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林輝煌丨漫長的中年

2024-06-17文化

畫者:小胖

前幾天,老王找我吃飯。一開始春光滿面,談笑風生,仿佛這就是中年男人應該有的樣子。酒過三巡,畫風急轉直下,老王掩面抽泣,咒罵這人到中年,就成了狗雜種。

我很少看到老王抱怨中年的苦悶,更沒見過他如此咒罵狗雜種。但是,我應該能體會他所體會到的苦楚,早就應該體會到的。無非是自己的事業徘徊不前甚至岌岌可危,老婆天天抱怨房子太小連呼吸都困難,小孩總是吵鬧沒人家的乖巧,親戚借了你的錢不還反而對你有天大的意見,能談心的朋友一年比一年少,身邊得癌癥、出事故的人越來越多……

老王剛剛跟老婆吵了架,原因是兩個人已經有兩天沒吵架了。老媽看到這種情形,自然是按捺不住,明明是對兒媳婦不爽,卻指著老王的鼻子開罵。老王內心煩躁,就故意去給小孩輔導作業,趁機狠狠兇了一頓小孩,把小孩給整哭了。

我笑話老王沒本事,只會拿小孩出氣。老王無奈地嘆了一口氣,我在單位跟個孫子似的,戰戰兢兢,跟誰都和聲細語;我一回家就跟老婆老媽吵架,又吵不過她們,語氣稍微重了一點,立馬就要求離家出走。你說我有什麽辦法,也只能把這股氣撒在孩子身上。

有用嗎?

有個鳥用!我老婆一聽小孩大哭大叫,又過來把我狠狠兇了一頓。我老媽一聽老婆又來兇我,也趕過來不斷補刀,仿佛這樣我會更好受一樣。就這樣,我奪門而出,找你喝酒來了。

我知道自己安慰不了他。中年人是安慰不了的,也不需要安慰。喝完這頓酒,回去睡一覺,第二天老王依然會挺起精神,把生活繼續過下去。

是生活始終如此艱難,還是人到中年才如此?我也不知道。

一般來說,人們把40-60歲之間的人生階段稱為中年,介於青年與老年之間。中年這個詞之所以被廣泛提起,大概跟「中年危機」這個詞所引發的普遍共鳴有關。1922年,霍爾在一項名為「衰老:生命的後半程」的研究中,創造了「中年時代的危機(middle age crisis)」一詞。這個詞描述的是一種影響30多歲到40多歲男性心靈的一場曠日持久的高燒狀態。當然,霍爾對中年是充滿樂觀的,他認為這場危機標誌著男性真正成熟的開始。

1965年,埃裏奧特·傑奎斯(Elliott Jaques)在【國際精神分析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學術文章【死亡與中年危機】(Death and the Midlife Crisis),首次在學術界使用「中年危機」這個術語,呈現了中年人尤其是中年男人開始承受生活重壓並意識到老之將至的焦慮心態。此後,這個術語在坊間迅速流傳開來。

中國人描述中年狀態,就是「上有老,下有小」,實際上中間還有老婆。這是一種非常家庭化的描述,給人傳遞的是上壓下頂中間纏的無力感。

然而,中年的煩惱,很可能只是現代的發明。

元代的孟漢卿在【雜劇·張孔目智勘魔合羅】楔子中有一個名句:「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意思是人到中年就算了了,沒什麽好憂慮的。緊接著的一句說得尤其明了,「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這在當時,也許不是一種普世價值觀,但是卻刻畫出了一種可能的生活方式。在那個人均壽命不長的時代,能活到中年就不錯了,估計贍養老人的壓力也不大,培育子嗣主要靠數量來對沖夭折的命運而不是像現在這麽精心餵養。從這個意義上講,所謂的中年危機,在古人看來近乎奢侈。

當然,這不是說古人的中年沒有煩惱。正義有可能缺席,而煩惱從不缺席。戰國時期的【列子·周穆王】記載了一個有趣的中年故事:

