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懂得「靠邊站」(深度好文)

2024-02-25文化

聰明的人都不會輕舉妄動,

而是審時度勢。| 萱草

文丨紫翹·樂山

【道德經】有言: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水能滋潤萬物,卻不聲不響。

正如有實力的人,往往保持低調,懂得隱忍。

他們不急於成為被關註的焦點,而是默默「靠邊站」,以更好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自己。

保持謙遜,不秀優越

魏徵曾說: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

這句話告訴我們,即使身處高位,也要懂得謙卑之道;

擁有卓越成就,更要懂得尊重他人。

程硯秋當初拜梅蘭芳為師的時候,尚未成名。

一次,梅蘭芳與程硯秋同在上海演出。

兩人演出的地點不同,原來是相互不影響的。

但為了讓新人程硯秋有更大的發揮舞台,梅蘭芳主動做了兩件事。

第一,每天都會詢問程硯秋當天的演出節目,如發現自己的演出和程硯秋相沖突,就立馬更換。

這是為了避免表演的同質化,影響觀看程硯秋表演的觀眾人數;

第二,主動調整自己的演出票價,使自己的票價在程硯秋之下,以提高程硯秋的觀眾上座率。

那一段時間,上海熱鬧非凡,兩人所在的劇院每晚都人山人海。

觀眾們都為兩位大師精彩絕倫的演出驚嘆。

同時,更為梅蘭芳的師德和戲德拍手叫好。

梅蘭芳的成人之美,不僅讓師徒二人的關系更上一層樓,更是無形中成就了自己的好口碑。

【菜根譚】裏記載: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聖者無名,大者無形。」

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從不急於展示自己的才華。

經過生活的歷練,他們更懂收斂的可貴,明白進退的尺度。

他們有著「潤物細無聲」的氣度,懂得將優越感留給他人。

保持平胡,不與人辯

【莊子】有言: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凡夫不可語道。」

面對和自己思想境界、眼界層次都不同的人,不需要說服,更無需教訓。

某天,季羨林和朋友在餐館吃飯,隔壁坐著一對母子。

因為母親需要上洗手間,便將孩子獨自留在了座位上。

孩子因為調皮而好動,一不小心就從椅子摔落到地板,痛得哇哇大哭。

季羨林見狀,馬上過去扶起孩子,關心地詢問他是否受傷。

此刻,孩子的母親從遠處看到這一幕,便認為是季老欺負她的孩子。

在憤怒的驅使下,她不分青紅皂白就把季老訓斥了一頓,並持續在飯店內大吵大鬧。

甚至表示自己的孩子受了傷,要去醫院檢查,需要季老賠償醫藥費。

季老面對這樣的無理取鬧,自始至終都沒有回應,而是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繼續吃飯。

朋友問季羨林:

「為什麽被別人誤會,你卻默不作聲?」

季羨林笑著回答:

「跟一個開口只會罵人的人講道理,只會帶來無休止的纏結,這難道不是自尋煩惱嗎?」

爭吵,需要付出時間和心力,會對能量造成極大的消耗。

睿智的人,以不爭為爭。

看起來輸了「面子」,實則贏得了內心的平胡。

正如【道德經】中所說: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不爭,並不是理虧,而是一種寬容;

不辯,也不是懦弱,而是一種格局。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不辯自明。

保持敬畏,懂得示弱

古語有言: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堆出於岸,流必湍之;

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樹木長得過於突出,很容易被風摧毀;

人過於出眾,少不了受人非議。

懂得隱藏鋒芒,韜光養晦,反而更能輕松成事。

心學大師王陽明,除了是一位清醒獨立的思想家,更是一位足智多謀的軍事家。

他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代表人物,還將屢戰屢勝的技巧寫進了自己的兵法中。

這就是著名的「示弱四訣」:

假裝逃跑、佯裝戰敗、隱藏技能以及假裝求和。

當遇到強大的對手時,如果盲目正面交鋒,反而會置自己於不利的地位。

聰明的人都不會輕舉妄動,而是審時度勢。

透過退讓或示弱促使敵人掉以輕心,以將其一舉攻下。

當初王陽明在福建平定叛亂時,為誘使叛軍進攻,主動撤防,並且表現得慌亂緊張。

叛軍誤以為掌握了王陽明的弱點,於是毫無防備地出兵攻打。

等到叛軍直擊福建府城時,蟄伏已久的王陽明立馬帶兵迎戰,最終粉碎了叛軍。

王陽明深諳作戰之道,巧用示弱,積蓄兵力,以更省時省力的方式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很喜歡這8個字: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成大事者,往往懂得以拙勝巧,以退為進。

他們跳出自我的思維局限,將視野放眼到未來,明白一時的退讓是為了贏得更長遠的勝利。

適時示弱,是強者的處世之道。

賈平凹曾說:

「人生中能做的事並不多,而所做之事皆在尋找自身定位。」

年輕時,不諳世事。

渴望成為世界的焦點和中心,將自己的所有都展示在他人面前。

隨年漸長,見識過世界的多樣,才懂得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收起鋒芒,學會「靠邊站」。

願你我皆能找準自己的位置,活出人生的從容和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