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何為狀元,還要從科舉考試講起

2024-06-06國風

又是一年高考時,人們習慣把本地高考成績第一名稱為高考狀元。狀元是什麽意思誰都明白,不過能說清楚狀元名號來龍去脈的人就不多了。狀元的出現和科舉制度有關,科舉制度始於隋朝,但隋朝沒有狀元這個稱號。隋朝初期的官員選拔制度叫九品中正制,這是一種推薦為官的制度。到了隋煬帝大業年間,才有了進士科取士。

在唐朝,科舉制度進一步完善。唐高祖武德年間,將科舉考試分為三個階段,先舉行縣試,然後是州試,最後是禮部舉辦的會試。考試內容以儒家經典著作為綱,偏重文章寫作。科舉的出現終結了九品中正制,寒門庶士有了當官的機會。門閥階層漸漸消亡,取代他們的士紳階層逐漸壯大。越來越多的士紳子弟透過科舉走上人生巔峰,造成唐朝末年的牛李黨爭。

有考試就會有排名,關於狀元這個稱號的起源史學界存在爭議。有學者認為,進京趕考的學子需要投狀,也就是給官方主考機構投遞文狀。於是在科舉考試最後一個環節獲得第一名的考生叫狀元。最早的狀元出現在武則天掌權期間,後世沿用了這個稱號。也有學者認為,狀元這個稱號最早出現在唐末。綜合兩種觀點,狀元稱號出現在唐朝,這一點沒有任何異議。

熟悉古代文化常識的人會反駁了,狀元應該殿試排名第一,為什麽前文說是會試第一?這是由於,唐朝科舉考試基本上沒有殿試這個環境。根據史書記載,唐朝殿試僅舉辦了三次。畢竟一項制度在執行過程中,需要不斷完善各種細節。唐朝人沒有做好的事情,還有後人進一步調整。

唐末五代,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宋朝是一個重文抑武的朝代,基本上每年都會選拔舉人為官。宋朝明確了科舉考試前三名的稱號,第一名狀元及第,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不過也有專家提出不同觀點,查閱史書可以發現,狀元有另外一種叫法,第一甲第一名。比如史書中介紹文天祥的時候,就用了一甲第一名的說法。

明清兩代延續了科舉制度,科舉考試內容以八股文為主。八股文有嚴格的書寫形式,某種程度上可以防止作弊。在明初的科舉考試中,有人用虛詞當作弊暗號。考試前約定虛詞位置、虛詞使用順序,從而達到作弊的目的。於是才有了八股文被官方推廣。

明清兩代總共出了多少位狀元?估計很多人都會好奇。明朝總共有89位狀元,浙江和江西兩省的狀元最多,有37位。清朝總共有114位元狀元,江蘇和浙江兩省的狀元有69位。從這個數位就能看出,南方讀書人在科舉中占有絕對優勢。為了照顧北方考生,有了南北分卷制度,暗中幫了北方考生。即便如此,北方狀元的人數也遠遠落後南方。

拓展閱讀

歷史中的曹操和小說中的曹操是兩個人
這很難評啊,嚴嵩【聽琴】
何處是歸途,蘇軾【如夢令·有寄】
棋局中有生活感觸,黃庭堅【弈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