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元曲大家張養浩經典詞曲八首,傷心秦漢終變土,天下興亡百姓苦

2024-08-03國風

張養浩【登泰山】

風雲一舉到天關,快意生平有此觀。

萬古齊州煙九點,五更滄海日三竿。

向來井處方知隘,今後巢居亦覺寬。

笑拍洪崖詠新作,滿空笙鶴下高寒。

張養浩(1269—1329年),漢族,字希孟,號雲莊,山東濟南人,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弟弟張九臯的第23代孫,元代著名散曲家。詩、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稱。代表作有【山坡羊·潼關懷古】等。

張養浩曲子總的是立意高遠,感情深厚,氣勢雄渾,結構嚴謹。在這總的特色之下,每一類曲子又自有特色。寫景曲輕快自然,飄逸閑適如行雲流水;懷古之作境界闊大,沈郁雄渾,能夠高度地概括出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寫官場仕途之作深刻悲愴,揭示出官場的本質和為官的岌岌可危;反映百姓疾苦的作品深遠而感傷,將作者的一顆赤子之心捧獻在讀者面前。

【水仙子·詠江南】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裏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飐。愛殺江南!

【賞析】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作者生長在北國,此次來到江南,當地的種種風土人情自然讓他大開眼界。看著從天邊駛來的小舟,讓心情隨著風中的酒旗一同舒展,搖擺、這時候,作者感覺到從未有過的暢快和愜意,因而寫下了這首曲。

這首小令寫江南風光,以江水為中心展現出叢叢芰荷、點點畫船、雲淡天高、鷗鳥飛翔的秋光和酒旗飄揚、畫檐相連的市景,畫面開闊悠遠,富於立體感,風格清逸。全曲純用白描手法,將大大小小、遠遠近近的十種景物,構成一幅很有特色的江南水鄉圖,情韻生動,意態萬千。古今寫秋,常帶秋蕭颯、悲涼氣氛,而此曲卻不同,它不僅毫無悲涼色彩,字裏行間還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富有樂觀主義色彩。

【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賞析】張養浩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天歷二年(1329年),因關中旱災,被任命為陜西行台中丞以賑災民。他命駕西秦過程中,親睹人民的深重災難,散盡家財,盡心盡力去救災。【山坡羊·潼關懷古】當作於「關中大旱」之際。

【山坡羊·潼關懷古】是一首散曲。此曲撫今追昔,由歷代王朝的興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難,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封建統治與人民的對立,表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民的深切同情。全曲采用層層深入的方式,由寫景而懷古,再引發議論,將蒼茫的景色、深沈的情感和精辭的議論三者完美結合,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字裏行間充滿著歷史的滄桑感和時代感,既有懷古詩的特色,又有與眾不同的沈郁風格。

此曲是張養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雲莊樂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寫下的懷古之作有七題九首,其中尤以【潼關懷古】韻味最為沈郁,色彩最為濃重。此曲撫今追昔,由歷代王朝的興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難,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封建統治與人民的對立,表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民的同情。

【雁兒落帶得勝令·退隱】

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

倚仗立雲沙,回首見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戲野花。雲霞,我愛山無價,看時,行踏,雲山也愛咱。

【賞析】此曲描繪了一幅雲山縹緲的優美圖畫,生動地表現了自然賦予的奇特景觀,流露出作者對雲山圖景的依戀和喜愛之情。【雁兒落】純然描摹自然景物,寫出了雲山景致的變化之勢;【得勝令】則寫作者陶醉於雲山景色之中,完成了一幅絕妙的山中行樂圖。全曲極盡雲山變幻之妙,極顯物我交融之境,語言明麗,風格清新。

【山坡羊·驪山懷古】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

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賞析】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項羽攻入鹹陽後阿房宮被焚。張養浩在途經驪山時有所感寫下了【山坡羊·驪山懷古】這首小令。

【山坡羊·驪山懷古】是一首散曲。作者起筆三句用「今何處」作問句結,強調了對從古到今歷史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的感慨,並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二句,更加重了其懷古傷今的情感分量;六七句諷刺後人都已遺忘了前朝敗亡的教訓,結尾兩句則顯示了作者作為一位封建文人對歷史興亡的大徹大悟,其觸目傷懷,引史為證,感情痛切,風格沈郁,抒發了世事無常之悲嘆,此曲亦深刻揭示出封建統治者因荒淫奢侈和爭權奪位而導致滅亡的歷史教訓。

