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癡人論道道德真相(42)

2024-06-15文化

緣遇【道德經的生命真相】

眾所周知,本文是讀書心得與聞道感悟。

【道德經的生命真相】第四十二章:道在人體上的體驗

自然而然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學父」。

癡人論道釋義:此章是告訴世人肉眼所見到的萬物是怎麽來的。世人的俗見,以為自己肉眼看到的就是宇宙萬物的真相。但慧者認為,自己肉眼僅僅看到有限視野中的現象,並未看到生命本象。現象是有形的,本質是無形的。現象與本質之間有一張無形的螢幕。肉眼無法穿透這張螢幕。故立此章之說。

順其自然

第一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中,老子講述了一個東西,非常有意思。他認為,天地間有一個東西,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就強行給他取了個名字,叫作道。一是指什麽?一是大道呈現的一種狀態。什麽狀態呢?混沌虛無的和諧狀態;宇宙萬物的初始狀態;通俗地講,大道生成了先天一炁。這個先天一炁就是萬事萬物的起始和來源。道生一不是數位,而是狀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是一樣。所謂的二、三、萬物,都是狀態在改變。先天一炁本質的東西並沒有任何的改變。一生二,就是由混沌虛無的先天一炁產生陰陽二炁。萬事萬物無不有這兩種對立統一的內容。這種對立的陰陽之間,不斷的變化,相互轉化,周而復始,無有休止,是形成了這種生機勃勃的宇宙動力源。二生三,所謂獨陽不生,孤陰不長,陰陽二炁絕非靜止不動,而是互存互根,此消彼長,時刻運動轉化,在動態的運動中動蕩交合,達到新的和諧狀態,形成第三種狀態,和炁。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說的就是三生萬物。自然之道是如何體現在人身體的?道生一,首先進入恍惚杳冥的狀態,就是入道、合道的狀態。靜極生動,恍惚若有物,一覺而動就叫道生一。一就是真陽生發,元精發動。真陽生發時,空靜自然,真陽沖升到頭頂,自動轉化為真陰,陰陽合抱,動靜合機,陽升陰降,清者上升為天,濁者下沈為地。人體的內天地形成,mei前的太虛之境形成, 陰陽即分,天地即判,叫一生二。二就是真陽化真陰,元神當家。陰陽交合後,動者流行為陽為炁,靜者凝聚為陰精。動靜之間,由元神主宰,生生化化,變化無窮。如同大自然得天之秀,感地之生,乘雲之風,風就是天地交感之炁,而生萬物。二生三,三就是太和一炁、元炁。真陽、真陰、太和一炁,秉靜而先天生。這三者都是先天之物,憑借匯合於虛無,運用於陰陽,合抱於神識。做到這三條,就會結丹,所以叫三生萬物。太和一炁之中,陰性的精微粒子和陽性的精微物質運動就處於最小振幅,像水分子形成的雲霧一樣,叫氤氳。靜態和動態精微物質極易發生交感,使兩者即相需又相連,這種狀態就叫合。有了這種新型的物質,才構成了生命形成的過程。金丹至虛而至實,是人體的先天靈性世界。人體是小宇宙,他裏面具足日月星辰,雷電風雨,山川河流,花鳥樹木,四生六道群生。其實象是,物質世界的一切都是人體小宇宙顯化在外面的影像。人體小宇宙顯示的自然天象,在三維物質世界看來都是虛像。對元神的多維空間存在卻是實像。如何從三維物質世界進入多維虛象世界?首先,必須找到進入的契機通道,那就是元精發動。人體之日月,即人之真陽與真陰。人體之太陽,即隱藏在會yin穴之元精。元精一旦發動,即坎中之水、腹部發熱,兩腎煎燙,天yan處觀到整個人體呈金黃色之光芒,照射四方。故將真陽謂之水中金。此時,元精化為元炁,元炁不再外流露而復歸元神,找到歸宿。元神得到能量滋養,發出本來生命之光,在天yan處呈現一個月亮,即人的本來面目。至此,你已經從三維物質世界,進入到了多維虛象世界,可以任意在裏面傲遊。

任其自然

第二段: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萬物負陰而抱陽:負,指背負。抱,就是擁抱。每一個人都背負著多維度體,那是在無形層面中的自己。同時,也擁抱著面前這個有形的世界,以及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有形化身。站在三維有形的角度上,把無形的稱作陰,把有形的稱作陽。實際上,每個人的生命抱負都很遠大,背負無形的一切,並擁抱有形的萬物,這樣的抱負還不夠遠、不夠大嗎?

沖炁以為和:沖,就是對沖,相互抵消。相反的事物經過對沖之後,便可以達到一種和諧、平衡的狀態。每個生命都是陰陽兩炁的交會點,陰陽二炁不斷在身上的相互沖擊、相互抵消,在三維世界中,極少有人能達到陰陽的完美平衡,總是會有某些偏差。最好的辦法是回到自己的內在,那裏找到自己的中心點、平衡點,讓自己的意識心回歸本性。只要保持在那個點上,陰陽二炁能夠沖炁以為和。

自然風光

第三段: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們喜歡陽性的東西,不喜歡陰性的。如孤,寡,不谷。但是王公卻這樣稱呼自己,與眾不同。王公,指人的元神。能單獨、專一、恍恍惚惚,隨炁之沖和,和無極之至道,叫孤,寡,不谷。人能元神當家,入虛無之境,先天一炁秉靜而生。一炁之生是用無失真出來的。損之又損,清之至,靜之至,清靜之至叫損。損久了,靜久了,益處才來。所以,物質的損反而是益。對於修道的人來說,孤,寡,不谷的,清、靜、虛反而會因此得到道的益處。一炁旋轉,周流不停。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後,沖萬竅之開,通諸絡之一貫,會重器於神識之中,涵養於虛無之境,叫故物或損之而益。

什麽叫益之而損?一炁有了,動了,依然歸於無,依然用無去損。靜極生有,從有中化為空,返空不空,返無不無,這兩句是說先靜後有,從有入無,靜則以性下守,有者性中立命,無者性命返虛而合道。萬物復化而為三,化三而為二,二為返一,一後而入無。從無而合道。此時,身心同於虛空,性命歸於湛寂。

自然風景

第四段: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學父。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別人都是這樣教的,我也這樣教。從有入無,由無化虛,以無為合太虛,心守益取。有為強制的,小則輕丹,大則續命,我將陰陽相生的道,作為教導人們的準則。

強梁者不得其死:強梁,是指用了後天意識心。為得一炁,以靜心等待。得了一炁,以柔和之心養之,謙虛謹慎,且不可自恃自傲。虛無生一炁,一即是精。一生二,精生炁;二生三,炁化神。神,即元神、本性。二和三都是先天一炁所化。只有柔和養之,才可以得。有一點躁心,心生一點躁炁,都不是先天,離道就遠了。

吾將以為學父:學,指覺悟。父,同腹。開始的意思,我就是拿損而益,益之而損,作為傳道的開始,益、得、進和損、舍、退是陰陽的相反相承。有了先天一炁,不動心,是用無用損,越損越好。這就是損之而益,能量世界是相反相承的。舍得,舍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道不用修,能舍就可以得道。舍得,無私的心一出來,就和大公的大道相應了。先天一炁是柔和的。人處於柔弱、謙遜、隱退,都是由自身的一炁特點決定的,而不是後天意識的強勢、驕謾、手段。老子所講的道,是站在生命的角度所說的,不是站在人的社會內容上說的。用後天意識心來解讀老子的【道德經】一定是錯誤的。

【道德經的生命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