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24年小暑巧逢「出梅」,老人說「四日相逢不一般」,聽老人咋說!
時間流轉如白駒過隙,七月初始,天氣逐漸炎熱,夏至已過,時值三候。小暑將臨,梅雨季也接近尾聲。梅雨,又稱「黃梅雨」,其始曰「入梅」,其終曰「出梅」。今年的小暑恰逢出梅,正如古人雲:「四日相逢不一般」。那麽,所謂「四日相逢」是指哪幾日呢?
據農村老人言,此「四日」乃朔日、建日、兇日、小暑交節日。古有諺語「梅雨時節三伏天,烈日當空酷暑來」。朔日為月之初,建日則天之始,兇日多有兇險,小暑交節更是夏季炎熱之極。四日相逢,天象異動,意涵深遠。正如詩雲:「小暑大暑,寒來暑往」。
三伏天將至,正是天地氣交、萬物生長之時。此時節需調整飲食,註意保健。農事亦隨天時,雨後田間宜耕作,正如古人雲:「時令到,小暑迎,稼穡忙。」此時雖熱,但正是豐收的希望。綜上所述,今年的「小暑」與「出梅」相遇,預示著未來的季節變化,令人期待。
2024年的出梅時間在哪天?
每年六、七月份,暖濕氣流與冷空氣交匯,長江中下遊一帶常現陰雨連綿,正值江南梅子成熟之時,故稱「梅雨」。梅雨時節濕度大,溫度高,衣物易黴,故民間又稱「黴雨」。古人雲:「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此景象正是梅雨時節的真實寫照。
梅雨結束之日稱為「出梅」或「斷梅」。根據氣象學,當梅雨鋒移出長江中下遊,連續5日雨日不超2日,氣溫升高至30℃以上,伴南風加大,即為出梅。古時,氣象系統不完善,古人依據芒種與小暑結合幹支歷推算梅雨時間。「芒種逢丙入梅,小暑逢未出梅」,即芒種後首丙日為入梅,小暑後首未日為出梅。此言甚妙,展現古人智慧。
今年小暑交節在2024年7月6日,農歷六月初一,當日適逢「辛未日」,依古訓「小暑逢未出梅」,則7月6日即為出梅之日。此時正值三伏天初始,天氣炎熱,正如詩雲:「小暑大暑,滴水成冰」。人們應順應天時,調適飲食,註重養生,以迎接酷暑的到來。
今年出梅,老人說「四日相逢不一般」
出梅的日子通常在小暑至大暑之間。今年出梅恰逢小暑交節,可謂「早出梅」。據農村老人所言,「今年出梅,四日相逢不一般」。具體是哪幾日呢?
一、農歷六月初一是「朔日」
今年出梅在7月6日,農歷六月初一,恰逢小暑。古籍【說文解字】有雲:「朔,月一日始蘇也」,意指每月初一為「朔日」。在這一天,月球與太陽同處一條黃經線上,月亮被太陽的強光掩蓋,故白日難見。待日落之後,月亮才會顯現。古詩有雲:「朔日月隱,望日月明」。
從朔日至滿月(望日)是一個完整的月相周期,展現了新月到滿月的過程。朔日在古人眼中象征新的開始和希望,提醒人們珍惜光陰,努力奮鬥,為「圓滿」的未來打好基礎。古人常言:「歲月如梭,惜時如金。」朔日這一象征,激勵人們不斷前行,追求美好生活。
今年小暑與出梅巧逢,且農歷六月初一為朔日,正是三伏天的初始,天氣逐漸炎熱。正如古人雲:「暑來風動,三伏天至。」此時節需註意防暑降溫,調整生活節奏,以應對酷暑的挑戰。三伏天裏,正是養生防病的重要時期,應順應自然,調適身心,以迎接夏季的炎熱與豐收。
二、農歷六月初一是「建日」
古人遵循「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備方為貴。其中「天時」即擇吉擇日,意在選擇吉日以求平安吉利,這便是擇吉文化的精髓。在重大事件之前,古人常會審視日子,擇取良辰吉日。【協紀辯方書】有言:「歷家以十二神配合值日,十二日一迴圈,周而復始,觀其所值,以定吉兇。」十二建星輪值,每日一星,依次為: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迴圈往復。
