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國慶·讀書|一首詩、一個故事,或是一次心理療愈

2024-10-07文化

讀萬卷書和行萬裏路同樣重要,國慶假期過半,書櫃裏的好書正在靜靜等待著被翻閱。

近期好書不少,長篇小說有作家伊恩·麥克尤恩的【鋼琴課】,生動展現了那句「每個人都是歷史的參與者」,他以一段段鮮活的個體敘事譜寫了一部斷代史。而想閱讀「輕量級」小說的讀者,莫言首部科學幻想故事集【球狀閃電】值得一讀——這是曾讓余華「羨慕嫉妒恨」的作品。

社科類我們推薦孫萍的【過渡勞動】,重新認識每天都穿梭在城市之間的外賣騎手們。歷史類我們推薦史景遷的【王氏之死】,這也是近幾年流行的微觀史代表作品之一,史景遷透過一位三百年前被困於縣城家庭之中,最後在一個冬夜慘死在自己丈夫手上的女人的故事,揭露當時的社會究竟是如何將她逼上絕路的。

詩歌類我們推薦女性詩人劉天昭的【變得厲害】,在從「40出頭」到「50來歲」期間,劉天昭忠誠地描繪了初老的感受,「竟然是磅礴的」,並平靜地說出了精神的危機,將廣闊的歷史和深邃的追問帶進了私人的生命體驗。

畢竟是在假期,我們也向大家推薦一些治愈性的「可愛書籍」,希望這些圖書能給予讀者們美好的閱讀體驗,度過愉悅的國慶假期。

中短篇小說類

【球狀閃電】

作者:莫言

出版: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

對於科幻迷而言,「球狀閃電」肯定不陌生——但這本【球狀閃電】並不是劉慈欣的小說,而是莫言早在1985年就發表在【收獲】上的科幻。

這篇科幻也是莫言早期幻想故事的代表之一,當年在【收獲】上發表的時候,讓好朋友余華耿耿於懷:「我看了莫言的【球狀閃電】後暗暗發誓,我也要上【收獲】!」

這本【球狀閃電】科學幻想故事集,收錄的【球狀閃電】【天才】【你的行為使我們恐懼】,每一篇都是想象力的狂歡:【球狀閃電】裏,女孩一腳將球狀閃電踢向父親的腦袋,父親被炸暈後,居然看到了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存在;【天才】裏,少年天才蔣大誌從大學退學,回家研究西瓜,在滿天的星星與遍地的西瓜中,感到一種巨大的恐懼;【你的行為使我們恐懼】講歌星的故事,當主人公面臨來自媒體和同行的巨大壓力時,借助科技力量,讓自己在娛樂圈裏的地位再也不會被人取代……

正如當年莫言獲諾獎時,頒獎詞曾評價的那樣:「莫言的想象飛越於整個人類的存在狀態之上。」

長篇小說類

【鋼琴課】

作者:伊恩·麥克尤恩(英)

譯者:周小進 出版:上海譯文出版社

當重大歷史事件發生時,會對個體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人的一生,是如何被歷史不可預測的浪潮所塑造的?

這是英國作家麥克尤恩在長篇小說【鋼琴課】中探討的問題。麥克尤恩說:「這本書關於我們生活中非凡的偶發事件……偶然事件主宰著我們的人生。」

小說被稱之為「一生之書」,以羅蘭·貝恩斯的一生為主線,記錄了他在20世紀裏的生活。除了小說中常見的愛情故事外,【鋼琴課】更聚焦於重大國際事件:涉及美蘇冷戰、古巴飛彈危機、柏林墻拆除、車諾比核泄漏、英國脫歐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寫到的歷史事件皆為麥克尤恩親身經歷,小說主人公羅蘭·貝恩斯各個人生階段的經歷也與麥克尤恩本人有著高度契合,形成了一種虛構與現實之間的微妙呼應。因此【鋼琴課】其實是麥克尤恩最具自傳色彩的一部作品,也是麥克尤恩對自己人生和寫作的一次回望、總結和敘述。

社科類

【過渡勞動: 平台經濟下的外賣騎手】

作者:孫萍

出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薄荷實驗

4年前,一篇在互聯網平台上廣泛傳播的【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裏】,讓許多人關註到日常生活中熟悉卻又似乎全然陌生的外賣騎手生存困境。當時文章作者提出振聾發聵的問題,放在如今也未能解決:一個在某個領域創造了巨大價值的行業,為什麽同時也是一個社會問題的制造者?