宋陽裏華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與而朝忘;在塗則忘行,在室則忘坐;今不識先,後不識今。闔室毒之。謁史而蔔之,弗占;謁巫而禱之,弗禁;謁醫而攻之,弗已。魯有儒生自媒能治之,華子之妻子以後產之半請其方。儒生曰:「此固非卦兆之所占,非祈請之所禱,非藥石之所攻。吾試化其心,變其慮,庶幾其廖乎!」於是試露之,而求衣;饑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之方密,傳世不以告人。試屏左右,獨與居室七日。」從之。莫知其所施為也,而積年之疾一朝都除。華子既悟,乃大怒,黜妻罰子,操戈逐儒生。宋人執而問其以。華子曰:「曩吾忘也,蕩蕩然不覺天地之有無。今頓識既往,數十年來存亡、得失、哀樂、好惡,擾擾萬緒起矣。吾恐將來之存忘、得夫、哀樂、好惡之亂吾心如此也,須臾之忘,可復得乎?」子貢聞而怪之,以告孔子。孔子曰:「此非汝所及乎!」顧謂顏回紀之。

華子人到中年,可能是帕金森了,啥都記不住。被儒生治好(醫學奇跡!)之後,不僅不高興,反而勃然大怒。為什麽?因為他想起了「數十年來存亡、得失、哀樂、好惡」的煩惱。需要指出的是,華子的煩惱不是中年危機,而是生活本身,活得越久,煩惱越多。

可以認為,在古人那裏,中年不是一個明顯的難以跨越的坎,更沒有足以導致心理障礙的危機。遺忘,在華子那裏就是「蕩蕩然不覺天地之有無」,這是一種超然物外的道家境界。而在老王那裏,中年的壓迫感是真實存在的。一方面,老人的壽命明顯延長,七八九十歲比比皆是。這意味著養老階段明顯延長了,特別是各種疾病隨著老齡化而接踵出現,照護的壓力與日俱增。另一方面,晚婚晚育越來越普遍,以前人到四十已經當爺爺奶奶了,現在人到四十,小孩可能還在讀小學甚至還在穿紙尿褲。除了晚婚晚育,現在的育兒相當精細,耗錢耗精力。再有一方面,城市生活每天都離不開錢,而且是大量的錢,絕大多數家庭都必須夫妻兩口子同時上班才能養家糊口供房供車。兩口子都上班,那麽帶娃、養老、家務等等細事,也就成了家庭矛盾的重要導火索。

所以,中年開始變得漫長甚至出現危機。以前的中年跟老年大機率是重疊的,而現在的中年不斷往後延長,醫療技術和營養水平的提高讓老人越活越久,需要照護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小孩的養育周期也拉長了,從幼稚園開始,一直到大學,甚至工作了還要承擔他/她的住房壓力和育兒壓力。如果我們把同時承擔養老和育兒的壓力作為中年的核心標誌,那麽在他/她30多歲的時候,可能已經開始邁入中年生活了,這個階段也許會持續到60多歲,前後大概有二三十年的時間。這就是被創造出來的中年。

你跟我說這一堆有啥用?對我走出中年危機有幫助嗎?老王投來鄙夷的眼神,利索地夾起一顆花生米,扔到自己的嘴裏。還不如給我來幾碗毒雞湯!你不是很會嗎?

切,毒雞湯你喝得起嗎?還是給你幾條實操性的建議,聽好了:

第一,精讀林某人的書【花村肖像】。 如果讀一遍還沒走出來,再讀兩遍!在這本非虛構文學著作中,有的村民外出打工被搶劫、被逼婚,有的65歲了還在種田以維持脆弱的尊嚴,有的成了專業的農機手走南闖北,還有的則經營著農康寶勉力維生……就像所有農民一樣,他們為收成之年而開懷大笑,為人生挫敗而苦悶不已,也為政府的某些行為感到困擾,就像你一樣。

第二,每天堅持跑步5公裏。

第三,每周拿出一天的時間,把手機關掉,專心陪老婆和小孩。

第四,那個,偶爾請我喝兩杯

第四點建議不錯!老王看我一臉認真的樣子,噗嗤笑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