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林散之會被拉下「草聖」的神壇嗎

2024-01-07國風

一、林散之「草書」的來歷

先講傳統,再說林散之草聖的由來,因為只有與傳統對比,才能突顯林散之的價值。

傳統書法講究「八法」,八法之後追求「個性」。 什麽叫「八法」?機械的生搬應套的叫「永字八法」,即以王羲之【蘭亭集序文稿】第一個字「永」字為標準的漢字「八個基本筆畫」的書寫方法。機變的說法是以王羲之王獻子父子靈活多變的書法為標準的書寫方法。什麽叫個性?有一種說法叫做消滅「八法」,即擺脫二王的書寫方法,獨立自主創造「我法」。 二王太偉大,一出手就是巔峰就是標準,後人不得不先遵循其所創立的方法臨摹學習。 大家都學,所以千人一面。後世聰明人或天才都是不因循守舊的人,所以他們都要求變。求變成功的大概有兩種, 一種是在二王的局部求變,依然活在二王的影子當中。 比如唐宋四大家,元代的趙孟俯,明清的祝允明董其昌王鐸。 一種是完全擺脫二王,連一點影子都沒有。 比如明代的張瑞圖,清代的鄭板橋金農,民國的李淑同之流。一疏理才發現,完全擺脫二王者鳳毛麟角。

當然,還有學北碑者不論其中。 北碑書風發軔於清末,主要以北魏石刻為標準,欲與二王分庭抗禮。 學成之後,與二王風格迥異。暫不論之。

林散之的書法屬於完全擺脫二王者,連影子都沒有。當然是指草書。 是的,二王的書法,也只有草書能讓後人與之爭高下了。

在林散之前的確從沒見過這般面目的書法

在林散之前的確沒有見過這般面藐的書法,這書法哪有八法,好像只有一法一一「線條纏繞法」。根據林散之的自敘及評說者的分析,主要有「漲墨」之法,是從 王鐸 那裏學習改造的。其二渴墨和宿墨法,從 黃賓虹 學得改造的。 依我之見,「漲墨」及「水法」來自王鐸,主要在中等尺幅以上之條幅、中堂、對聯中使用。渴墨和宿墨則來自董其昌,「以董思白為賓」可以為證,甚至可以斷定來自董其昌的「觀懷素自敘帖聊以仿之」的大草帖。 不信請看如下的比對。

王鐸 / 林散之

王鐸 / 林散之

王鐸 / 林散之

王鐸 / 林散之

董其昌 / 林散之

董其昌 / 林散之

以上是林散之獨創自家草書的面貌及其來歷,雖有根本,但長成的是自家面貌。既不像王鐸也不似董其昌,能自成一家。來自王鐸的是墨法,但沒有王鐸的繁復和扭曲,有的是精簡和纏繞。來自董其昌卻不似董其昌堅守二王的法度,獨取豎式長方形為 主要 結字法。字陣有意采用濃-淡-濃-淡的推進方式,最終形成鮮明的筆墨風格。成功的作品清新淡雅,賞心悅目,引人入勝。

二、林散之「草聖」的來歷

林散之是在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時一舉成名的,傳聞 啟功先生看了,脫帽三鞠躬,贊曰:「太好了,太好了!」趙樸初先生贊曰:「此老功力至深,佩服,佩服!」。

其後 1984年5月,日本書法界青山杉雨率領書法代表團存取南京,點名要拜見林散之先生,並留下「草聖遺法在此翁」的評價。又有記者張欣在【嘹望】周刊第47期發表【草聖遺風在此翁——記老書法家林散之】的文章發表。

漸漸,林散之的名號愈加響亮。譽之者曰:其草書是中國近現代草書的高峰,「草聖」之名遂成。

三、反對林散之「草聖」的聲音

然而近年來反對之聲漸起,不服者曰:其草書是有藝術的亮點,但與「草聖」相差甚遠,譽之則名不符實。既無張芝、張旭、懷素的法度,又無二王小草的功力,看不到古賢書法大家草的影子,隨意纏繞毫無美感。

聽說爭論得挺嗨的,其實對喜歡和學習書法的人來說,這種爭論很無聊。因為 名是要靠實來技撐的,此外,名還要經過時間考驗的。所以,名是後來人的事,後人說了才算。

拋開名,看作品,看看是否有值得欣賞和學習的才是最重要的事。林散之自己說的:「68歲前,我遊騁於法度之中,60歲後,稍稍有數,就不拘於法。」對, 無法,是林散之草書的最大魅力;其實並非真的無法,而是無前人之法,其中卻有自立之法。如此,林散之不就實作了石濤說的「法自我立」的高度了嗎?達不達到,代表作品,代表作品哈,還有後人說了算[靈光一閃][大笑][來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