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有哪些讀書方法能把書裏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能力?

2024-04-14文化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從前,與好朋友之間的一句玩笑話:「朋友的朋友,終會變成我的女友」,最後這位朋友把我的另一位朋友變成了他的女友,現在還成為了他的妻子。

除了別人的朋友可以變成自己的女友外,如何把別人(書籍的作者)的知識變成自己的能力,這裏面的套路,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一書中,僅用了160頁的篇幅就把最為簡單易行的方法,告訴了我們如何:讀得快、記得牢、用得上 。

大巖俊之,一位曾經銷售業績優秀的打工一族,在30歲的時候為了自身的職業轉型,被「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的觀點啟發,在完成1年300本書的過程中,形成了自成一體的讀書法,並以此來作為創業契機,透過3年努力躍身成為一名指導教學的講師。

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中,主要從3個維度告訴我們,讀到的知識是可以變成自身能力的:

1 、讀得快:找準目標內容

閱讀速度慢的人,一般都會有一個通病,閱讀目的模糊,認為讀書就是要把一整本書,從第一只字一直讀到最後一只字。作者大巖俊之,提出「不要妄圖全部理解一本書」,並把經濟學的「二八定律」也套用在讀書上,一本書有用的內容只占了全部內容的20%,而其中只有4%才是最最最為核心的知識內容 。試想一下,如果一本書是100頁,有用的內容只有20頁,核心內容卻只有4頁,讀4頁的內容是不是會比你讀100頁的更為快速而有效呢?

2 、記得牢:勤加總結及標記

人類大腦本來的構造機制存在容易遺忘的特性,這一特性在100多年前,就經德國艾賓浩斯心理學家證實,並且提出了「艾賓斯記憶曲線」的現象。

每天我們接觸的事、聽到的話、看到的物和學習到的知識,都會刺激我們大腦來進行記憶,什麽資訊會被長期保存下來,什麽資訊會作瞬間訊息來處理呢?這個次、重要資訊處理機制,全憑我們大腦裏的「海馬體」來決定。

那麽我們要怎樣告訴「海馬體」,這是重要資訊,需要作長期記憶呢?作者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裏,給我們介紹了他行之有效的1套方法:

閱讀時:筆記閱讀法

一本書籍閱讀的過程一般會有3步:梳理書的結構、分類有用資訊、提煉核心內容;以上閱讀過程,如果不在閱讀當下寫下記錄,相信一周後,你將會忘記得幹幹凈凈。邊讀邊記,把書弄臟,打造一本屬於自己的專屬書籍 ,可以讓你在任何時候拿起書籍,都能聯想你閱讀時的所有情緒,讓你能以最快速地進入閱讀最佳狀態。

閱讀後:思維導圖總結法

我們看完一本書後,一般就會合上書,就算完成了,但把知識真正內化,還需要一個總結的過程。大巖俊之強調,讀到的知識如果想記牢,必須進行內化總結,他給出的方法就是:把1本書凝結在1張思維導圖裏,把書的內容牢記在心 。具體做思維導圖的方法有很多種,選自己最為簡單易於上手的就可以,因為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內化和牢記知識,並不是畫出漂亮的圖案。

3 、用得上:從容易的目標著手行動

很多人會覺得,「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那我只能說,「道理很簡單,如果你不行動,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實用性閱讀指南】整書160頁,大巖俊之花了約60頁篇幅來說明實行的方法,占比達38%(其它章節占比約20%),章節篇幅最大,這也從側面說明,只有我們把學到的知識真正的付諸行動,才能把別人的知識,變成自己的能力。

那麽,我們要怎麽開始行動呢?大巖俊之的信條是:確立目標,從最容易的小目標著手,並且定下明天就可以開始執行的小步驟 。這就是行動的開始,過程中,你還需要隨時審視進度,及時調整目標的合理性。

很多人會認為讀書無用功,那只能說明他並不會讀書。高效的閱讀習慣,不僅能讓閱讀變得有趣、生動,更能幫助我們最大程度的吸收營養、獲取知識,並且內化到日常中,讓我們可以更柔韌有余地經營工作和生活,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啟發,如果你有什麽想法,歡迎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