今年出梅之日為7月6日,農歷六月初一,恰逢小暑,亦是「辛未日」。按照幹支歷法與十二建星的推算方法:正月建寅,二月建卯……至六月則建未。今年出梅之日正是六月的「未日」,即「建日」。建日,古人視為「一歲之君」,寓意新的開始,有著重要的象征意義。俗語雲:「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此日行事,當慎之又慎,以圖大吉。
小暑、出梅與建日三者巧合,恰值三伏天初始。此時,天氣漸熱,三伏天將至,正如古人所言:「暑來風動,三伏天至。」在如此炎熱時節,人們需註意防暑降溫,調整生活節奏。古詩有雲:「小暑過,伏天來,烈日炎炎暑氣逼。」此時,需順應自然,調適身心,以應對酷暑的挑戰。三伏天裏,養生防病尤為重要,應多加保養,以期安度盛夏。
總之,今年7月6日,農歷六月初一,不僅為小暑與出梅之日,更是建日與三伏天的交匯。此日天象獨特,意涵深遠。正如古人雲:「天時地利人和,事事皆順。」願大家在這特別的日子裏,順應天時,珍惜光陰,迎接未來的豐收與美好。
三、農歷六月初一是「兇日」
如何以建除十二日判斷吉兇?古人有一套口訣:「建滿平收黑,除危定執黃,成開皆可用,閉破不可當。」此言意指:「建、滿、平、收」為黑道兇日;「除、危、定、執」為黃道吉日;「成、開」是百無禁忌的好日子;「閉、破」為諸事不宜的日子。此法流傳千古,為人所用,以求平安順遂。
今年的出梅日為7月6日,農歷六月初一,亦是小暑之時。根據幹支歷法及十二建星的推算,六月為「未月」,故以「未日」起建。透過推算,今年農歷六月初一為「建日」。古籍有雲:「建日黑道兇,諸事皆不宜。」建日為黑道兇日,意在提醒人們行事需格外謹慎,避免重大決策,以免招致不利。
小暑、出梅與兇日三者相逢,正值三伏天初始,暑氣漸盛。古人雲:「三伏天至,炎炎夏日。」在此時節,需註意防暑降溫,調適生活節奏。古詩有雲:「夏日炎炎正好眠,避暑養生宜早安。」順應自然,調適身心,方能在這酷暑中安然度夏。三伏天裏,尤需重視養生防病,以保身心康健,迎接盛夏的豐收與喜悅。
四、農歷六月初一是「小暑交節日」
今年出梅與小暑相逢,正應了「小暑逢未出梅」的古訓。七月六日,農歷六月初一,恰逢小暑節氣,此時出梅,預示著梅雨季節的早結束。小暑時節,氣溫逐漸升高,正如俗語所言:「小暑小暑,上蒸下煮。」大部份地區氣溫超過三十攝氏度,部份更高達三十五攝氏度,夏日炎炎,酷熱難當。
農歷六月初一是小暑交節日,天氣進一步炎熱。小暑之後,三伏天將至,正如農諺所雲:「小暑不熱,伏裏穿棉。」此諺語雖略帶誇張,卻強調了三伏天的酷熱與反差。若小暑當天不甚炎熱,預示著三伏天可能迎來意外的涼爽天氣。炎炎夏日,需防暑降溫,調適身心,以安然度過這段高溫時節。
在此特殊日子,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兼備,尤需謹慎行事。古人雲:「時不可失,時不再來。」在這個小暑交節與出梅日重疊的日子裏,正是迎接新的開始與希望的時刻。行事宜慎重,珍惜當下,順應天時,以求平安順遂,迎接未來的美好光景
總之,今年出梅在七月六日,農歷六月初一,這一天恰逢農歷六月的「朔日」、農歷六月的「建日」、農歷六月的「兇日」,又是「小暑交節日」。正如老人所言,「四日相逢不一般」,由此可見今年的出梅確實非同尋常。你是否認同這些古老的說法呢?
有福之人留下一句「時來運轉 好運天降」 你和家人此刻起好運翻倍,萬事皆如意接財接福接旺運~喜歡作者,點個關註不迷路;喜歡文章,點贊評論收藏☕轉發,願大家順風順水事事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