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西藏行記(九)藏地最有趣的寺院——色拉寺辯經,一場生命的對答

2024-09-10國風

01 去色拉寺是我的願望

色拉寺,是我三大寺中最想去的地方,主要是因為它的辯經格外有名吧。

可能做了一輩子的老師的緣故,對於這種學術上的爭論就很感興趣。佛學也是一門學問,對於學習佛學的僧侶們如何爭論自己的學業的,我很是好奇,是不是象我們讓學生圍成一圏的相互討論呢?

離開了小昭寺,就驅車來到了色拉寺。

我家掌門人因為小昭寺的阿卡勒令我們買票的樣子,讓他很是不爽。於是色拉寺也不去轉了,寧可在外面的咖啡廳裏花錢喝個咖啡,也不願意花錢去寺裏看辯經了。

好吧,那我就一個人去看看辯經到底是怎麽樣子的。

色拉寺門票50元。要過安檢,用身份證。

到這裏來的老外還挺多,排隊時沒有看見他們,他們怎麽過安檢?這點我有點好奇。

02 色拉寺介紹

拉薩的色拉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中一顆耀眼的明珠,它全稱「色拉大乘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主寺之一,與哲蚌寺、甘丹寺合稱拉薩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色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巍然屹立於拉薩北郊3千米處的色拉烏孜山麓,周圍柳林依依,自古就是高僧活佛啟迪心智、弘法利生的殿堂,有許多僧尼小寺環繞其間,宛如眾星拱月,既密集而不顯擁擠,繁雜中又不失秩序,巧妙融合了自然與人文,彰顯出格魯派大寺獨有的莊重與和諧,儼然一座活生生的宗教藝術之城。

關於色拉寺寺名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該寺在奠基興建時下了一場較猛的冰雹,冰雹藏語發音為「色拉」,故該寺建成後取名為「色拉寺」,意為「冰雹寺」;一說該寺興建在一片野薔蜜花盛開的地方,故取名「色拉寺」,野薔蜜藏語發音也為「色拉」。

在色拉寺修建以前,宗喀巴大師在色拉寺所在地東邊山腰上的色拉曲頂小寺裏講經說法,著述立說。並授記此處會形成一座弘揚中觀思想的寺院,命令大慈法王釋迦益西修建寺院。

釋迦益西是宗喀巴的大弟子之一,是格魯派時期的重要人物。1409年,他代替宗喀巴應明成祖帝召請赴北京,1414年第二次入朝,次年受封大國師,公元1434年,明宣宗封他為大慈法王,從此被人尊稱為絳欽曲結,他是最早在內地修建格魯派寺院者,明朝與格魯派建立關系也是從他開始。

在四層吉劄倉的護法神殿裏面,進大殿直走,過一排小殿,最裏面就是著名的塑像——馬頭明王金剛像。當地人會把頭伸進一個小神龕裏面,用頭觸那個雕像的基座。我跟著人群走過這裏,也學著前面當地人的樣子,用頭碰觸那個基座,碰完才看見用大玻璃箱圍住的是一個白色馬頭。當時還奇怪為什麽要碰它,後來看完介紹才明白,這是這裏最最著名的塑像——馬頭明王金剛像,碰一碰基座,也是希望馬頭明王能給予多多的福運。

03 有趣的辯經

辯經,是一種佛學知識的討論,也可以說是喇嘛們的一種學習方式。辯經是他們每天的必修課,透過問答的形式加深對佛經佛法的理解。很多佛寺都有,色拉寺的規模最大。

作為拉薩三大寺廟之一,色拉寺可能不如哲蚌寺宏大多彩,但這裏的辯經活動絕對是非常有特色的。色拉寺的僧人們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3點到5點都會有一次辯經活動。辯經的隊伍分成了兩撥,大隊是年輕的,青春洋溢;小隊在路的另一邊,年紀稍長,沈穩和煦。

這是一種富於挑戰性的辯論,辯論者往往借助於各種手勢來增強辯論的力度,他們或擊掌催促對方盡快回答問題,或拉動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來戰勝對方。

理不辯不明,經不辯不清, 辯經真的有趣的緊。

大多數是兩兩相辯,站著的人對坐著的人發起辯題,我看著往往是站著的人巴掌都拍得通紅,珠子都快打到對面人的臉上了,坐著的那個依然不緊不慢的對答。一快一慢,一動一靜,動如狡兔,靜如松柏,這種反差更顯辯經之有趣。

有的認認真真的在辯,有的漫不經心的在聽,我們在旁邊什麽也聽不懂,但看他們或急或緩的樣子,就是感覺可愛。雖然一句都聽不懂,看著他們談笑風生的樣子,在一旁也不由自主跟著傻笑。

經辯完後,全體喇嘛們圍坐在一起,形成個半圓,中間有人在領讀佛經,聽著佛音,心萊恩靜不少,好像滌蕩了心中堆積各種俗念,一下子人也變得輕盈了。其實回到俗地,依然會俗事纏身,掙脫不得。但只這一刻,能讓俗事讓路,也珍貴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