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觴觥觚斛」這四個字咋讀?都是「角」字旁的它們,又是啥意思?

2024-07-20文化

因平台改版,增加了廣告解鎖功能,當廣告開啟後,靜等5秒鐘,您在伸出發財的小手,點選右上角的x號關閉,就可以繼續閱讀我的文章了,這個過程是完全免費的,請您不必擔心。

文|妍妍

編輯|妍妍

前言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有許多優美而神秘的詞匯,往往讓人望而生畏。

比如,「觴觥觚斛」這四個字,你知道它們怎麽讀嗎?這四個字的共同點是都有「角」字旁,那麽,它們究竟有著怎樣的含義呢?

這些字不僅在古文中頻繁出現,還與古代的飲酒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究竟是什麽樣的器物被賦予了如此獨特的名字?為什麽古人對它們如此重視?

一、酒香悠遠:古代酒器的演變與意義

在中華文明的長河中,酒始終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從祭祀到宴飲,從詩酒唱和到外交往來,酒無處不在。而承載這醇香液體的容器,也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演化,形成了獨特的酒器文化。

商代至西周初期,觚和觥開始在貴族階層中流行。觚,這個讀作"gū"的字,代表著一種青銅酒器,其獨特的喇叭形口、細腰和高圈足,不僅是飲酒的工具,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與之相伴的觥,讀作"gōng",則是一種橢圓形腹部、獸頭形蓋的酒器,其精美的造型和復雜的紋飾,無不彰顯著使用者的尊貴地位。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戰國時期,我們看到了觴的出現。這個讀作"shāng"的字,代表著一種多樣化的酒器。

有的呈橢圓形,有的呈圓形,兩側常有"耳形"把手,被稱為"羽觴"或"耳杯"。這種設計不僅便於持握,更增添了幾分雅致。

值得註意的是,這些酒器並非僅僅是實用工具,它們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在那個禮樂文明鼎盛的年代,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身份,都有其相應的酒器。

這些精美的器物,見證了古人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追求,以及對禮儀的恪守。

二、曲水流觴:文人雅士的風雅傳統

提到古代酒器,就不得不提 "曲水流觴" 這一雅事。這項活動源於東晉時期,由王羲之等文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舉行。

參與者沿著曲折的溪流而坐,將盛滿美酒的觴置於溪水之上,任其順流而下。當觴停在某人面前時,這人就要即興作詩,詩成飲酒。

這種將自然、文學、酒器完美結合的雅集,不僅展現了文人們的才情,更成為了中國文化史上一段佳話。

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生動描繪了這一場景:"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透過這種活動,我們可以看到觴不僅是一種飲酒器具,更是聯系文人情感、激發創作靈感的媒介。它見證了那個時代文人雅士們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的追求,以及對友情的珍視。

三、金觥玉斛:權力與奢華的象征

在古代社會,酒器不僅是盛酒的容器,更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征。其中,觥和斛尤為典型。

觥,這種獸角形的酒器,最初是用真正的獸角制成,後來演變為青銅鑄造。它的制作工藝復雜,需要經過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從選材到制作,再到雕刻和打磨,每一步都凝聚著工匠的心血。正是因為這種繁復的制作過程,觥在古代社會中地位顯赫,常常出現在皇室和貴族的宴會上。

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提到的"觥籌交錯",正是描繪了這種酒器在宴會上頻繁使用的熱鬧場景。它不僅展示了當時宴飲文化的繁華盛況,也暗示了觥作為一種高貴酒器的地位。

與觥相比,斛則更多地體現了實用性和文化性的結合。這個讀作"hú"的字,代表著一種古代的量器。從秦漢時期的十鬥到南宋末年的五鬥,斛的容量雖然在變化,但其作為計量標準的重要性卻始終不變。

在古代文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以斛為單位記錄糧食和酒水的數量。例如,歷史上有名的酒徒劉伶就常以斛為飲具,每次能喝一斛酒。

這不僅展示了古代計量單位的演變,也反映了古人對酒的熱愛和獨特的飲酒方式。

四、觚中乾坤:禮儀與文化的傳承

在古代酒器中,觚有著特殊的地位。這種商朝時期流行的酒具,不僅是飲酒的工具,更是莊重禮儀的象征。觚的形狀如喇叭口,細腰身,常常雕刻有復雜的紋飾,如蕉葉紋、雲雷紋等。

這些紋飾不僅增添了觚的美感,更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雲雷紋象征著祈雨祭祀,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的敬畏和祈求。

在使用場合上,觚多用於正式的祭祀和禮儀。它不僅是盛酒的容器,更是表達敬意和虔誠的工具。在古代的祭祀活動中,觚常常被用來盛放祭酒,用以敬神明、祭祖先。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到觚為"鄉飲酒之爵" ,這說明觚在古代的祭祀和鄉飲酒禮中占據重要地位。透過使用觚,人們不僅完成了飲酒的行為,更是在傳承一種文化,延續一種傳統。

值得一提的是,觚的使用並不限於貴族階層。在一些地方性的祭祀活動中,普通百姓也會使用觚來表達對神明的敬意。這種從上至下的文化傳播,使得觚成為了連線不同階層,傳承文化禮儀的重要媒介。

五、詩酒年華:文人與酒器的不解之緣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酒與詩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作為盛酒之器,觴、觥、觚、斛等酒器自然也頻繁出現在文人墨客的筆下。

陶淵明,這位被譽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的文學巨匠,就在其【歸去來兮辭】中寫道:"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這裏的"觴"不僅是一個簡單的酒器,更象征著陶淵明歸隱後的閑適生活。透過描繪自斟自飲的場景,陶淵明表達了對簡單生活的向往和對世俗名利的超脫

李白,這位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同樣鐘情於酒。在其【俠客行】中,他寫道: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這裏的"觴"不僅是酒器,更是友情的象征。透過描繪勸酒的場景,李白展現了俠客之間的豪爽和義氣。

除了觴,其他酒器也常常出現在文人的作品中。例如,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提到的"觥籌交錯",生動描繪了一場熱鬧非凡的宴飲場景。這裏的"觥"不僅是酒器,更是社交活動的重要道具。

這些文學作品中的酒器描寫,不僅豐富了作品的意境,更為我們了解古代的飲酒文化和社交禮儀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透過這些描寫,我們可以看到,酒器在古代文人的生活中,不僅是實用的工具,更是抒發情感、表達誌向的媒介。

從陶淵明的歸隱生活,到李白的俠客情懷,再到歐陽修筆下的文人雅集,這些與酒器相關的描寫,構成了一幅幅生動的古代文人生活圖景。它們讓我們看到了古代文人如何透過飲酒來抒發情感、增進友誼、探討學問。

同時,這些描寫也反映了不同時代、不同文人對酒的不同態度。有的以酒遣興,有的借酒澆愁,有的則將飲酒視為一種社交禮儀。這些多樣化的態度,展現了古代文人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更重要的是,這些與酒器相關的文學作品,成為了連線古今的橋梁。透過閱讀這些作品,今天的我們仿佛也能感受到古人執觴對飲時的那份雅致和情懷。這種跨越時空的共鳴,正是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

結語

觴、觥、觚、斛,這四個古老而神秘的字,承載著中華文明數千年的文化積澱。它們不僅是盛酒的器具,更是禮儀的象征、權力的標誌、文人的寄托。

透過解讀這些古代酒器,我們不僅加深了對漢字的理解,更窺見了古代社會的縮影。

在未來,隨著考古研究的深入,我們期待能揭開更多關於這些古代酒器的謎團,為中華文化寶庫增添新的光彩。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