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他在想什麽,馮去非【所思】

2024-07-16國風

雁自飛飛水自流,西風不寄小銀鉤。斜陽何處橫孤簟,十二闌幹一樣愁。

你平時會想什麽,想學習成績,想工作進度,想什麽時候能夠出門旅遊。除此之外,還有什麽呢?在物質方面,古人不如現代人可以享受到那麽多文明成果。在精神方面,古人和現代人同樣可以追求尋覓思想的邊境。

這首詩是南宋文人馮去非的作品,名字就叫【所思】。他主要研究理學、經學,寫詩只是偶爾為之。恰恰由於不常寫詩,在他的詩中更能看到真性情。可以讀一下這首詩,看看這位南宋大儒在想什麽。

詩中的文學意向有雁自飛、水自流,是不是讓人想到了李清照的【一剪梅】。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看到西風不寄,是不是讓人想到了白居易的【南浦別】。南浦淒淒別,西風裊裊秋。至於斜陽孤簟、十二闌幹,讓人想到了漂泊不定和離人悲嘆。僅僅28個字,包含了豐富的感情,只是粗略一看就覺得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表面上看這是一首思婦詩,表達妻子獨守空房思念久別未歸的丈夫。實際上他要表達什麽,要細細體會。馮去非采用托物起興的手法,寫出離別愁思。大雁是候鳥,每年都要遷徙,尋找適合它們生活的地方。由於大雁的飛行往返充滿規律性,古人覺得大雁可以幫助人們傳遞書信。水往低處流,一去不回頭。雁自飛、水自流是規律,這種規律人力很難扭轉,第一句就透出了深深的無力感。

時值深秋,裊裊西風帶來寒涼,卻帶不來愛人的書信。古人寫字講究鐵畫銀鉤,沈穩有力。寫家書的時候情感豐富,根據落筆用墨可以看出感情變化。如果能夠收到一封家書,展開書信品品用筆技巧,心裏也會踏實很多。

馮去非掰開揉碎,想到的比說的多。他想到了怨恨無情的西風,想到了沒有歸期的遊子思鄉情。思婦怨情已經淡化,昇華為人人都能體會的鄉愁。終於弄懂了馮去非在想什麽,他是江西人生於南宋淳熙年間,中年時在白鹿洞書院講學。他沒有什麽鄉愁,但面對半壁河山有失落怨恨的情緒要宣泄。他借用思婦的口吻說出,顯得含蓄而又生動。

剖析了馮去非的真實想法,再讀這首詩的後兩句,會有更深觸動。先要弄清楚一個問題,是誰在看斜陽孤 簟,馮去非本人還是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思婦? 簟是竹席、涼席的意思,孤簟就是涼席上只有一個人。太陽落下,夜晚降臨,人在旅途沒有找到可以休憩的地方。很明顯,這個人只能是流落他鄉的人。對於馮去非而言,大宋版圖失去了一塊,哪怕他就在自己家鄉,也體會到了異鄉人的痛苦。

拓展閱讀

享受到久違的寧靜美好,杜甫【十七夜對月】
有心無力只能承受痛苦,呂本中【柳州開元寺夏雨】
大徹大悟找到真我,齊己【看雲】
文徵明寫的詩,畫面感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