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9首詩詞:李清照前半生的潑天富貴,後半生的顛沛流離,濃愁難遣

2024-03-28文化

李清照出生書香門第之家,加之她冰雪聰明,才情過人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前半生,雖不是錦繡如織,卻也衣食無憂,日子過得春風得意。

少女時期爛漫天真,快樂無憂。後嫁與趙明誠,有人呵護,賭 書潑茶,琴瑟和諧,恩愛情深。早年她的詞作,言語婉轉清麗,悠閑從容。

後趙明誠亡,山河飄搖,她流離奔波,詞作則多感懷際遇,格調哀傷。

以她的才情與聰慧,要養活自己,甚至讓自己過上優雅的日子,其實不難。奈何,她不願割舍那麽多的書卷字畫,攜之跋山涉水,幾經流離,多有狼狽。

那些她珍之如命的書畫,或被焚毀,或遭偷盜,或莫名遺失,到最後,一無所有的痛徹心扉。

她原本以為再婚生活可以有所依托,結果換來的是渣男的背叛與傷害,這不是情愛,是劫,是恥辱。

動蕩不安的年代,顛沛流離,就是一個男人都難以承受這樣的痛苦,年老無兒無女,一腔愛國情深的她,寄人籬下的淒慘,未語淚先流。

【01】

【如夢令·常見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常常回憶起和同伴在溪邊的亭子遊玩的場景,那是一個晴空萬裏的午後,李清照突然玩心大發,邀得三五好友一起遊舟賞花。

幾名妙齡少女在人煙罕至的荷塘上淺斟低唱,一顰一笑間風情無限,正道是:妙齡歡聚,你行我素,不知時日,又如何。

日落西山,少女們並肩而坐,觀賞落日殘陽如血,彼此間打起趣來,聲聲銀鈴歡笑不絕。

紅白相間的荷花與碧綠的荷葉漂浮在金光粼粼的湖面上,清新的荷香與笑聲相得益彰,別有一番美意。

不知不覺中,喝醉了酒,彼此找不到回家的路,闖入藕花深處灑下一片明快的歡笑聲,驚得一群群水鷗、白鷺亂飛。

知己做伴,美酒相隨,即便是仙家道人亦難以抵擋如此誘惑,更何況是一群不諳世事的妙齡少女。

這群嬌羞可人的女子沈醉於美景之中,不知是那美酒醉人還是美景迷人,這可是國泰民安下的人間氣息。

面對誤入藕花深處的無奈,她們仍舊樂在其中:一群爭強好勝的女子胡亂劃行,在藕花與荷葉中用船槳拍打著水花,使得扁舟徘徊。

水中休憩的沙鷗與白鷺被歡笑聲驚醒,撲扇著翅膀躍起,發著噗噗的聲音從少女們的頭上掠過。

不消片刻,那本是得體素雅的少女們變得狼狽不堪,看著彼此淩亂的樣子互相又忍不住笑了起來。

這是多麽難得的回憶啊!在這個「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的宋朝,與李清照同齡的女子大多都在封建思想的禁錮中茍活著。

她們被迫學著刺繡和先祖遺留下來的種種道德規範,等待她們的是一眼看到頭的相夫教子的生活,恪守婦道便是每個女子與生俱來的命運。

李清照絲毫不在意這些世俗眼光 反倒更傾向於感受自然之樂,方才有了這首流傳千年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這首詞將作者醉酒觀花的情景高度還原,並且用清新脫俗的語言將少女俏麗的神態展現無遺。

【02】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夜雨稀疏,狂風不停。她酣睡一夜後,酒意還未消盡。於是,她問卷簾的侍女,一夜風雨過後,外面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侍女告訴她,海棠花依舊開得燦爛。她卻搖搖頭,心裏問自己:知道嗎?知道嗎?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雕零。

