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仿其意不求形似,吳歷筆下的仿古山水畫

2024-02-01國風

這幅畫是清初畫家吳歷的作品,名為【雙松疊泉】。吳歷在畫上題寫了幾行字,特別強調這幅畫仿荊浩風格。熟悉古代繪畫的人都知道,荊浩生活在唐末五代年間,擅長描繪北方的雄偉高山。荊浩畫風影響力很大,北宋畫山水的名家,幾乎都在他的作品裏吸收養分。吳歷是常熟人,他的生活環境使得筆下山水秀潤靈動。他畫不出來荊浩的氣勢,為什麽還要臨仿荊浩的作品呢?

按照董其昌南北宗的劃分標準看,荊浩屬於北宗山水畫派。自從董其昌提出崇南抑北的主張後,北宗山水畫派被貶斥為「匠人畫」。王翚提出了融合南北宗山水畫派的理念,受其影響吳歷等人也開始研究北宗山水畫派了。從作品的完成度來講,技法挑不出什麽問題,就是看著不像荊浩的風格。

吳歷 雙松疊泉

根據畫史記載,有人向荊浩求畫,提了一些要求,比如「不求千澗水,只要兩株松。樹下留磐石,天邊縱遠峰。」這就是【雙松疊泉】的原型,筆力千鈞,墨色蒼潤。吳歷在臨仿過程中,加入了一些理想化表達,借用山水朗讀程式生追求、處事原則。

荊浩筆下的山石圓中有方,該有棱角的地方絕不會藏住筆鋒銳氣。吳歷則不然,筆下山石幾乎都沒有棱角,而是用無數個苔點強調山石堆疊的結構變化。筆墨技法的不同,體現的是畫家審美,也是畫家的創作態度。吳歷想要體會「意在筆先」的藝術思想,他在臨仿中融入了一些南宗山水畫派的技巧。實際上,吳歷也在嘗試融合南北宗技法,希望取得更高的成就。

吳歷 雙松疊泉 局部

仔細看畫中的松樹,樹皮有鱗片狀的肌理,生長在巖石中卻挺拔修長。細心觀察過松樹的人都知道,泥土中生長的松樹才會挺直,山石縫隙處生長的松樹往往狀如虬龍,枝杈橫斜沒有規律。吳歷這樣畫,顯然有他自己的道理。前景水淺沙平,臨近水邊堆積著幾塊礬石。在構圖上需要有挺直的松樹,強調空間感。吳歷沒有拿來就用,而是經過調整才用。

很多人提到清代畫家,會說他們保守,沒有創新精神。看到這些細節處理就會發現,好的畫家例如吳歷,知道如何讓作品充滿意趣。由近景過渡到中景,畫中出現了霧鎖煙籠的美景,山林隱隱,瀑布飛瀉。在構圖布局上,依然貫徹前輩的審美主張。

吳歷 雙松疊泉 局部

遠山不能畫得太規整,山中樹木要高矮不一,樹相當於山的衣服,不能讓樹把山完全裹住,應該讓人看到山的秀美。看畫要從局部到整體,吳歷肯定讀過荊浩寫的【畫山水賦】。吳歷在融合調整的過程中,先按照自己的理解畫山水形貌,再體會前輩思想畫出山水精神。

吳歷名氣很大,他和同時代的王翚、惲壽平齊名。他與王翚不同,始終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這種自由感表露在畫中,就有了恣意縱橫的面貌。

吳歷 雙松疊泉 局部

看到吳歷的仿古山水畫,會被秀雅清潤的風格吸引,讓人忘記了他在臨仿荊浩的作品。仿其意不求形似,也許這就是吳歷體會到的「意在筆先」。

拓展閱讀

相似度極高的幾幅畫,細看就會發現妙處
構圖稍加變化,又是一幅作品
山水畫中的虛與實,構圖上的虛實相生
山水畫中的寒意,應該怎樣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