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賽博唱戲」:稀有劇種從地方走向全國

2024-06-14文化

作者| Mia

「未語前先靦腆,櫻桃紅綻,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6月8日下午14點,調腔經典曲目元雜劇【北西廂】在 @調腔(新昌演藝) 抖音直播間準時開演。當張生與崔鶯鶯一見鐘情的經典時刻在婉轉優美的唱腔中再現,觀眾不由「魂靈兒飛在半天」。

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新昌調腔被譽為「中國戲曲活化石」 ,在【遊寺】【請生】兩折中,其「雜白混唱、以曲代言」以及「不托絲竹、鑼鼓幫扶、以板助節、一唱眾和」的魅力被呈現得淋漓盡致。

非遺的生機在於「傳承」,當無數年輕觀眾湧入「賽博戲院」直播間,紛紛叫好打賞,這些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古老梨園藝術也就煥發出了全新的生命力。

懸崖邊的「天下第一團」

作為世界三大古老戲劇文化之一,中國戲曲源遠流長,百花齊放。粉絲眾多的五大主要戲曲劇種之外,還有許多小眾非遺類劇種正面臨著生存危機。

河南省太康縣道情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河南省內鄉縣宛梆藝術保護傳承中心、陜西省漢中市南鄭區漢調桄桄傳承開發中心、廣東省海豐縣白字戲藝術傳承中心、廣東省海豐縣西秦戲藝術傳承中心、廣東省陸豐市正字戲傳承保護中心、浙江省新昌縣調腔保護傳承開發中心以及浙江省余姚市姚劇保護傳承中心,八個在抖音直播周演出的劇團,均為「天下第一團」,這是一個帶著些許悲壯的稱呼:只 有某個劇種在全國僅剩一家專業劇團時,這個劇團才會被稱作「天下第一團」,更應當被稱為「天下唯一團」。

在孤軍奮戰的劇團們背後,是 一組驚心動魄的數位: 不完全統計顯示,1959年中國尚有368個劇種,目前只剩下348個,相當於平均每兩年就有3個劇種消失。1992年,文化部藝術局舉辦全國「天下第一團」優秀劇目展演,當時共有32個劇團參加。至2021年,像漢調桄桄一樣,全國只剩下一個專業劇團或戲班的稀有劇種、「天下第一團」還有121個。

不少相關報道都折射出「天下第一團」瀕臨失傳、生計艱難的窘境。去年,#女演員近10年無戲演再見觀眾哭了#沖上熱搜第一,主角正是河南商丘四平調劇團團長付梅。據工作人員介紹:「當時只有3到5人,將近10年無戲可演,團長就和演員們開賓館、做服務員,每日疊被子、端茶送水,維持生計。」

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遷,一些稀有劇種原有的文化生態環境發生了急劇變化,或是正在消失。具體而言,「天下第一團」們遭遇的現實 困境當中,有資金的困境 ,有調查顯示,民間戲劇力量因疫情原因受到極大影響,近8成的從業者收入降幅超過90%。

也有演員人才的「後繼無人」。 相比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高達229∶1的報錄比,中央戲曲學院報考錄取比例僅為3:1,戲曲多依賴於口傳心授的傳承方式,工作機會較少,工作收入不高,導致很多演員難以全職投入,這一行業嚴重青黃不接。

劇團們更面臨著 觀眾的流失,人數的減少。 有人將戲曲市場現狀概括為「三多三少」:老年觀眾多,年輕觀眾少;農村本地演出多,城市演出少;包場看演出的多,買票看演出的少。這些問題在瀕危劇種上表現尤其嚴重。

這些困境環環相扣,最終共同指向瀕危的稀有劇種出圈難的問題。

如何為稀有劇種、「天下第一團」重新註入生機?經過驗證,互聯網直播是行之有效的解決之道。

去年,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舉辦的學術論壇主論壇上,陜西省漢中市南鄭區漢調桄桄傳承開發中心的趙紅主任表示,非遺應當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運用,然後傳承發展:「要解決班子問題、苗子問題、場子問題、票子問題、路子問題。」 從業者們分析認為, 00後演員們充分利用抖音等平台傳播,成為漢調桄桄一下「火出圈」的主動力。

「質疑我奶,理解我奶,成為我奶。」當瀕危劇種疊加直播渠道,其魅力首次在Z世代群體中得到了最大化釋放。

賽博唱戲,瀕危劇種迎來新生

今年新一季「浪姐」,最受關註的是英姿颯爽的越劇女小生陳麗君:出場拿下斷層人氣,第三次公演再次拿下第一。近日,「縣團還藏著多少沒火的陳麗君」登上抖音熱榜,引發網友熱議。而問題的答案, 便藏在一個個劇團直播間裏,藏在那些為熱愛而堅持多年的戲曲演員身上。

「那日遊園遇花郎,一篇真情胸中藏,遊園未盡心惆悵,坐臥不寧思念長。」

端午直播期間,由陜西省漢中市南鄭區漢調桄桄傳承開發中心青年演員表演的【掛畫】,從立、踏、踮、跳、勾、旋、轉等一系列「椅子功」,到「踩蹺功」「四肢並用轉手絹」、「扇子轉手絹」等漢調桄桄特有的絕技,直令戲迷們嘖嘖驚嘆「太厲害了」。