少女時代的她,才氣逼人,絲毫不遜色於當時的文學家。

整首詞僅有三十三個字,卻為這件小事帶來了強烈的鏡頭感,讓人仿佛置身其中。

醉酒酣睡的閨中才女在迷糊中聽得窗外風雨之聲,想來這狂風驟雨必定是席卷了一夜,雖然她心中惦記著庭院裏開得正絢爛的海棠花,卻由於酒醉無力而又陷入了沈睡。

天明之時,雞啼聲喚醒了她。尚未睜眼,庭院中的海棠便湧上心頭,奈何昨夜殘酒未消,神誌未清,身體更是慵懶無力,幸而一旁侍女正在卷簾,她便問侍女:「院子裏的海棠花是否還好?」

侍女隨口答道:「海棠花絢爛依舊。」

李清照眉頭一挑,微慍道:「你可知道,簾外海棠此時定然已經是綠葉繁盛而紅花雕零了。」

想來,我們不可不欽佩李清照那顆敏感而靈動的心,那時的她無憂無慮,卻能夠輕易地捕捉點點滴滴的憂愁與傷感。

也許她曾在夢中看到滿地落英,那枯萎的痕跡在她的心頭久久不散,以至於醒來後腦海中依然殘留著點點惆悵與淡然。

北宋時期關於傷春悲秋的詩詞實在數不勝數,甚至大多均有異曲同工之處,雖然大部份詩詞在時光的洪流下被一一掩埋,但我們依然能夠從流傳下來的相關作品中窺探一二。

難得的是,從這首詞裏我們可以看出李清照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發自內心的惜花、惋惜之情。

詞作通篇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過分的修飾,寥寥數語便讓人回味無窮。

【03】

【點絳唇·蹴罷秋千】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在那個清秋深院裏,一位紅粉佳人,一位多情的公子相遇了。

一女子秋千蕩罷,羅衣輕濕,纖手微麻卻懶得活動。她的額頭上冒出顆顆汗珠,恍如初春花朵上的露珠。

花園裏露濃花瘦,她翩然起舞,似燕子,如蝴蝶。此時,忽然出現了一位陌生的客人。

她來不及穿鞋,只好穿著襪子疾走,頭發上的首飾也滑落了。她如此害羞,又忍不住回頭偷看客人的模樣。

這樣的行為在禮教年代未免有失端莊。於是,她倚門回首,以低嗅青梅的姿態,來掩飾對來客的好奇。

他是一位白衣翩翩的公子,步履如風,瀟灑從容。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首詞,卻將少女初戀時的嬌羞和鐘情描寫得活靈活現,惹人憐愛。

我想,若不是那蕩漾的秋千,恐怕滿園生機要失色不少。要知道,唐宋期間多有文人以秋千為題,於精雕細琢中刻畫一幅幅俏皮爛漫的美景。

那恍如朝陽一般蓬勃的生機,融入了畫面,也勾起了少男少女們的愛悅之情。

也許在那秋千索上,一頭系著女子無憂的快樂與歡笑,另一頭則牽掛著女子與生俱來的浪漫與情思。

恰如蘇軾在【蝶戀花】中寫道: 「墻裏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少女情思總與秋千做伴,晃蕩的春心最是讓人遐想萬千。

那一年,李清照芳齡十七,沈寂多年的芳心得以萌動,莫名的情愫在心間蔓延。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女子的婚姻全憑父母做主,沒有人能夠掌控自己的婚姻,即使是李清照亦難以幸免。

李清照是幸運的,她除了有著尋常女子難以觸及的美好經歷:遊歷山水、飽讀詩書,吟風弄月,還遇到了一位溫文爾雅的趙明誠,他們心意相知,靈魂相通,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令後人心生羨慕。

【04】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

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相國寺旁,初春的氣息已經漸漸濃烈,趙明誠與李清照並肩走著,一旁賣梅花的小販更是賣力吆喝,引起了夫妻駐足。

李清照骨子裏天真爛漫,看得梅花綻放,身旁又有情郎相挽,心中無比歡喜。

看著枝上梅花三三兩兩,含苞待放,見此花色染輕勻,在露珠的點綴下,顯得晶瑩剔透、楚楚動人。

看一旁趙明誠望著繁花入了迷,李清照心中突然生出好勝之意。於是,她買得梅花插在雲鬢間,耳語趙明誠,讓他看看究竟是花嬌還是人美。

短短數語,便把當時的場景刻畫得栩栩如生,既寫出了少女情思,也透露出二人相愛的情感,含蓄蘊藉,留有余味。

這便是李清照與趙明誠婚後的甜蜜生活,哪怕是聚多離少,但二人相逢時總有數不盡的樂趣。

世間一切美好,皆因兩情相悅,李清照嫁給趙明誠,可謂門當戶對,她很是幸運,因為她嫁給了愛情。

【05】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不經意間,寒意襲來,想來又是初秋時節,荷塘裏的荷花已經漸漸雕零,只有余香猶在。

