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國年:中國特有的年味

2024-01-10文化

近期都在說中國年,年味去了哪裏?好像跟記憶裏的過年不一樣了,傳統習俗的簡化,甚至可能是消失,這些都有可能削弱了年味在腦海裏的認知。

小時候的記憶

在記憶中,過年就是從臘月二十以後開始趕大集,囤年貨,年貨裏必不可少的是魚,畢竟象征著年年有余哈 ,當然魚買回來以後肯定是宰殺然後用鹽腌制之後,掛到院墻裏曬著,等吃的時候那就是魚幹了,其實那個味還真挺不錯的。

在北方多數以面食為主,到了臘月二十六,家家戶戶開始蒸饅頭,因為北方有個習俗是過了除夕一直到正月十五都不能蒸饅頭,只能吃年前蒸的饅頭。蒸饅頭的時候,第一鍋一般是蒸「團圓」(其實就是千層餅上面捏些花,插些大紅棗 ),出鍋前還得放一掛鞭炮(我認為就是喜迎團圓的意思,圖個吉利),然後將「團圓」放到堂屋正對門的茶幾上,長輩說這是敬天,感謝老天爺的恩賜,也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之後開始蒸饅頭,每家根據人口多少,蒸個大概多少饅頭,然後就是用蛇皮袋裝起來,留作食用。

到了大年三十,各家各戶一大早上起來,不是先吃餃子,是貼對聯,掛紅燈籠 ,見人就問:您家對聯貼完了沒?貼對聯往往是兩個以上人員配合,我覺得可能大多數都是父子(因為母親在準備早飯),對於父子來說,可能這是一年少有的互動時刻,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很開心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

當然最受期待的還是除夕夜,因為這一夜是最熱鬧,最精彩的一夜,天黑以後,一桌子熱騰騰的年夜飯,一家人坐在一起,父親和爺爺喝著小酒,小孩吃著肉,滿嘴是油,其實也就過年的時候能見到這麽多的葷菜,平時都是吃馬鈴薯絲多,哈哈。電視機裏等著放春晚,小時候最期待的節目是雜技、小品、魔術等 ,那是歡聲笑語,樂不攏嘴。屋內是歡聲笑語,屋外是鞭炮齊鳴,誰家放煙花了,小孩子飯都不吃了,趕緊跑高處去看,有時候眼睛都看不過來,如果年前在下點雪,煙花的五彩斑斕和雪地的白可是相互映襯,格外的美。除夕夜的煙花炮竹有時候會響一個晚上,你還記得曾經半夜十二點掐點放鞭炮的時候嗎?

除夕夜熬夜看春晚有多爽,大年初一早上起床就有多困難,也不知道是幾點,反正迷迷糊糊的聽到外面劈裏啪啦的鞭炮聲,然後你就能聽到媽媽喊你起床的聲音,大年初一早上餃子下鍋,鞭炮就得響才行,我也不知道這是為什麽?吃完餃子之後,跟著父母去拜年,那時候,去長輩家拜年可都是爭第一的,早上天不亮就去敲長輩家的門,給長輩拜年的。再之後吃完飯出門拜年可就能遇到拜年大部隊了,見面互相問候一句:新年好啊!友情提示:到別人家拜年,可得準備好衣褲口袋,用來裝花生瓜子啊 。

圖片來源於網路

大年初二開始就是走親戚咯,初二去外婆家,也是舅舅家,畢竟娘親舅大,舅舅是排第一個,之後的七大姑八大姨就隨意哪一天了。那時候的壓歲錢雖然只有幾塊錢,但是對於小孩來說,已經算是「巨款」了。當然了,這些「巨款」總會被父母以「給你存起來」為由收走 。

長大之後

春節回到家,早一點的可能是臘月二十八,晚一點的,可能除夕夜都趕不上,不是沒放假,就是堵在了路上。仿佛過個年總是很趕時間,有時候不知道為什麽回去過年,只知道春節到了,要回家 。回到家以後,出門跟家鄉父老鄉親寒暄半日,那個興奮勁頭也就過去了,也不再期待除夕夜,也不再期待春晚的節目,也不再期待那徹夜不停的鞭炮聲,因為這些可能都沒了,又或許是自己見多識廣了,對這些也就司空見慣了。

可能唯一期待的就是那一頓年夜飯,以及年夜飯之後的一桌麻將,可能那是一年之中唯一跟家裏父母長輩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和親身參與的遊戲活動。

圖片來源於網路

隨著一些「專家」的建議,一些中國年特有的傳統就此消失了,那些你認為的年味也就變了味,失去了期待感,可能再往後的幾代人都說不清楚中國年的習俗是什麽了,年味淡了 。

今年的除夕可能都是在回憶小時候的除夕場景中度過的,每逢佳節倍思親 ,回家的心亦是焦躁不安,歸家心切。

不知道是不是小時候見識短淺,對所有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和期待,還是因為長大後,見多識廣,對所有的事都沒了期待和好奇心,亦或者來自多上的壓力導致自己無暇多想,可能只有自己知道。

文章結語:中國傳統節日在中國才是最牛的!

謝謝閱讀,提前祝您新年快樂,萬事大吉,心想事成!

你記憶中的年味是什麽樣的呢?歡迎評論區討論。

記得點贊+關註哦~

聲明: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