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麥克亞瑟在日本六年,到底做了什麽?被人稱為「日本的太上皇」

2024-01-31國風

1951年4月,「五星上將」麥克亞瑟準備從日本啟程返回美國。

臨別時,麥克亞瑟赫然發現,從他下榻的官邸到機場,有無數日本民眾自發站在街道兩旁為其送行,耳邊不時傳來「大元帥」的高喊呼聲。

不僅如此,就連時任日本政府首相吉田茂與裕仁天皇,都對麥克亞瑟禮遇有加。

毫不誇張地說:在日本的麥克亞瑟,達到其職業生涯的最頂峰。由此,他也被很多人戲謔地稱之為「日本的太上皇」。

麥克亞瑟與日本的淵源,最早可追溯至1942年的菲律賓。1941年底,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美國夏威夷的軍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此時,身為美國陸軍總司令的麥克亞瑟,正率領大軍駐守於殖民地菲律賓,大戰一觸即發。

交戰幾個月,美國政府沒有給麥克亞瑟任何支援,這種情況完全出乎他的預料。當日本人徹底掃清美軍在菲律賓的外圍基地後,一張大網正逐漸縮緊。

無奈之下,麥克亞瑟只能趁著夜色乘坐一艘魚雷快艇,迅速沖過日本海上封鎖線,順利抵達澳洲。

自此,戰場上的麥克亞瑟更加殺伐果斷。而他也在等一個機會,一個復仇日本人的機會。

兩年後的1944年10月,麥克亞瑟帶領美軍殺回菲律賓,綽號「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率領近三十萬日軍準備與麥克亞瑟決一死戰。

最終,山下奉文成為麥克亞瑟的俘虜,於1946年春和本間雅晴一起被執行絞刑。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麥克亞瑟代表盟軍接受日本投降。六天後,他首次前往東京,把司令部設在商業區第一大廈。

一位美國作家這樣形容當時的麥克亞瑟:「已經65歲的麥克亞瑟作為盟軍的最高司令官,亦是一個擁有7,500萬人民的國家的絕對統治者。他是獨裁者,是殖民地總督,更是日本幕府時期的將軍,是俄國沙皇。」

這番評價雖有些誇張,卻也合乎實情。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為避免該國重新成為世界威脅,美國政府決定對日本進行全方位的改革,由麥克亞瑟作為改革的執行者,涉及到方方面面。

麥克亞瑟改造日本的第一步,就是把天皇拉下神壇。

20世紀40年代的日本是一個極度迷信於天皇和武士道精神的國家,無論男女老幼,每個人的思想裏都充斥著要為天皇玉碎的極端念頭。

與日本人打了數年交道的麥克亞瑟深知這一點,他覺得如果想要對日本進行徹底改造,首先就要讓天皇走下神壇。

基於這個想法,麥克亞瑟不顧飽受日本侵略各國人民的強烈呼籲,向華盛頓方面施加很大壓力,把裕仁的名字從戰犯的名單中拿掉。

對於麥克亞瑟而言:天皇是日本人的精神支柱,如果將他送上絞刑架,肯定會引起社會動亂。保留裕仁天皇,僅是作為一種精神象征,這樣的做法能有助於日本社會的穩定。

此後數月,麥克亞瑟為了讓日本天皇走入民間,他徹底鏟除日本軍國主義這一思想根基,下令禁止日本政府對國家神道的保護、支持;禁止將「神道」作為國教普及。

這一連串的打擊,讓日本極端民族主義的核心「天皇崇拜思想」與國家政權徹底分離。

此外,麥克亞瑟還透過多種渠道向裕仁建議應該多去民間走走。

1946年1月1日,裕仁天皇釋出新年文告,即著名的「人間宣言」,代表神聖的天皇自己從神壇上走入民間。

從1946年2月下旬起,裕仁天皇開始周遊全國,足跡踏遍了除沖繩之外的日本所有地區,經常深入田間地頭與平民交談。

如今,網路上流傳的一張麥克亞瑟與裕仁天皇的合照。照片中身材高大的麥克亞瑟身穿隨便的軍裝,雙手叉腰,神情驕傲;矮小的日本天皇身穿舊式禮服,神情緊張。

這樣一張不和諧的照片傳出去,讓日本民眾會怎麽想?

成功改造完天皇後,麥克亞瑟下一步對日本的改造,便是從軍事、政治和經濟等三個方面進行同步推進。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麥克亞瑟采取分散日本壟斷財閥的政策,使得一些日本財閥從戰爭時期的衰落乃至必死的命運中,獲得了崛起和騰飛的條件。

麥克亞瑟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日本經濟體制快速崩盤。扶持少部份日本財閥,讓他們既能在經濟上對全國進行穩定,政治上還會偏向右翼保守勢力。久而久之,以日本財閥為首的一大批代表就會本能地親近美國。

政治上的改革,也是麥克亞瑟對日本改造下的一步好棋。

美國在二戰後放棄原來的美英蘇中四國占領方案,獨自占領日本全境。

為了防止共產主義波及日本,麥克亞瑟先是打壓包括「神道教」在內的反動神權和封建舊勢力,另一方面打壓了許多日本共產黨和日本工人運動的領導者。

最終,日本政黨格局形成了執政黨自由民主黨與在野黨。看上去是兩大政黨勢力針鋒相對,實則成為保守勢力一家獨大。

另外,對日本政治改造過程中,麥克亞瑟還摻雜了一些民主化。在教科書和歷史書的文化領域,麥克亞瑟設定多道禁令,防止日本右翼勢力故意篡改歷史。

至於在最重要的軍事力量改造中,麥克亞瑟先是解散了日本軍部、解除武裝,只保留一批警察。隨著中國解放戰爭的進行,麥克亞瑟及時調整對日政策,建立起了自衛隊。

1945年至1951年,近六年時間,麥克亞瑟對日本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造,又進行了懷柔的安撫。

不少日本民眾仿佛覺得社會又回到了幕府時代,日本的經濟、民生包括科技等方面,在美國的扶持下有了飛速發展。

八十年來,在麥克亞瑟制定的這些政策的影響下,日本一直緊密追隨美國,雖然喪失了外交獨立性,淪為成為美國遠東重要戰略支點。

但不可否認,日本民眾確實是從麥克亞瑟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中得到了切實好處。

正因如此,麥克亞瑟在日本工作的近六年期間,被人戲稱為「太上皇」。

麥克亞瑟在日本的統治,更塑造了日本對外政策的走向與戰後日本國內基本的框架。

就如吉田茂首相在全國廣播裏說的那樣:「麥克亞瑟將軍為了我們國家利益,所取得的成就是歷史上的奇跡之一。是他把中國在投降後的混亂和衰落拯救過來,並引上了恢復和重建的道路。」

吉田茂如此稱贊麥克亞瑟不是虛情假意的外交辭令,晚年的吉田茂在回憶錄裏仍然將麥克亞瑟視為「日本幸運」。

參考文獻:

[1]蔔翔國.麥克亞瑟與日本[J].學習月刊,2005(08):52-53.

[2]沈敏傑.麥克亞瑟與日本的戰後改造[J].文史天地,2020(01):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