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董宇輝【道德經】的門外漢

2024-06-17文化

在頭條收到一個提問:董宇輝是什麽樣的人?答:一個站在老子院墻外講【道德經】的小夥。

一個連老子的門都沒有摸著的人,竟然在眾目睽睽之下侃侃而談【道德經】,實在是有辱斯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是【道德經】第三十三章首句,同人貴有自知之明異曲同工。老子的這句話語意深刻,淺顯易懂,好像也是董宇輝講【道德經】唯一解對的一句。

可能該老師不懂得學以致用的道理。一個不懂【道德經】人,偏要硬著頭皮解讀【道德經】,這不就是缺乏自知之明嗎?

他所講的內容,基本上都是拾人牙慧,而且是不分好歹地拾人牙慧。

開頭用儒、釋、道引出【道德經】,這就可以斷言,該老師不懂【道德經】。老子被公認為道家鼻祖,這是歷史的誤判。老子並不是什麽道家,而且,聖人對道是持否定態度的,有文章作證:「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這些個「道者」,他們不是開啟民智,而是在愚弄百姓。

【道德經】裏邊的道就是一個多義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思是不一樣的。離開這一認知的所有解讀轉譯都是不靠譜的。

「起步」被「道」誤導,後面的視訊解讀當然只能一塌糊塗。

【塞翁失馬】入選教科書,直接是一個笑話。禍福真的有因果?你信還是塔克辛?

一個網紅老師,居然把這麽一個茶余飯後的「瓜子」同聖人的智慧扯到一起,實在是貽笑大方,只能說他不懂【道德經】。

老子在經典第五十八章說:「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文章裏邊要告訴世人的是 ,事情都具有兩面性。處理得當,壞事就可能變好事;處理不當,好事也會變壞事。何來的禍福因果?禍福真的有因果?鬼扯!殿堂之上的以訛傳訛。

我們再來「領略」一下他關於經典七十七章的解讀,無異於和稀泥。

(原文)天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於天者乎?唯有道者乎?是以聖人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老子的這篇文章,講的就是做事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這就是「天之道」。

現實生活中的人們一般都缺乏這種清醒的認知,往往認識不到自己的弱點,反而讓缺點更加「顯著」,去幹過猶不及的蠢事。這就是「人之道」。

因此,對現實有客觀清醒認知的人們,首先考慮的是那些事還沒有做好,還需要做什麽,而不是「躺」在成績上自我陶醉。

我們的董宇輝老師把無知當作「講台」,在那裏任意「揮發」。想到什麽就說什麽,嘴巴邊連門都沒有。文章雷根本沒有涉及的內容縱情「馳騁」,竟然扯到動物當媽媽,人民幣的流向,的確淵博得無邊無際。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從全文來看,老子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要告訴人們,自然萬物各有長短,一方面得天獨厚,另一方面相形見絀。聰明人都不去議論它們的長短,議論它們長短的人都不聰明。聖人的這句話害得我們的董宇輝老師把嘴巴捂得緊緊的,擔心脫口而出就「不及格」了。

「上善若水」不懂、「知其雄,守其雌」不懂、「芻狗」不懂······。董宇輝老師:你視訊解讀【道德經】,究竟懂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