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庸】的「天命」指什麽?

2024-06-14文化

【原文】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通‬常的‬譯文是‬:

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越是隱蔽的地方越是明顯,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顯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的。 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後符合節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衍了。

在這裏,「天命」被譯成了「自然稟賦」,這對嗎?人們知道「人性」是「自然內容」和「社會內容」的混合體,人也是動物,其自然內容與動物相近,人又是「高級」動物,其社會內容是區別於動物的標誌。由此可見,人的自然內容或自然稟賦其實就是一個本質的不同表述而已。

那麽「率性謂之道」的「道」既不同於老子所說的「自然之道」的「道」,它也不是孔子所說的「朝聞道夕死可矣」的「道」。

在【論語】裏孔子說過:「不知天命也,無以為君子也」,顯然這個「天命」不是「自然稟賦」,而是「不經風雨,那得見彩虹」的「人生徹悟」。這個「人生徹悟」如果只得個「自然稟賦」,那與「中庸之為德」豈不「牛頭不對馬嘴」嗎?

所以,對【中庸】起筆的「天命」都不能有正解,後面的行文不就是「多余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