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基督教與天主教禮儀上的區別:舉行洗禮的資格與方式不同

2023-12-07文化

有基督教的學者隨機詢問了一些基督徒關於洗禮的問題,這些信奉基督教多年的人表示洗禮是融入基督教的基本禮節,只要是信上帝的人,就應當找機會參加洗禮向眾人告白信仰,之後人們才能在殿堂裏舉行婚禮、吃聖餐,否則不能參與基督教的禮儀活動。

基督教的洗禮方式是人們願意信從基督耶穌,口中承認、心裏相信,就可以參加受洗或領洗儀式。為他人洗禮的人稱為施洗者,他在禮儀開始時會向受洗的人提出問題:你是否承認耶穌是你個人的救贖主?是否知道洗禮的意義?

你若回答是並承認洗禮的意義就結束問答,隨即施洗者奉三位一體上帝的名將水灑在人的頭上,這稱為點水禮;有的是將身體浸在水裏一下瞬間起身,這稱為浸水禮,無論哪一種方式都可以,大家對這樣簡單明了的方式是不是從一知半解到明白了呢?

洗禮的意義是人們信靠基督後對眾人告白的外在形式。耶穌在聖經裏極為明確的指出:相信後受洗的人必然得到拯救,因此聖經新約記錄所有洗禮都是以此為準則。人們洗禮的象征意義是如同耶穌一樣受死埋葬、與基督一同復活,使人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子,借著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犧牲與擔當人類的罪,使得人們與上帝起初因為被亞當破壞的關系得以恢復與和好。

人們在殿堂裏舉行婚禮,雙方都要先受洗

一個人信奉上帝後,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是需要參加洗禮的。那些沒有條件的人例如十字架上的強盜內心悔改了,但是下不來,他依然算洗禮了,這是實質內心的洗禮。人們參加洗禮並不都表示各自已經得到了拯救,信而受洗這句話只對真正內心悔改的人有效,碰瓷或好奇參與洗禮的假基督徒依然逃避不了最後的沈淪的結局。

洗禮與猶太人的割禮不同,在舊約中割禮是上帝與以色列的祖先亞伯拉罕肉身後裔立約的標誌,這些名義上的選民曾經跟隨他們的祖宗在雲彩下、在海中經過,在這般的洗禮下歸了猶太人的領袖摩斯,然而他們中的大半忘恩負義,多行不義,貪婪成性最終在狂野中倒斃。

舊約是新約的影子及預表,而新約是舊約的實質展現。在新約時代,洗禮的意義是上帝直接與亞伯拉罕這位信心之「父」在正確靈魂信仰上的子孫,就是信靠基督的人立約的記號。因此基督教不再需要外在肉身形式上的割禮,而是心靈上的真割禮、真順從。

在天主教當中嬰兒可以參加洗禮,在基督教中也有教堂依然繼承這種方式,但近年來明顯減少許多。(關於基督教與天主教名詞差異,前篇已經介紹)許多基督教會一直采用等到人們能夠從內心與理性上確認自己的信仰才為他安排洗禮儀式。

曾經受洗的少年,如今成為登基的女王

信奉基督教的人都在遵守耶穌的話,就是先相信而後參加洗禮。他人不能代替不信的人參加這禮儀,他人不知道耶穌的事情,不明白基督的道理,也不曾口稱或承認耶穌是他的拯救者,無論是歷史傳承或是個人的教訓,若存在分歧,就需要本本分分回到聖經,按耶穌的原話舉行這禮儀。縱觀聖經新約耶穌吩咐的大使命是:叫人往普天下去,傳基督的好訊息給他們,信而受洗的人必然得到拯救。而不是不論你自己個人相信與否,都可以憑借或繫結他人的資格參加洗禮,也沒有一處是為嬰兒洗禮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