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微信上這樣回你訊息的人,最值得深交,一定要常聯系

2024-10-04文化

唐代詩人張籍的【秋思】中有言: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從前,與親友的聯系全靠書信,如今,就算要與素未謀面的人交流,也只需開啟微信。

盡管彼此相隔於螢幕,但是在你來我往的字裏行間中,亦能察覺出對方的修養與品行。

在微信裏,我們認識的人可能很多,但真正能去交心的人卻很少,也並非所有人都值得自己費心耗力。

窺一斑而見全豹,觀滴水可知滄海。」

若是有人在微信上這樣回復你的訊息,請一定要與之深交,並好好珍惜這份真情。

01

及時回復,是尊重

在知乎上,曾經有人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微信聊天時,你最討厭對方回復什麽?

底下的眾多回答中,獲得最高贊的答案,只有四個字: 已讀不回。

的確如此,相比較那些能夠預料到的糟糕答案,什麽話都不回復,要讓人惱火得多。

想象一下這個場景:

你有急事尋找對方,又是打字又是語音,結果對方卻毫無動靜,如失蹤一般不言不語。

你著急地像是熱鍋上的螞蟻,對方卻不緊不慢,明明看到了訊息卻一聲不吭,懶得搭理。

如此敷衍地對待,其實就是對他人的一種不尊重,更是沒禮貌和不靠譜的表現。

【禮記】中有言: 「君子貴人賤己,先人而後己。」

尊重他人,不一定非要將自己置於人後,而是對別人的及時回復與認真對待。

真正有修養且靠譜的人,即便因為繁忙沒能第一時間回復,也會在過後和對方解釋清楚。

而不是故意晾著他人,讓別人白白浪費時間焦急等待,徒增彼此的失望與誤會。

前段時間,新聞曾報道一個員工被公司開除,就是因為這個員工從不回復別人的訊息。

無論是甲方提的訴求,還是領導給的要求,即使@到他本人,也猶如石沈大海,毫無音訊。

人與人都是相互的,在任何社交關系中,沒人願意唱獨角戲。

樣樣有交代,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這樣的人才值得信任。

02

把握分寸,是成熟

周國平曾說: 「分寸感,是愛成熟的標誌,它讓人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事,或是不為人知的私密,或是不願提及的過往。

即便是與自己再親密無間的人,一旦觸及到這些個人的秘密,也會讓人感覺到不適與排斥。

可有些人就是喜歡刨根問底,對別人的私事窮追不舍,非要問個清楚明白,毫無應有的分寸。

明知道對方有物件,還要在聊天時語言曖昧,開一些不合時宜的玩笑,讓別人麻煩纏身。

喜歡把毒舌和刻薄,當成所謂朋友間的幽默,說一些言辭過分的話語,讓別人尷尬難堪。

別人的底線,被他們隨意的踐踏,別人的痛處,被他們胡亂的評論。

非常認同網上的一句話:

「一個聊天沒有分寸感的人,要麽是情商不夠,要麽就是是人品有問題。」

真正成熟有分寸的人,懂得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內心有尺,說話有度,更不會危難他人。

這種界限和分寸感,是對人與人距離的把握,也是對別人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保護。

就像心理學中提到的「刺猬效應」:

在寒冷的冬天,兩只刺猬若是靠得太遠,就會各自凍死,靠得太近,則會刺傷對方。

只有保持一個合適的距離,才能既不傷害彼此,還能獲得對方身上的溫度。

世界很大,容得下所有人,每個人也應該有屬於自己的一片空間,為彼此的交往適度留白。

03

滿懷善意,是修養

善良,雖然是根植於每個人內心中的天性,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能始終堅守善良的人卻並不多。

許多人歷經了人海浮沈,看遍了世態炎涼,對於人與事都愈發的麻木與冷漠。

甚至有些人習慣了消極面對生活,在與別人交流溝通時,也常常充滿了「喪氣」的味道。

幾個月前,震驚全國的「張家界4人跳崖事件」,就是源自於負能量滿滿的「約死群」。

在那裏,群裏的人對生活都報以絕望的心態,有人想要自尋短見,其他人便惡意地慫恿。

也正是因為這群人極力攛掇,才導致了無數的人棄生赴死,也讓無數家庭支離破碎。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

「沒有善良,一個人給予另一個人的真正發自肺腑的溫暖,就不可能有精神的美。」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距離越來越近,但心與心的距離卻越來越遠。

就連一份最微不足道的善良,在這個戾氣橫飛的網路上,仿佛也顯得彌足珍貴了。

隔著冰冷的螢幕交流,很多人只想發泄情緒,並不在乎對錯,很多話張口就來,絲毫不管後果。

偏偏忘了,可能自己一句不經意的話語,就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一個真正品性善良,而且有修養的人,總能將自己善意寄予言語之中,保留應有的體諒。

對他人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對自己多一份忍耐和克制,才能讓彼此的交往更加舒服。

特別喜歡伏爾泰的一句名言:

「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裏的一粒沙。」

微信回復,雖然只是一件微小之事,卻藏著一個人的品行,和彼此關系的真正面貌。

一言一行,可辨人品;一朝一夕,可見人心。

想要看清一個人的本性,恰恰要從這樣的細節入手。

及時回復的人,穩重靠譜;把握分寸的人,恰如其分;滿懷善意的人,溫柔敦厚。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貴在真誠,重在舒服,張弛有度,方能長久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