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貴州全域旅遊】「節日歡歌」丨苗年:雷山「姑媽」 勇闖十二道「攔門酒」

2024-01-31文化

苗年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苗族群眾一年中最為熱鬧的節日。每年農歷十月初一這天,嫁到苗寨的婦女(稱為「舅媽」)會在村寨門口擺下十二道霸氣十足的「攔門酒」,以此歡迎出嫁外地的本寨婦女(稱為「姑媽」)回娘家過年。

掌坳苗寨外嫁的「姑媽」們擡著禮物,相約從外地聚集在一起,再「浩浩蕩蕩」地回娘家過苗年。

有幸在雷山縣大塘鎮掌坳苗寨過了一次苗年。據寨老說,掌坳先祖400余年前就在此定居了。逢年過節,這裏都要舉行跳銅鼓舞活動。苗寨以跳蘆笙舞為主,這裏卻以跳銅鼓舞為主,究竟為何?再說,喝下十二道攔門酒,豈不是喝高了,那又如何進得寨中?帶著諸多疑問,我走進了掌坳。

掌坳苗寨的「舅媽」余文芬正忙著給兒媳婦梳妝打扮,迎接就要回家過苗年的「姑媽」。

年近六旬的余文芬是村婦女委員會的主任,她要負責苗年當天迎接姑媽回家的一些後勤保障工作,還將去迎接四位準備回娘家過年的姑媽。這四位姑媽是她丈夫的親姐妹,已經出嫁到外地。回家之前,她的四位姑媽必須連闖12道「酒關」,方能進入寨子回到娘家。余文芬空閑之余還要給兩個兒媳婦梳妝打扮,兩個漂亮的兒媳婦要和村裏的其他婦女一道,從村口一直到村中路上,設下一道道「攔門酒」。

苗年當天上午,掌坳苗寨外嫁的近200名姑媽要回娘家。身著節日盛裝,攜家帶口,拎著年貨,組成浩浩蕩蕩的隊伍,掌坳村的姑媽們從鎮上出發,徒步往掌坳苗寨村口行進。

余文芬和她的孫女盛裝來到村口的風雨橋上迎接「姑媽」回家過苗年。

站在隊伍前面的是60歲以上的姑媽方隊,隨後的方隊依次是50歲、40歲、30歲以下的姑媽,整個隊伍長達數百米。姑媽們一路上有說有笑,精湛的苗族銀飾穿在身上,不時發出清脆的響聲,一眼望不到頭的「銀河」隊伍格外壯觀。姑爹們挑著雞、鴨、魚和糖果,擡著米酒和豬,行進過程雖然費力,但氣氛熱鬧而歡騰。

隊伍不知不覺來到村口,姑媽、姑爹們都深知回娘家的規矩,暫緩腳步,等待集體闖「酒關」。與此同時,寨子裏早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舅爺們殺牛的殺牛,殺豬的殺豬,炒菜的炒菜……笑聲、吆喝聲不絕於耳。

掌坳苗寨的銅鼓舞有10余種舞步,50多個動作。男人們吹起蘆笙、敲響銅鼓,婦女們圍繞銅鼓場翩翩起舞,一時熱鬧非凡。

按照苗家習俗,「姑媽隊伍」一到村口,鞭炮齊鳴,火花沖天,第一道攔門酒立即迎上。領頭的姑媽沖著敬酒的舅媽余文芬滿臉堆笑,豪邁地一口氣喝下了杯中酒。見狀,余文芬對著後面的姑媽們喊道:「看,大姑媽是爽快人,把酒全部喝下了,她是你們的榜樣。」

「姑爹」們面對敬酒沒有過多的推辭,第二道、第三道……直到第十二道「攔門酒」,全部被他們一一闖過。

隨後的姑媽們也不示弱,一個個張口就喝,理所當然地接受著敬酒。第二道、第三道……直到第十二道,都是如此。一位姑媽說,喝家鄉的米酒,她空口喝下1斤沒有問題。許多遊客也沾著姑媽們的光,感受了苗家攔門酒的美味和樂趣。