那獨守空房的時光總是如此冰冷,當趙明誠離家之後,房間中早已「人去席冷」。

她解下羅衣,換上便裝,獨自劃著小船前往荷塘。回想起舊日雙雙泛舟的時光,難免嘆息。

曾經朝夕相伴的情郎再也不見,為消情思,多少個日出日落,不得不換著便裝獨自遊湖。

看大雁歸巢,滿盈的月光普照著西樓,想來此時尋常人家早已團聚一堂,而自己卻求不得一封家書,她的愁緒籠罩在西樓之上,只得任由思念蔓延。

日落西山,丈夫此時必定也思念著自己,明明彼此相愛卻分隔兩地,忍受著相思之苦。

花開花落,落花隨水東流。一個人的相思,牽動兩處的情愁。相思如此濃稠,無法排解。

趙明誠在她身旁時定是好好觀賞一番,但若不在她身旁,那麽任花朵開得如何鮮艷,亦是徒勞。

每每此時,愁緒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在心頭,內心的綿綿愁苦揮之不去。

範仲淹曾有句: 「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縱是有著深遠抱負的軍事家、政治家,亦有柔情萬種、百轉千回的愁思。

新婚不久的李清照對夫君的思念甚是是濃烈。在一個本該是親人團聚的節日,身邊卻 「遍插茱萸少一人」,難免心生「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愁緒,而發出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的前半生時光,安穩度日,飲酒賞花,吟風弄月,泛舟遊樂,從不知愁滋味,就算是對夫君有所相思,那也濃濃的幸福。

南渡之後,國破家亡,她的人生也從明媚走向陰郁。從喪偶到再婚到離異,她在人生的起伏中嘗盡悲歡離合。

如果說命運對每一個都是公平的話,那李清照的前半生有多潑天的富貴,後半生就有多孤獨淒涼。

多少次的不經意間就會想起這位千古才女,如果是我,我就寧願要上天安排的先苦後甜,因為我深深知道我承受不了晚年在痛苦中萎落,肢解。

【06】

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

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闋,其聲即舊【臨江仙】也。

【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

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

誰憐憔悴更雕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李清照寫此詞之前作了說明,歐陽公寫【蝶戀花】詞,有「深深深幾許」的詞句,我十分喜愛,如今參照他的詞句作「庭院深深」幾闋,命名為 【臨江仙 】。

