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王昌齡送別友人寫下一首詩,孤獨而又淒美,尤其最後2句震古爍今

2024-02-26文化

漫漫兮長路,陌陌兮詩情。唐詩作為中國文學的瑰寶,在中國歷史文化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唐詩中的名句甚多,名人也是不少,有我們熟知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也有李冶、劉采春、魚玄機等女流之輩。他們在唐詩中的造詣震古爍今,一直到了今天,依舊被我們深深地銘記在心。

唐詩的種類和題材有很多,而送別詩作為其中的一個大類,一直占有著一席之地。昔日李白和好友汪倫告別,曾吟唱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真摯友誼。

唐代大詩人王昌齡,就有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送別詩,這首詩多次入選小學古詩,短短4句話,卻句句都體現出友誼的珍貴,尤其最後2句話,更是千古名句,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王昌齡的這首【芙蓉樓送辛漸】,詩雲: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詩詞淺析

寒冷的江雨,連夜地灑遍了吳地,清晨把你送走,孤身一人面對楚山,引起了我無限的離愁。此去洛陽,如果那裏的好友問起我來,你就說我的心依然是堅定純潔的,堅守著我的信念,未曾動搖。

創作背景

這首詩的名字叫【芙蓉樓送辛漸】,可見裏面既有地名,又有人名。芙蓉樓在什麽位置呢,其實芙蓉樓就是在江蘇省鎮江市西北,登上芙蓉樓,極目遠眺,可以看見長江之水。詩中還有一個主角,也就是辛漸,辛漸又是何許人我們不得而知,但是肯定的是,辛漸與詩人相交還是很深厚的。辛漸此去洛陽城,而詩人與他告別,在這樣的情況下,寫就了這樣一首詩。

這首詩創作於開元二十九年以後,王昌齡此時在江寧做縣城。其實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的時候,他就被貶過一次,三年之後來到江寧,其實是懲罰上的減緩。王昌齡為什麽會被貶,還是因為自己個性比較直爽,得罪了一些勢利小人。而這首詩其實分為兩首,還有一首寫到「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這一首其實是詩人在頭天晚上和辛漸在芙蓉樓上告別,轉過天來又到江邊送別的情景。可見王昌齡與辛漸的交情是十分深厚的,送別都要寫兩首詩,而且還有一首成為了千古名句。我們在讀詩詞,總是會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詩中提到的人物,我們多半都不熟悉。

比如李白在【將進酒】中提到「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這裏的岑勛和元丹丘,如果我們不細問,根本不知道是誰,但是這兩個人,尤其是丹丘生,對李白入京的幫助是太大了。再比如這首詩裏的辛漸,未見有歷史典籍對其有所介紹,但是我們不難發現,他對詩人的意義是非同凡響的,在詩人的生活當中,是一位摯友,也是一位傾聽者。我們或許現在無法理解這種感受,但是當我們踏上遠行之路,有一個朋友為我們揮手送別,我們才會真正感受到這其中的溫情。

詩詞精解

辛漸此行洛陽,王昌齡送別之時一下子把自己的心裏話說出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麽說的。

第一句說「寒雨連江夜入吳」。寒雨其實就是冷雨,這種雨灑向人間,如果是無心愁之人自然不必感懷,但是有心事的人,就會格外的傷感,又何況是送別友人呢?寒雨突出了蕭瑟的秋意,渲染了離別的氛圍。後面緊接著用了一個連字,連其實就是鋪天蓋地的煙雨,已經和江水連成一片,分不清誰是雨水,誰是江面了。在水天相接之中,是一幅吳江夜雨圖,這樣的寫作手法重點是表現出一種秋雨連綿的氣勢,給人一種遼闊的意境。