整場戲兼有秦腔的高亢激越之美,與陜南地方音樂的優雅柔和,結合高難度舞蹈動作,更融入了現代舞台技術, 使得明末誕生的漢調桄桄,煥發出現代化年輕化的光彩。

該劇團青年演員@漢調桄桄·青梔子 李雅芝,作為51名00後桄桄戲傳承者之一,過去一年直播表演近150場,帳號短視訊也獲得近30萬點贊。一條回馬槍變裝視訊,就吸引了百萬人觀看和數萬人點贊。除了表演唱段,她還經常講解漢調桄桄的戲曲知識,努力讓「愛戲曲」的種子灑向更小的一代:「我們的抖音作品能成為很多孩子接觸戲曲的緣起,我們要盡可能把老的劇本多學會一些,讓它們流傳下去。」

類似地,@太康道情李艷靈 「女扮男裝」演了43年小生終於火了,此次作為河南太康縣道情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的演員,表演了【王金豆借糧】,其歡快的唱腔、獨特的彈舌音讓觀眾驚嘆連連。平日,她已釋出戲曲相關短視訊上千條,獲贊超百萬次。 直播間觀眾多的時候能有四五千人,來自五湖四海而非當地,「比以前線下演出十次的人還要多。」

流量持續向瀕危戲曲劇種的院團和演員傾斜, 抖音見證了諸多瀕危劇種劇團和戲友「互相養成」,逐漸強化為牢不可 破的情感聯結。劇團在「觸網」後,紛紛迎來觀眾、收入方面的第二春 ,如河南宛梆演員將宛梆戲曲博物館的展廳改造成直播間,從面臨生存危機,轉變為數萬網友「線上追更」爭相追捧;四平調「天下第一團」從「沒有觀眾」變成「直播間觀眾近萬」,走出商丘,登上熱搜,引發各界點贊。

從宛梆「海豚音」到海豐白字戲的「戲中有戲」,各劇種絕技一一呈現,從【趙氏孤兒】【麒麟奪錦】【販馬記】等西秦戲經典劇目,到【浪漫村莊】、【童小姐的戰場】、【鄉村心事】等姚劇現代戲應有盡有,共70部大戲累計吸引超過6420萬人次的線上「票友」, 滿足各年齡段使用者對多元戲曲內容的需求,多角度地呈現出稀有劇種們的多層次魅力。

近幾年來,透過平台攜手劇團的共同努力, 直播間演變成為新的「大戲院」,展現出「直播+非遺」不可替代的優勢,以及高度的適配性。

當地方戲走向全國、走向00後: 告別「天下唯一團」

從勾欄瓦舍,露天場地,到大型劇院戲樓,錄播影棚,再到「賽博空間、電子戲台」直播間,戲曲載體隨著時代變遷發生了一次次演變革新,而實作「恒久遠」。

宏觀來看,「直播+戲曲」的新玩法,從行業,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層面,產生了一系列深遠的正面價值。

傳統戲曲借助年輕人喜愛的全新媒介煥發出新生 ,演員自我價值得到滿足,觀眾則獲得了情緒價值, 推動戲曲觀眾和演員年輕化,有利於其傳播、創新和傳承 。一組數據能夠佐證這一點。【2024非遺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抖音上國家級非遺相關視訊累計分享量同比增長36%,國家級瀕危非遺相關視訊數量同比增長33%。在抖音,越來越多人傳承和傳播非遺,95後、00後成為生力軍,30歲以下傳承人年增長72%。

就戲曲影響力和覆蓋面而言,直播的強互動性、即時性,能夠幫助受到大眾娛樂沖擊的戲曲藝術,降低門檻不再「曲高和寡」,經典故事更加「大眾化」,真正在生活中落地生根,打破時空局限,擴大舞台空間,助力地方戲走向全國,從而構建出更良性的戲曲生態。

在傳統的政府差額撥款、線下演出收入等營收渠道之外, 直播打賞等為青年演員拓寬了「第三大」收入渠道, 極大增強了人才積極性,為瀕危戲曲註入源頭活水 ,實作市場化造血。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6月1日,已有50個稀有劇種「天下第一團」入駐抖音,一年裏帶來了871場稀有劇種直播。報告還顯示,抖音直播打賞一年間為超10000名稀有劇種演員帶來新收入。在互聯網平台的助力下, 國粹得以發揚光大,能夠有效增強文化凝聚力,與文化自信心。

那麽, 劇團抖音開播究竟應該怎麽玩? 結合已有的成功經驗來看,劇團們不妨結合熱點,積極參與平台挑戰活動,用更有網感的方式互動;主動研究使用者心理,創新內容表達,為傳統戲曲註入時代新血;改造直播間,最佳化直播裝置,充分減少方言對傳播的阻礙;還可以適當把握節奏,提取制作高光片段等,精細化營運持續吸粉固粉。

越來越多的「天下第一團」正在抖音逐漸告別「唯一」,在全國各地,在00後觀眾心中生根發芽,演員得以「唱得更遠,更久」。不妨期待,更多瀕危劇種、非遺文化如何在直播間找到新的玩法,煥發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