深深的庭院裏,雲霧繚繞的樓閣上,門窗緊閉,獨自幽居。

柳條綠了,梅萼泛青,早春的風光如此迷人。春天回到了建康城(今江蘇南京),春風也吹綠了建康城的樹。

她卻形單影只,漂泊在外,客居建安(今福建建甌)。此時的春天對於李清照而言亦無意義。

想想青春年少時,自己也曾吟風弄月,如今貴為江寧知府夫人,本該繼續吟唱春花爛漫、秋雨迷蒙,只是,在這時局動蕩之際著實無心賞春。

這裏始終不是心中的家,她心懷北方那片被侵略的故土,那片被戰禍摧毀的家園,因為那是宋朝百姓心中的根。

此時春回大地,然而宋朝的春天何日才能復返?春意盎然的庭院背後埋藏次分明,著多少心酸往事。

想著想著,李清照的心中難免一陣悲涼,那些元宵賞燈、踏雪而行的浪漫心情,也不見了蹤影。

在庭院之外有多少平民百姓無家可歸,戰爭摧毀了他們的家園,侵占了他們的土地,而自己也難逃終老建康城的命運。

她懷念與趙明誠流連相國寺的歲月,懷念十年青州品詩研學的清苦,甚至懷念對丈夫牽腸掛肚的時光。也許是那些年,家還在,未來還值得期盼的緣故吧。

不得不承認,相比同時代的女子,李清照更顯大愛之心。

在南宋政權逐漸穩固後,大部份百姓安居樂業,逐漸忘卻了當年的傷痛,而在李清照人生後半段的詩詞裏,卻一直將「靖康之恥」銘記於心,不忘這個王朝所遭受的恥辱。

也許是自幼熟讀詩書的緣故,或是文人對於根的情懷,李清照她只能以文字抒發心中的壓抑與熱血,對於國破家亡始終難以釋懷。

【07】

【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回望一生,李清照有過無憂的童年,有過自由的成長環境,也有過甜蜜的愛情,然而晚年時卻被戰亂奪走了一切,曾經的家已不復存在,心中只覺空蕩、冷清、悲慘。

恰是初秋,身體越來越差的李清照獨守空房,哪管窗外是瓢潑大雨還是晴空萬裏,這一切和自己有何關系?

最愛的人已不在,國破家亡,留得這殘軀又有何用呢?

李清照只好用酒精去麻醉自己,然而,這兩三杯淡酒又怎麽比得上悲秋的寒氣呢?

酒入愁腸不過使愁思更濃罷了,往日點點泛心頭,喝過了淡酒,流過了熱淚,此時又該怎麽抵擋哀愁的侵襲呢?

傍晚的秋總讓人感到無比淒美,偶爾三五大雁飛過引得李清照傷心不已。

當年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的期盼與希望已在現實的殘酷中破滅,看著大雁飛過,不知它是否也曾為李清照捎去當年的思念。

秋風颯爽,一夜間多少秋葉與黃花鋪滿地,想來那菊花已枯黃雕零,正如自己年過半百的人生不再絢爛,還有誰願意與自己交談?

度日如年的李清照只能守著窗戶,獨自一人看著窗外飄落的秋葉,不知什麽時候才能等到黑夜來臨,結束一天的孤獨與哀愁。

傍晚分時,下起了蒙蒙細雨,雨滴落在梧桐葉上,發來陣陣聲響,恍如有人敲打著樹葉一般。

聽著雨聲,李清照坐在空無一人的房間中,這種場景豈是一個「愁」字所能道明。

孤寂與清苦成為李清照晚年的唯一寫照,經歷無數波折與磨難的她定居臨安,平日靠讀書寫字來打發時間。她大多數晚年的作品都是此時創作的,但大部份詩詞在歷代戰亂中被銷毀了。

此時,李清照的詩詞創作能力達到了巔峰。也許正是她年幼時詩句的爛漫與晚年時詩句的淒清之間的巨大落差,使這段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如此雋永。

從年幼的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到晚年的 「人何,望斷歸來路」, 數十年間李清照經歷了多少磨難與苦處?那顆爛漫的心才變得千瘡百孔;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又是多少次痛徹心扉換來的感悟。

【08】

【永遇樂·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元宵佳節,綠柳如煙,落日如金。她仿佛穿越時空隧道,回到了當年繁華的汴京。

那時,她青春爛漫,自在瀟灑,與好友精心打扮後,一起歡度元宵佳節。

可如今她容顏憔悴,頭發花白,對外界的喧囂繁華沒了興趣,也懶得在夜晚出去見人、看燈了。

時光荏苒,歷經人世悲歡,她已不願再去碰觸外界的繁華,只想守著回憶安然老去。

她將自己飄零的人生、國家的動蕩,都寫進了這首【永遇樂·落日熔金】中。

夕陽西下,恍如金光一般普照大地,天色與暮雲相得益彰,遠遠看去仿佛金邊碧玉一般壯觀。

然而,在如此壯麗的景色下,李清照沒有絲毫欣喜,只感到些許茫然,究竟自己身在何處,何以眼前的風光竟與當年一樣華麗?這繁華背後是否隱藏著讓萬千百姓流離失所的結局?

此時,街頭的人潮已經洶湧起來,而綠柳在熙熙攘攘中也更顯綠意。吹一曲竹笛,那哀怨的笛聲與眼前的繁華相比顯得更加真實。

只是那小小的笛聲又怎麽能掩蓋春天的生機呢?這紅花綠草定是世間無情物,如今國土淪陷,它們竟然綻放得如此燦爛,引得王侯布衣紛紛為了這生機勃勃的季節而歡樂著。

看著人來人往,李清照才想起原來今天是元宵佳節,畢竟在一個人的世界裏,元宵佳節與尋常日子有何不同呢?