詩中的第二句說「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就是天色已明,你看詩的上一句還在寫昨夜的秋雨,下一句卻寫了早晨的時光,在時間上轉折很快,也暗含了詩人孤獨之感。在清晨的時候,辛漸登舟北歸,往洛陽方向去了。詩人遙望北山,看著孤寂的江面和辛漸的船只消失在遼闊的江面上,怎能不生出無限的憂愁呢?這句詩中提到了「楚山」,楚山其實並不是大山,最多算上一個丘陵,是很矮的,而且也並不孤獨,周圍這種丘陵有很多,彼此簇擁著連綿不斷,好像是山一樣。作者在這裏明著是寫「楚山孤」,實際是寫自己的心情是孤獨的,是落寞的,是借著山比喻自己的心情。

前兩句起了一個好頭我們縱觀前兩句,第一句給我們的感覺是淒涼,寒冷,第二句給我們的感覺是孤獨,離愁。這一冷一孤,不但寫出了環境,也寫出了此時的心境。此時的王昌齡的人生仕途,正是不順的時候,雖然心誌高遠,但是卻被排擠在外,怎能不讓人苦悶呢。前兩句其實是起了一個好頭,但是只是寫景,還不足以成為一首好詩,這首詩的後面兩句,才是精髓所在,也是王昌齡掏心窩的話。

最後兩句是點睛之筆詩中的最後兩句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辛漸這次是回洛陽,而洛陽正是唐朝的首都。有的朋友會不以為然,唐朝的首都不是在長安嗎,為什麽又跑到洛陽來了?其實在唐高宗時期,就常常帶領文武官員去洛陽,其目的是解決糧食危機。後來為了提升洛陽城的地位,就正式定為東京洛陽,而另一個都城是西京長安。洛陽其實是一座陪都,但是在歷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正如同明朝開國時期,朱元璋選南京為都城,而朱元璋死後,朱元璋的兒子燕王朱棣趕走了朱允炆,開辟了屬於自己的永樂王朝,後來從南京遷都到北京,而南京就成為了陪都。

正是因為詩人被貶,很想念洛陽的親友,但是由於種種約束,無法得見,而這句話其實是說,洛陽的朋友如果問到了我,你就對他們說,我的心是高潔的,就像玉壺一樣清純純粹。很顯然王昌齡這是托辛漸給自己帶口信,但是這次帶來的口信並不是報平安,而是表達了自己內在的情操和堅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玉壺作為美好的器物,自古以來都是文人墨客喜愛的文物,並且常常以玉壺自比,常常暗示自己的品格高貴,做事光明磊落。王昌齡此次終於說出了自己的真心話,由前兩句的寫景,盡而轉向了寫情。

這種對自我心境的表白,其實並不是為了洗刷自己的罪名而進行的阿諛諂媚之語,而是發自內心地對誹謗者的蔑視,他手捧一顆冰清玉潔的心,似乎是告訴友人,一切的相思之語,都比不上這句話來得珍重;一切的表明自我,都不如這句話來的真實。

總結

在送別類的唐詩中,這首詩即景生情,意境高遠,可以說是難得的精品佳作。雖然有蒼茫寒涼的秋雨,也有那孤峙的楚山,也有那內心深處的堅韌和頑強。這是一種博大的胸襟,面對人生的磨難,依舊能把自己比作玉壺冰心,其偉岸的精神靈魂,是何等的高大威猛。

這首詩在無意之中漸漸轉向有意,透過友誼相連,表達自己的心誌,寫的是非常精巧。事實上,洛陽的親友肯定也會問王昌齡到底怎麽回事,他們有的還不知道王昌齡因何被貶,在這樣的情況下,王昌齡更要表達自己的道德和品質了。

而洛陽的親友已經知道了王昌齡的品質,大詩人李白,在聽到王昌齡被貶龍標之後,隨即潑墨寫到「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可見李白想隨著風和明月,一起隨著王昌齡漂泊到龍標,李白與王昌齡的這種友誼,可以說是十分的真摯和一往情深了。

今天話題:你喜歡王昌齡這首【芙蓉樓送辛漸】嗎?如果有什麽獨到的想法和見解,歡迎在下方交流。

文|國學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