢時代,民間俗舞有顯著的發展。漢武帝擴大了「樂府」機構,任命李延年為協律督尉,大力采集民間樂舞。記錄了吳、楚、燕、代、齊、鄭各地歌詩 314篇,樂府中的樂工舞人有800余名。漢代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巾舞、袖舞、盤鼓舞、建鼓舞等。

巾舞在漢代稱為 「公莫」 ,這是因為歌辭首句有「公莫」二字,它流行的地區很廣,時間很長,是漢代著名的雜舞。漢畫像石(磚)中,多有反映巾舞場面的。

巾舞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還附會了一個動人的歷史傳說。相傳鴻門宴上項莊舞劍,項伯以袖隔之,使他不能傷害漢高祖劉邦,而且對項莊說: 公莫。

古人相呼曰' 公' ,雲莫害漢王也。今之用中,蓋像項伯衣袖之遺式 。

——【宋書·樂誌】

出土於山東鄒城的漢畫像石,兩男舞者短衣長褲,兩手一上一下開啟揮舞短巾,做相反方向弓箭步,面向對方,動作對稱,高低一致,自然和諧。

兩漢是中國歌舞藝術大發展的時期,可謂全民愛舞,權貴階層不僅自己能歌善舞,更在家中豢養自己的樂舞隊。

史料記載,漢成帝劉驁的異母妹阿陽公主熱愛歌舞,並在家中豢養技藝超群的歌舞藝人,其中就包括被後來獻給皇帝的趙奇比。

一天陽阿公主為自己的生日舉行盛大酒宴,舞者踏足揮袖,俯仰跳躍,賓主甚歡。一位羽林中將一時技癢,立即「以舞相屬」,邀請陽阿公主共舞,兩人「進退無差,若影追形」,傳為佳話。

成都市郊出土畫像石拓片,左下方一男一女「以舞相屬」

趙奇比「掌上舞」、「盤中舞」的故事都為我們耳熟能詳,雖沒有實物證明,但是漢畫像磚石上有十分豐富的 「盤鼓舞」 形象,或飛舞長袖,或踩鼓下腰,或按鼓倒立,或身俯鼓面,手、膝、足皆觸及鼓面拍擊,或單腿立鼓上,或從鼓上縱身跳下。舞姿各異,優美矯健。

佟麗婭飾演的趙奇比跳「掌上舞」

盤鼓舞是將盤、鼓置於地上作為舞具,舞人在盤、鼓之上或者圍繞盤、鼓進行表演的舞蹈。這種舞蹈以使用七盤為多,所以又稱 七盤舞

舞者有男有女,在盤、鼓上高縱輕躡,浮騰累跪,踏舞出有節奏的音響,表演各種舞蹈技巧,還要準確而且富於感情地完成許多高難度的舞蹈動作,表現出舞蹈的美感和意境。

河南南陽畫像石盤鼓舞,看這飄逸的衣襟,可以想象動作之快、振幅之大,配以腳下有節奏的鼓聲,場面很是歡脫吧!

除了鼓舞、巾舞,還有一種非常優美的舞蹈—— 袖舞 ,在漢代非常流行。

劉邦寵妃戚夫人就是一位技藝超群的舞者,她跳的長袖折腰舞讓劉邦為之傾倒,但也最終為她招來了殺身之禍,呂後對其嫉恨至極,將其殘忍地做成「人彘」。

玉雕舞人 北京大葆台漢墓出土

中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各民族大遷徙、大融合,樂舞文化大交流,為隋唐舞蹈藝術的高度發展準備了條件。

隋、唐兩代繼承和融合了南朝的漢族傳統樂舞和北朝各民族樂舞,並在此基礎上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唐代舞蹈。舞蹈活動極為普遍,宮廷與民間、飲宴與祭祀,各個階層、各個場合都有舞蹈活動。

敦煌第112窟中繪有一個反彈琵琶的天國舞伎

反彈琵琶 實際上是又奏樂又跳舞,琵琶置於腦後,豐腴的雙臂在斜上方反握而彈,左跨重心向後提起,右腳翹起,充滿無限活力。它是大唐最美的舞姿!

【妖貓傳】裏盛唐時期樂坊妓院的盛況

在唐代,王公貴族、文臣武將、文人學士都以表演舞蹈為樂,以精於舞蹈為榮。大量民間藝人在廣場、街頭、酒肆獻演歌舞,借以謀生。

唐代舞蹈主要分健舞、軟舞兩種,健舞主要表現矯健之美;軟舞主要表現柔和之美。 胡旋舞 屬於健舞,是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之一。此舞的傳入,史書中多有記載,主要來自西域的康國、史國和米國等。

胡旋舞節拍鮮明、奔騰歡快,多旋轉蹬踏,故名胡旋。伴奏音樂以打擊樂為主,與它快速的節奏、剛勁的風格相適應。長安城裏,一時舞胡旋成風,成為當時最為流行、最為時髦的胡舞。白居易寫長詩【胡旋舞】,將胡旋女的姿態神情躍然紙上:

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搖轉蓬舞。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

——【胡旋舞】

敦煌壁畫中兩人對跳胡旋舞,看誰跳的炫!

唐玄宗李隆基對於胡旋舞十分偏愛,他的寵妃楊玉環和寵臣安祿山,為了取悅於玄宗,也常常在宮廷上眉飛色舞地跳胡旋舞。

(安祿山)晚年益肥壯,腹垂過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擡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風焉。

——【舊唐書·安祿山傳】

作為女子,能為胡旋,不足為奇。安祿山作為一名三百多斤的胖紙作胡旋舞疾如風,這畫面如果移到【舞林大會】中,應該能做舞王了吧。

胡騰舞 是一種男子單人舞,以跳躍和急促多變的騰踏舞步為主。起舞時,男子繞圈急行,舞步變化多端,時而剛毅奔放,時而柔軟瀟灑。

"胡騰舞"的騰、踏、跳、躍,動作粗獷,節奏急促,加上飲酒的情景,動作更加突出,強化了該舞的地域特色,民間又稱"醉舞"。作為一種能夠展現男性陽剛之氣的舞蹈,胡騰舞曾在北方貴族中風靡一時。

蓮花台上跳胡騰,你一定可以上春晚!

除了像胡旋、胡騰這樣的健舞,唐代以來十分流行展現女子柔美的軟舞,例如 六幺舞 ,該舞又被稱作 「綠腰舞」 ,曾經是唐代宮廷與上流社會最為流行的軟舞,節奏由慢到快,舞姿輕盈柔美。

【韓熙載夜宴圖】中韓熙載脫了清灰外衣,高冕,葛麻外衫襯白袍,自擊羯鼓為舞娘伴奏,家伎王屋山跳六幺舞正酣。

「以手袖為容,踏足為節」。王屋山舞姿優美柔婉,蠻腰迤邐含蓄,踏足勁道,輕盈飄逸。李群玉詩寫觀【綠腰】舞之近感:

南國有佳人,輕盈綠腰舞。華筵九秋暮,飛袂拂雲雨。翩如蘭苕翠,婉如遊龍舉」。

——【長沙九日登東樓觀舞】

不知道同是以腰作舞的肚皮舞和綠腰舞,二者同台PK,哪個更有風味。

來源丨博物館丨看展覽

編輯丨甘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