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戒急用忍,精耕細作

2024-02-01國風

古語有雲:「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勸學篇】

夯土建房,需要一磚一瓦的持續壘砌,日積月累,量變質變,積累小的成果終為大的成就。

至聖先師孔子在【中庸】一書當中曾經有言:「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意思就在是說,想要行遙遠之路途 就要從近處來開始進行,想要登攀高山之巔就須要從低處開始起步,就是在提醒世間之人,想要實作心願和理想、開創美好事業,不能夠好高騖遠和眼高手低,而是要腳踏實地、穩紮穩打和循序漸進,持續精進,日積月累,一步一個腳印地去靠近心願目標。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在少年時期,書法技藝出眾,心裏面想要超越父親的願望比較強烈。

有一次,他去問母親如何才能夠實作這個心裏願望,母親告訴他需要書寫和練習寫完十八大缸的水墨。

王獻之在練完了三大缸水之後,就迫不及待寫了一個「大」字給父親來觀賞。王羲之覺得字的結構有些松散,便在「大」字下面加了一點。

王獻之將加點後寫成的「太」字拿給母親看,母親說道:「吾兒寫盡三缸水,只有一點像羲之。」這件事情深深的觸動了王獻之,字無百日功,筆下何有神。

此後,他摒棄了想要速成的想法,在習藝的道路上筆禿千管、墨磨萬鋌,經年累月,量變質變,終於煉成了著名的書法家。(父子雙雄,名見經傳)

明代的醫藥學家李時珍采集藥材,走遍了許多地方的高山峽谷,嘗遍了無數的植物藥材,性味歸經,參閱了800多種書籍,經年累月,才完成了偉大的醫藥學著作【本草綱目】。

橋梁專家茅以升對「橋」處處留心,在外出時經常性的去細心的觀察經過的所有橋梁,在讀書時留心摘抄描寫橋的句子和段落,看見有橋的畫也要收藏起來,靠著長期點滴的持續積累,經年累月,量變質變,終於成為了國家的橋梁專家。他們創下了許多的不朽功績,都是一步一個台階地辛苦沈澱和累積帶來的結果。

事物的發展總是由量的持續積累再演變轉化到質變性的飛躍。

一味主觀地求急和圖快,急功近利和投機取巧,其結果往往都是事與願違,弄巧成拙。

三國時期的曹操被孫權打敗,敗走華容道的教訓也印證了此理,在奪取荊州之後,曹操求勝心切,心裏面驕傲輕敵,計劃一舉消滅劉備和孫權,快速的統一全國。

率領二十多萬水陸大軍順長江東下,結果被孫劉聯軍利用東風在赤壁(今湖北赤壁市,離武漢不遠,南臨嶽陽),火燒被鐵釘聯鎖住的木制戰船,曹軍倉皇潰逃,教訓十分的深刻。

【道德經】一書當中有雲:「大器曼成」,韓愈在【答竇秀才書】當中要求「循次而進」,都是在說明想要實作心願和目標、達成心裏目的需要持續穩步的前進、經久不息的長期積累。真可謂是:滴水穿石,鐵杵成針,功夫不負用心人。

古語有雲:「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據【論語·子路】當中記載,子夏一度主政於莒父,他向孔子來問政,孔子告誡他不要貪圖眼前的小利而求快,這樣反而達不到目的,而是要著眼於長遠和顧全大局,經年累月,量變質變,終於幹出利在千秋的偉大功業。

孔子的話語切中了問題的要害之處。反觀眼前當下,有一些人總是想要急功近利,要求跑出超越常規的經濟速度,其根由還是貪功求名的思想在作祟,徒有「行遠和登高」的想法與心願,而缺乏「自邇和自卑」的心境與行動。

就像是【孟子·公孫醜上】當中「揠苗助長」的寓言故事,「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唯有是不慕浮華,不騖虛聲,瞄準心願和目標,踩實行進的步伐,敢於下點滴之功夫,認真細致的做好平凡的小事,經年累月,透過踏踏實實、紮紮實實的持續不斷的奮鬥,量變質變,才能成就一番心願目標和偉大事業。

經歷風霜雪雨千錘百煉終將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