學者孫萍就是當年這篇文章的受訪者之一。數位勞動這個領域,也是她從香港中文大學傳播學博士畢業時最感興趣的內容。孫萍透過在19個城市歷時7年的田野調查,記錄下騎手的真實狀態,寫作了【過渡勞動】一書。

什麽是過渡勞動?孫萍在書中提到,外賣騎手這一職業充滿了臨時性和過渡性,許多騎手並不打算長期從事這份工作,而是將其視為一種過渡性的謀生手段。也因此,外賣騎手的工作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就業」,也不是簡單的「零工」,而是一種懸浮於正式勞動與非正式勞動之間的狀態。

孫萍認為,這種過渡性,不僅反映了騎手個體對未來職業發展的迷茫和不確定,也揭示了平台經濟對勞動者的控制方式的轉變——從對勞動者本身的控制,轉向對勞動過程的精細化控制,也進一步揭示了這一群體在數位化時代背景下的勞動困境和生活狀態。

心理類

【躲在蚊子後面的大象】

作者:恩斯特弗瑞德·哈尼希、伊娃·溫德勒(德)

譯者:楊麗&李鷗 出版:台海出版社&磨鐵圖書

你是否有被人質疑「玻璃心」的時候?是否懊惱過為什麽自己的性格「過於敏感」?

如果你曾因這些問題陷入深深的內耗之中,那麽在假期裏,讀一本「治愈系」的書吧。德國心理學家哈尼希和溫德勒融合四十余年專業經驗,結合案例告訴你:如果你面對那些「蚊子」一般小的事情情緒格外激動,也許並不是玻璃心,而是早就受傷了。

一些他人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小事,就像是「蚊子」尖銳的口器,刺進了我們心靈深處,讓我們爆發出「大象」般的情緒,我們大發雷霆,甚至沮喪悲傷,而我們自己也不知道原因。

「沒有人會無緣無故陷入情緒困擾。」這是本書作者哈尼希的話。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蚊子」和「大象」,而經過這場療愈之旅,大象將會走出蚊子的背後,找回屬於自己的平靜。

歷史類

作者:史景遷(美)

譯者:張祝馨 出版:南海出版公司&新經典

三百多年前的山東郯城,有一位縣城婦人王氏。她拋棄了她的丈夫任某,選擇和情人私奔。逃亡途中卻被拋棄。對於當時的女人而言,私通是不小的罪名,她無處可去,只能一個人孤零零地寄居在離家不遠的道觀裏。最終,「不忠」的王氏被丈夫帶回貧寒的家中,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裏,任某在新買的草席上,將膝蓋頂住王氏的肚子,殘酷地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將屍體拋棄在雪地裏。

這位沒有姓名的婦女,在浩瀚的史料裏只做了三言兩語的記載。但在那個下雪的夜晚,命案發生之前,當時的社會究竟是如何將她逼上絕路的?

史景遷利用縣官回憶錄、地方縣誌與【聊齋誌異】等資料,還原了17世紀末這個邊緣縣城的生存樣貌:普通百姓掙紮於戰亂、貧困和地方暴力中,沒有官場人脈幫忙應對,也沒有強大的宗族可以依賴;無名女性沒有法術和金錢做靠山,婚姻可能是毫無歡樂的陷阱,輿論與道德的纏結隨時將她們置於死地。

這是一個有關幻想、肉欲與不安的故事,是對當時社會的註解。在人鬼莫辨的世界,人們翔實而真切地體味命運的尖厲。

詩集類

【變得厲害】

作者:劉天昭

出版: 上海文藝出版社

「不應該沒想到,衰老的感覺是磅礴的。」在這本詩集裏,劉天昭平靜地敘述著她感受到的初老、自我的精神危機。「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望遠的詩句,被她拿來形容發生在身上的不可回避的衰老。

這本詩集記錄的內容很瑣碎和微妙,帶孩子、做飯、扔垃圾,她在日常的隱秘中默默思索著,追問著深邃的謎題。這期間,劉天昭不僅經歷著一名女性從「四十出頭」到「五十來歲」的生命體驗的變化,也經歷了從「未育女性」到「全職媽媽」的生活變化,她對自我的認知和對世界的觀感所發生的天翻地覆的改變。

她回憶前半生,想到自己曾經長期以時評寫作為職,覺得不可思議:「高處的價值判斷像是空話,基礎的事實總是很難澄清,中間全是情緒、意識形態、權力意誌、社交風尚。」她反思人工智慧等技術,以極大的勇氣去反思自己的固有觀念,試圖表現技術劇變對觀念世界的影響。

在同名詩【變得厲害】中,天昭寫道:

往事越來越輕飄,飄來飄去

總是飄來飄去。其實此刻也非常陌生

非常輕薄,薄得已經不夠變成往事。

從來不曾如此摸黑,被執行,不知道

要變成什麽,只知道變得厲害。

不疼,只是累。勇敢地麻木。

她說,過去未來,唯有真的生命體驗帶來真的詩,詩的射程開拓自由的邊界,照亮唯一的真實。

文/毛渝川 編輯 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