初春的暖陽過後,是否又會驟降暴雨呢?就好像本是無比繁華的汴京不也是突然迎來了一陣淒風苦雨沖散了人們的安定嗎?

不多時,李清照的鄰裏與好友結伴到家中邀約,他們坐著華麗的馬車,身穿錦繡絲綢,再看自己一身布衣又如何與她們相襯。

李清照只能婉言相拒,經歷了那麽多苦痛的她再也沒有這份閑心與好友們一起喧鬧。

待朋友離開後,李清照回到自己的房間。多年的顛沛流離,讓她早已經習慣孤獨與清冷,並且開始熟悉這種孤寂。對她而言,與其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倒不如在此默默地度過余生。

漸漸地,窗外開始喧鬧起來,李清照獨自留在家中,想起當年在汴京時的繁盛歲月,年幼的她最期待的便是正月十五這一天。

那時,她戴著翡翠帽子,在盛裝打扮的人群中穿梭,無憂無慮,悠然自得。

當她看到街頭上的雜技時,自己可以笑上半天,看到一旁擺攤上心儀的小飾品時,她便學著大人一般挑選,哪怕幼時的她身無分文……

如今,李清照已年過半百,那蓬松的華發早已無心打理,也不因為燈火輝煌會讓她想起那些曾經充滿驚慌的夜晚。

夜闌靜,可喧囂依然未絕。李清照躲在房間裏,國破家亡讓她無法感受那熱烈的氣氛,看著窗外的熱鬧景象,她仿佛與世隔絕一般躲在黑暗的角落。

如今這個熱鬧而喧嘩的世界已不屬於她,而她自有歸途……

【09】

【武陵春·春晚】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風雨停歇,窗外一片死寂,再也沒有絲毫聲響從屋外傳來。枝頭上的繁花已經悉數雕落,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看上去沒有一絲生機。

已是佳人近老,鴛鴦獨宿,此時李清照躺在床上,看著窗外的景色,仿佛感受到丈夫離世前那深邃的眼神中包含的不舍。

也許只有即將失去的時候才懂得珍惜身邊的一切,可惜曾經的繁花綠葉在風雨過後已雕落殆盡,曾經的一抹人生的艷麗只能在回憶中重現。

如今,房間裏依然是當年在青州時的擺設,可與自己相伴的夫君已經逝去,曾經繁榮昌盛的國家也搖搖欲墜,每每說到此事時,李清照總是禁不住愁思洶湧,淚流滿面。

據說雙溪依然春光盎然,是值得遊覽之地,換作從前,不妨前往泛舟一遊。

如今國家危機四伏,我人老色衰,孤身一人困倦不已,懶得梳頭理妝。

我要出遊的話,恐怕那小小的扁舟也無法載動心中的愁緒。

山河有信,人間多情,這位喜歡泛舟遊樂的才女內心裏一直都在惦記著舊河山。

她走了,卻為世人留下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的嬌艷爛漫,留下 「雲鬢斜,徒要教郎比並看」 的少女情懷。

是她,將相思漫上心頭,寫下了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下心頭」 的千古絕句;是她,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的鐵血詩詞告訴世人,女子當不讓須眉。

我想,這就是藝術的魅力,同時也是李清照本人的魅力。

她的一生恰如泰高爾的詩句一般: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那安靜地躺在時光洪流中的詞與句讓後世每一個經過的人都能拿來品讀,並且從中感受來自八百多年前的那份情愫。

回望過去,無數愛國忠臣感慨山河破碎時,我們沒有忘記那個對命運無能為力卻一直心系社稷的女子;

當我們從詩詞中讀得華夏數千年的大好河山時,是否會想起那個風雨飄搖的夜晚,那些吹落滿地的海棠?

當我們從前朝瑰寶中尋得內心最熱血沸騰的瞬間時,腦海中是否會浮現「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千古名句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妥,聯系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