【山坡羊·洛陽懷古】

天津橋上,憑欄遙望,春陵王氣都雕喪;樹蒼蒼,水茫茫,雲台不見中興將。千古轉頭歸滅亡。功,也不久長,名,也不久長。

【賞析】【山坡羊·洛陽懷古】的前六句,寫作者在九朝古都洛陽的天津橋上依欄遠望,追念曾經叱咤風雲、建立東漢王朝的劉秀以及他的功臣們,流露出一種低沈哀惋的調子。天津橋,故址在今洛陽舊城西南,隋唐皇城正南洛水上。它建於隋大業年間,用鐵鎖連結大船,南北夾路對起四樓。隋末焚毀,唐宋屢次改建加固。它曾是洛陽的一個繁華的名勝之地。作者來到天津橋上,俯視橋下,洛水滾滾不息地向東流淌著,擡頭遠望,春陵的王氣已喪失不見。

總括看來,作者在曲子之中流露出的情緒是低沈的,幾乎近似消極;而結合元代社會現實來看,元代統治階級殘酷暴虐,社會統治黑暗腐朽,張養浩曾因直言政事,而被貶官,被廢棄,這次雖被起用,但後果怎樣,他無法預料。因此,他在曲中流露出了低沈的、傷感的情緒。

【山坡羊·北邙山懷古】

悲風成陣,荒煙埋恨,碑銘殘缺應難認。知他是漢朝君,晉朝臣?

把風雲慶會消磨盡,都做北邙山下塵。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

【賞析】起首便渲染出淒愴悲涼的氣氛。這些埋葬在北邙山上的君臣們,生前把榮華富貴、風雲慶會享受個夠,然而,死後也不過是北邙山下的一抔土。是人,便不免一死,而一旦死去,便萬事皆休。那麽,生前的尊貴與否,死後的衰榮如何,又有什麽意義呢?結句的"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語氣冷雋悲涼,表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張養浩的懷古組曲,站在對人生的深刻透視、對歷史的大徹大悟的高度,高屋建瓴,視野開闊,氣勢蒼莽雄渾,感慨深沈悲壯,風格質樸古拙,展示了一個政治家的胸懷與氣魄。

【山坡羊·未央懷古】

三傑當日,俱曾此地,殷勤納諫論興廢。見遺基,怎不傷悲!山河猶帶英雄氣,試上最高處閑坐地。東,也在圖畫裏;西,也在圖畫裏。

【賞析】該曲子大約是張養浩於公元1329年(元文宗天歷二年)在陜西救災期間所寫。這支懷古曲由緬懷歷史人物寫起,緣事抒情,感情的旋律始抑終揚,先含蓄後明快,起伏跌宕,韻味悠長。

【山坡羊·未央懷古】是一首懷古曲。作者仰慕三傑的英氣長存,為河山生色,也就是仰慕三個人物的壯誌與功業,這種仰慕之中自然透露出他想建功立業、有所作為的雄心壯誌。此曲由緬懷歷史人物寫起,緣事抒情,感情的旋律始抑終揚,先含蓄後明快,起伏跌宕,韻味悠長。

【朱履曲·弄世界機關識破】

弄世界機關識破,叩天門意氣消磨。人潦倒青山漫嵯峨。前面有千古遠,後頭有萬年多。量半炊時成得什麽?

【賞析】這首散曲表達了作者對勾心鬥角、明爭暗鬥的社會的諷刺與激憤,同時還流露出了作者對仕途的高不可攀的無奈與悲哀之情。

結尾三句中,「半炊時」暗用了唐人沈既濟的【枕中記】故事:書生盧生在邯鄲客店中一枕入夢,歷盡富貴榮華,等到醒來,發現店主人炊煮的黃粱還未燒熟。半炊時極言人生的短暫,同「千古遠」、「萬年多」形成強烈的對比,給人以難以磨滅的印象。這三句若獨立抽出,可視為睿智者的曠達;但安排在該曲中,同「弄世界」、「叩天門」的起筆對讀,則明顯是一種激憤與絕望了。

總結

張養浩一生居官清正,敢於犯顏直諫。在堂邑縣,他關心民瘼,抑制豪強,賑災濟貧,做了不少 好事。拜監察禦史之後,他繩糾貪邪,薦舉廉正,彈劾不避權貴,舉薦不疏仇怨,「入焉與天子爭是非,出焉與大臣辨可否」(【風憲忠告】),蹈厲風發,「道之所在,死生以之」(同上)。

【太和正音譜】評張養浩的散曲如「玉樹臨風」,指出他的作品格調高遠。他的作品文字顯白流暢,感情真樸醇厚,無論抒情或是寫景,都能出自真情而較少雕鏤。【潼關懷古】小令,以及一些寫退隱生活的作品,可以代表他的藝術風格。然而他的寫景的散曲中,也有一些工麗清逸的作品,如「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水仙子〕【詠江南】),「鶴立花邊玉,鶯啼樹杪弦」(〔慶東原〕)等句,表明他的作品在總的藝術格調中還有所變化,散曲色調比較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