在「姑媽」回娘家過苗年的路上,「姑爹」們挑著雞鴨魚和糖果,擡著米酒和豬,歡聚在村口一起進村。

進得寨子來,姑媽們剛踏進銅鼓場,余文芬就來到高音喇叭前說起了歡迎詞:「各位姑媽,你們辛苦啦,這裏永遠是你們的家,歡迎我們的姐姐妹妹回家了!」隨後,鞭炮齊鳴,禮花綻放,一時間,全村都被喜慶熱鬧的氛圍包圍。

在寨中央的銅鼓舞廣場上,我看到了早已布置好的九面銅鼓。寨中老鄉告訴我,姑媽們進寨後要在廣場上歡慶跳銅鼓舞。苗寨多以跳蘆笙舞為主,這裏卻以跳銅鼓舞為主,究竟為何?仔細了解下來,原來二十世紀70年代,掌坳村被【人民日報】載文譽為「銅鼓舞發源地」。2009年10月,受國家文化部邀請,掌坳銅鼓舞表演隊參加了在北京國家大劇院「天籟之音——中國原生民族展演」活動。 2009年,掌坳銅鼓舞被國務院批準列入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掌坳苗寨的銅鼓舞遠近聞名,這裏的節慶活動也就代替蘆笙舞,以銅鼓舞為主了。

余文芬的「大姑媽」(左一)走在隊伍前面,剛進村喝下第一道「攔門酒」,余文芬就上前迎接,接過「姑媽」肩上挑的擔子。

跟隨掌坳苗寨舅媽、姑媽的歡慶活動,有幸見識到銅鼓舞的魅力。隨著寨子裏的舅爺敲擊銅鼓,苗族婦女們開始圍成圓圈、踏著頓抑分明、鏗鏘有力的鼓聲,時裏時外,且進且退地舞蹈著。至興高采烈時,她們還擊掌呼號,喊出「嗨哧哧」之聲助興。

據余文芬介紹,這些舞蹈動作主要來源於平時生活、農業生產和對動物形態動作的模擬,如「騎馬」「趕鴨」「捕魚」「撈蝦」等。舞蹈動作以胯部的扭動和上身的擺動為主要特點,舞步豪放,舞蹈振幅大、難度高,時而如蜻蜓點水、時而如猛虎下山。一些早已按捺不住的遊客紛紛加入跳舞的隊伍之中,手拉手一起狂歡起來。

喝酒當然要有歌聲相伴,這不,余文芬酒興漸濃,放開喉嚨唱起了酒歌。

夜幕微微降臨,余文芬和寨子裏的舅媽、回到娘家的姑媽們都坐上了長桌宴。酒菜上滿桌,大家開始舉杯歡呼,互相祝福,活動由此進入了高潮。頗為有趣的是,此時的大老爺們居然沒有一個主動上座,只是在一旁靜靜地站著,默默為這些婦女們端酒添飯上菜服務。

席間,婦女們開始輪番敬酒,有的婦女不勝酒力,滿臉通紅;余文芬此時醉意漸濃,幹脆放開喉嚨,唱起酒歌來;有的姑媽拉著余文芬,互相交杯一起喝……整個場面歡歌陣陣,熱鬧非凡。

夜色下,一陣陣嘹亮飛揚的敬酒歌聲響起,只要歌聲一停,喝酒的人如果稍有遲鈍,跟在後面的其他人就會起哄「籲籲籲」。

晚上8點半左右,婦女們在銅鼓場中央燒起了熊熊篝火,余文芬和全寨的男女老少,懷著酒意相互牽拉步入銅鼓場,圍著篝火、伴著歌聲忘情地跳起了「團圓舞」。大家有的跳舞有的敘談,相互交流致富經驗以及相夫教子的方法。久別歡聚的激情溢滿舞場,整個村寨一片歡樂。

如今,姑媽回娘家過苗年這一風俗已成為雷山縣苗寨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熱情好客的苗家人不僅歡迎外嫁的姑媽們回家過苗年,也向各地遊客發出誠摯邀請:歡迎到苗寨來感受苗族的文化,共享苗年的歡慶!

來源 |【貴州全域旅遊】雜誌

文/圖 | 寧堅

編輯 | 徐婕妤

二審 | 張 芬

三審 | 趙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