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明己,明事,明人(經典)

2024-01-16文化

著名哲學家伏爾泰曾說,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裏的一粒沙子。

一個真正活得通透的人,一直以來都是活得清醒的,理性的,克制的。

因為這些人很清楚,只有讓自己安頓好了靈魂,撫平了內心裏的傷,對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後。

那麽,對其他的事和人,自己也會帶著一種更灑脫的,更從容的,甚至是拿得起,放得下的態度去對待。

人生的重心,一定是先從自己這個點開始的。

只有抓住了自己這個重心,我們才能夠更加穩定,更加牢固地向外延伸,就像風箏一樣,永遠都有它起步的開端。

做人,也是如此,唯有做到明己,明事,明人。

最終,我們才能夠活得越來越通透,開朗,明了。

明己

如果一個人從來就沒有認識過自己,也從來沒有明白過自己的話,這輩子就會過得特別迷茫,辛苦。

你要知道,在你的世界當中,你的心,才是一切的起源,也才是一切的真相。

如果從來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麽,也從來沒有聽過自己真實的心裏話的話,一個人就會走得糊裏糊塗,跌跌撞撞。

所以,只有明白自己的所思所想,所願所恨,真正了解自己,才能夠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蒙田曾說過:

「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是一個人懂得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人活一輩子,最難能可貴的就是,知道該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一個人也只有真正懂得做回自己,做自己的人生主人,你才會走得更踏實,走得更淡定,走得更從容。

實際上,做回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誘惑實在太多,瑣事實在太雜了,太多容易蠱惑自己的事,層出不窮。

所以,一個人倘若能夠堅定地堅守著自己的初衷,守住自己的底線,甚至敢於打破常規,就是非常了不起的。

費爾馬曾說:

「敢於向千年不變的定律挑戰的人,才能做出不可能的事來。」

可以說,當一個人對自己了解的越來越清楚,對自己明白得越來越通透客觀的話。

那麽,自己才會更加滿懷信心,充滿希望的朝著自己想法的目標和信念走下去。

明事

當一個人對自己越來越了解的時候,那麽在做事的過程當中,或者在追求人生目標的時候,就能夠穩住自己的情緒,掌控事物的發展方向。

再不濟,也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產生更好的做法,也能夠在各種各樣的突發狀況下,穩住自己的心態。

只有讓一個人更加明白一些事理,或者說對於很多事情有了更多本質上的了解,觀察,以及心得的話。

那麽,自己才會變得更加明事理,懂分寸,有邊界感。

如此,就像【道德經】有雲: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當一個人真正明白了事物的一些發展規律之後,內心就會有更多的尊重,包容和理解的心思。

在這個時候,自己能夠隨時隨地,讓自己看開,看淡,不去計較,不去纏結。

然後,不爭不搶,淡定從容,在平心靜氣的心境之下,讓自己越來越安穩,越來越安定。

【大學】中有言:

「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當一個人積累了更多的關於事情上的經驗,關於事理上的閱歷,那麽整個人的思維,眼界,格局,就會變得更加開闊。

在這個時候,無論遇到什麽樣的事情,自己都會更加從容淡定,心靜下來,沈得住氣。

然後,真正讓自己變得更加開朗,自信,也對一切的事情,哪怕是問題,都抱著一種胸有成竹的態度。

明人

人,只有先讓自己成為自己,才能以自己為標準,為主軸,然後去看待其他人,其他事。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曾說:

「生命的過程,就是成為自己的過程。」

生命的發展過程,第一步就是先成為自己,然後透過自己,去對這個世界的所有,做出自己的反應。

所以在絕大多數的時候,一個人只有讓自己先成為自己,然後才能夠更加穩妥,更加理性,更加客觀地對待外界。

然後,有了這個標準之後,就能夠做到隨機應變,拿出城府,做出慎獨,活出孤獨,也走向了強大。

【菜根譚】有雲:

「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

真正厲害的人,都會做到抱樸守拙,讓自己在人際關系上,在為人處事上,更有自己的理念,更有自己的風格。

如此,既懂得讓自己跟身邊的人和諧相處,同時也能夠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機遇,甚至是能夠做到能屈能伸。

最終,靠自己,一步一步,更明白自己,更知曉事理,也更深諳人性。

如此,走向強大,活出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