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梅堯臣的一首冷門七律,用平淡的語言,描繪出令人涵詠不盡的畫意

2024-10-12文化

安徽宣城,自古以自然風光優美著稱,李白稱為「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敬亭山,就在城北,另外還有陵陽山、謝朓樓、句溪、宛溪等名勝。

宛溪因水勢宛轉曲折而得名,源於皖南嶧山,流經宣城城下,「滔滔北去斜」。

沿溪景色宜人,杜牧曾以雄渾的筆描繪說:「鳥來鳥去山色裏,人歌人哭水聲中。」 。

宋代詩人梅堯臣是宣城人,下面他的這首詩圍繞宛溪看水,抓住景物的細小特征,描繪了一幅清淡平遠而又生意盎然的自然景象,又抒發了一個恬靜自得而又老當益壯的人物心情。

【東溪】

梅堯臣〔宋代〕

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船遲。

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醜枝。

短短蒲茸齊似剪,平平沙石凈於篩。

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車馬疲。

這首詩的大意是:

我來到東溪邊觀賞溪景,面對著水中的孤石遲遲舍不得上船離開。

野鴨在岸邊睡著,充滿閑情逸趣;老樹伸展著秀麗的枝幹,繁花似錦,惹人喜愛。

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齊得似乎經過修剪,平坦的沙岸,潔白的沙石仿佛多次被粗選細篩。

我雖然迷上了這裏但不得不回去,傍晚到家馬兒已累得精疲力衰。

東溪,即宛溪,在堯臣故鄉宣城縣。溪發源於天目山,至城東北與句溪合,宛、句兩水,合稱「雙溪」。溪中多石,水波翻湧,奇變可玩。

「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船遲」, 開篇擒題,直取「東溪」。宛溪環繞城東,當地人呼之「東溪」。春日回暖,雨水充沛,溪水暗漲,詩人興致勃勃地行至東溪,專意來看春水。

溪中露出一個孤島,詩人小舟為之停留,遲遲不行。詩出語淡淡,然而一行一坐,一看一遲,已暗中揭示出詩人情趣盎然的遊春心境。

「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醜枝」, 數只野鴨,懶洋洋地掩頸臥眠岸上,人近不驚; 不遠處,一株枯老的樹,枝條上綻出幾朵照眼的春花。

「野鳧眠岸」,「老樹著花」,景也平常,語也平淡,但一經詩人與「有閑意」、「無醜枝」聯用,便覺境界頓出,精神畢現

此二句,歷來受詩家稱道,方回雲:「三四為當世名句,眾所膾炙。」 ,紀昀評:「此乃名下無虛。」

「短短蒲茸齊似剪,平平沙石凈於篩」 ,詩人的視線轉向溪邊清新明凈的風物: 初生的蒲草毛茸茸的,密密麻麻地長滿水邊,軟嫩短小; 水下沙石平展展的,明凈可見。

一句寫春草,一句寫春水,這兩句註重於細致逼真的景物描摹,與「野鳧」 兩句的寫意之筆全然不同。寫得很有工細,卻不露痕跡,使人不覺其巧。

「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車馬疲」 ,風景雖好,但不是自己的久居之地。「情雖不厭」回應了首句的「發船遲」,天色已晚,「住不得」說出了心中的無奈。

薄暮歸來,車馬疲人更疲。這種疲憊,是一種美的失落,心靈的失落,又是回到喧囂的紛爭群逐的官場的疲乏和頹喪。

這首詩沒有麗辭壯語,沒有奇章硬筆,只是淡淡敘來,平平寫出,但卻能「壯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

【聲明】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