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歷史的塵埃——為什麽說宋詩比唐詩「門檻高」?

2024-05-10文化

原創駱玉明

唐詩和宋詩:不是時代的界線,而是風格的區分。

宋詩的特點·節選

唐代和宋代在文化上的變化,形成了唐代文人和宋代文人在性格上的變化,由此也造成了唐詩和宋詩的特點的變化。

對於唐詩和宋詩的特點,談論得最早的也是我們經常參照的一個材料,就是南宋嚴羽的【滄浪詩話】。嚴羽是推崇唐詩的,他批評宋詩「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滄浪詩話·詩辨】)」,說宋詩整體偏向於平胡、理性,或者說偏向於學者的趣味。

這裏我們還可以意識到一點: 寫唐詩和讀唐詩的門檻是低的,寫宋詩和讀宋詩的門檻是高的。 唐詩是一種自由的性情的表達,更多的是一種自然的東西;而宋詩是一種溫和的理性的表達,是以學養為根底的。宋詩在語言運用的結果上也許沒有唐人好,但是對語言運用的心思比唐人深,同時包含的知識性也更高。

錢鍾書先生的【談藝錄】裏有一段關於唐宋詩的評論,我覺得特別好,比他後來寫的【宋詩選註】要更好一些。他這段評論講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詩分唐宋乃風格性分之殊,非朝代之別。」我們講唐詩,其實是講唐詩的風格;講宋詩,其實是講宋詩的風格。 唐詩和宋詩的區分,不是時代的界線,而是風格的區分,是「性分」的區分。

「唐詩多以豐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非曰唐詩必出唐人,宋詩必出宋人。」也就是說,唐詩是一種情感濃烈的自然流露的活潑的東西,宋詩是一種經過深思的經過琢磨的東西。 不是說唐詩一定出自於唐人,宋詩一定出自於宋人 ,而是:「夫人稟性,各有偏至,發為聲詩,高明者近唐,沈潛者近宋」。「高明者」就是一種自然的興趣;「沈潛者」就是一種深刻的思考和體會。 唐詩是才情發揚的,宋詩是深思熟慮的。

還有一篇也很有名,是繆鉞先生【詩詞散論】裏的【論宋詩】。這篇文章把唐詩和宋詩的區別說得更詳盡、更具體一點。

「唐代為吾國詩之盛世,宋詩既異於唐,故褒之者謂其深曲瘦勁,別辟新境;而貶之者謂其枯淡生澀,不及前人。實則平心論之,宋詩雖殊於唐,而善學唐者莫近於宋,若明代前後七子之規摹盛唐,雖聲色格調,或亂楮葉,而細味之,則如中郎已亡,虎賁入座,形貌雖具,神氣弗存,非真賞之所取也。」這段話說,要說善學唐詩,還是宋人最成功,明代前後七子學盛唐是一種裝腔作勢,表面上看著像,但是沒有神氣了。

接著具體談到了唐宋詩的不同點:「唐詩以韻勝,故渾雅,而貴醞藉空靈;宋詩以意勝,故精能,而貴深折透辟。唐詩之美在情辭,故豐腴;宋詩之美在氣骨,故瘦勁。」「唐詩以韻勝」,這個「韻」,不是押韻的韻,是風韻的韻。 唐詩的優勢在於風韻,宋詩的優勢在於意境。唐詩的美在於「情辭」,宋詩的美在於「氣骨」。

透過後面的一系列比喻,我們可以更加形象和切實地體會這一點:「唐詩如芍藥海棠,秾華繁采;宋詩如寒梅秋菊,幽韻冷香。唐詩如啖荔枝,一顆入口,則甘芳盈頰;宋詩如食橄欖,初覺生澀,而回味雋永。」結合剛剛講的「宋詩門檻高」可以說, 讀宋詩是要有耐心的,是要慢慢去回味的

此外,「宋詩較唐詩更為廣闊」,因為宋詩的主題比唐詩更多。唐詩這一大背景的存在使得宋人必須要尋求不同的方法,比如 更講究學問,更推敲文詞,更多地去擴充套件主題 。因此宋詩所涉及的日常生活的角度、題材,比唐詩要多;而且在技巧上更加精細。「然此中實各有利弊,故宋詩非能勝於唐詩,僅異於唐詩而已。」

後面還講到,唐詩更多的是用情景來表現,即使有議論也不單獨地加以議論。杜甫的敘述和議論是比較多的,但是因為他熱情很高,所以他的敘述和議論仍然是熱烈的,不是平靜的。而宋詩,一方面把唐詩中不寫的材料寫到了詩裏,另一方面「往往喜於瑣事微物逞其才技」。後面總結說:「宋人略唐人之所詳,詳唐人之所略,務求充實密栗,雖盡事理之精微,而乏興象之華妙。」

下面我們比照著具體來讀一點詩,體會一下宋詩為什麽是宋詩, 宋詩為什麽不是唐詩。

先說 寫景詩 ,邊塞詩最明顯。從版圖、情緒、場景來說, 唐代的邊塞詩豪邁、自信且開闊 ,比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種廣闊的景象。而 宋詩寫景,大多數是借景來說理的。

【題西林壁】是蘇東坡的一首很有名的哲理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即使不從哲理的層面去考慮,這首詩也寫得挺好的。你在山裏看到的每個景象都不一樣,換任何一個角度景象都變得不一樣,這本身就很美。至於這裏面有沒有很多道理,你可以自己去想。楊萬裏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也是借景說理的好詩。這一類詩,宋人是寫得很好的,但在唐詩中是不多見的。

送別詩,唐人寫的是比較開闊、比較舒展的 ,比較典型的比如王勃的「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宋人寫的經常有一種低沈的、委婉的、哀愁的調子 。比如蘇軾的【和董傳留別】:「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這首詩如果沒有一定的知識準備是沒辦法讀的,幾乎每一句裏都包含典故,這樣的詩表達的東西很委婉,很曲折,層次非常多。再比如王安石的【送和甫至龍安微雨】:「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襟不自知。除卻春風沙際綠,一如看汝過江時。」這首詩寫得還是比較好的,因為它的感情比較強烈。

詠物詩 ,唐人寫的常常是一種象征和寄托的結合,格局比較大,抒情性比較強,最典型的就是李賀的【馬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很多小孩都會背。

宋代人的詠物詩,很多都是瑣碎的和日常的,圍繞墨、紙、硯台、茶、扇子、食物等,比如朱熹的【觀書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就是用池塘來比喻讀書。

我們拿這幾種不同型別的詩來簡單做了一些對照,大概可以體會出唐詩和宋詩的區別: 唐詩是激情和浪漫的,宋詩是理性和平靜的;唐詩是開闊和豪放的,宋詩是細致和曲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