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看了余華在與輝同行對董宇輝的評價,劉德華的話,終於有人信了

2024-03-02文化

前言

「與輝同行」直播間的一場作家訪談,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對當代文學的認知。

那麽請問,在互聯網浪潮中,我們還能否繼續相信文學沒有消失,相信文字的力量依舊深遠?在鏡頭後方的,是一位何許人也?

誰會相信文學還沒有消失?

「與輝同行」直播間內,主播董宇輝正在與余華、蘇童、程永新三位作家圍坐交談。這一幕吸引了網友的廣泛關註,最高峰時線上人數突破50萬。

作為當下最熱門的文化盛宴,「與輝同行」向來不乏大牌嘉賓的加盟。然而這一次,主播與作家之間的互動尤為暖心動人。

俞敏洪先生在采訪過後曾開玩笑地說,余華老師「太敢說了」,居然當著眾人的面批評起老俞我來。的確,這位資深作家向來直言不諱,處理文學話題更是著實「不留情面」。

那麽,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什麽促使余華老師在鏡頭前毫無保留地剖析自己對文學的理解?又是什麽令他放下防備,選擇信任這個主播、信任董宇輝呢?

其實,在這次采訪之前,董宇輝就與余華老師有過一段淵源。兩年前,董宇輝主持的一檔文藝節目就曾采訪過這位作家大師。當時余華對這位主持人的表現已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重逢,看到董宇輝能在自己的直播間采請如此多優秀作家,余華不禁想起了從前的點點滴滴。或許正是基於此,他才願意在鏡頭前全然展開,毫無保留地談論自己的文學觀。

華山論劍,一個主播的「青出於藍」

事實上,早在進入直播間之前,余華就對這個主持人頗有好感。他認為,無論是采訪的準備工作還是現場的處理能力,董宇輝都展現出過人的眼光與手腕。

「這孩子是我見過的主持人裏最優秀的。」余華在私下裏如此贊嘆。當天的直播可以說是董宇輝主持生涯的巔峰之作。從開始的開場白到過程中的轉折引導再到結束語的總結。

他都把握得恰到好處。尤其是在關鍵問題上,董宇輝能夠深入作家的內心世界,找準其痛點並給予精準的共鳴。這無疑極大地打動了在場的幾位大師,也為采訪行程註入了強勁的正能量。

「他是個很有同理心的主持人,懂我們這些作家的處境。」蘇童如此評價道。而這番話,更像是對董宇輝主持風格的高度認可。的確,他總能不斷地超出我們的期待,讓人眼前一亮。

這一次,董宇輝就如同那蓄勢待發的青苗,在幾位前輩作家的呵護下,終於破殼而出,綻放異彩。

其實,董宇輝自當上主持人以來,就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高超的主持技巧在文娛圈小有名氣。只是多年來一直無法取得較大的突破,讓他也曾自嘲是這個行業的「邊緣人」。

不過,他從未放棄過對主持事業的追求,始終保持著積極上進的心態。這次采訪余華等文壇大家,無疑是他主持生涯中的一大高峰。

在幾位前輩的指點呵護下,這棵小樹苗終於破土而出,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芒。

信任需要時間,但被理解只需一瞬間

俞敏洪先生曾調侃,余華對董宇輝的贊許,與當年劉德華的點評頗為相似。多年前,這位影帝曾公開表示,董宇輝是這個行業裏唯一能讓他放心講內心真實想法的主持人。

「他是永遠理解你的那個人。」當時的劉德華如是說。然而我們需要知道,信任一個人需要很長的時間累積,但被一個人理解卻只需一瞬間。

董宇輝正是有這樣的魔力,能夠在極短的時間裏找準節奏,碰觸你心底最柔軟的部份。於是,防線崩塌,言語流淌,便再也止不住了。劉德華的那番評語,當時鮮有人信。

如今,在「與輝同行」的舞台上,這句話終於得到了最好的驗證。余華、蘇童、程永新等大師級作家,都在這位主持人身上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被理解的欣慰。

其實,董宇輝之所以有這樣被人信任和理解的魔力,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豐富的人生閱歷。他出生於一個普通工人家庭,成長過程中經歷過很多挫折。

這讓他對他人的痛苦有著比常人更深的感知能力。也正因如此,當他面對任何一個受訪來賓時,都能輕易地抓住對方的痛點,讓來賓產生被理解和信任的感覺。

這無疑是他在主持界獨樹一幟的原因。

福地現在,盛宴尚未結束

當天的直播在歡聲笑語中結束。續集雜誌【收獲】的銷量也因此驟升至八萬多本。然而,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僅僅是「與輝同行」文化盛宴的開始。

至於下一期將會邀請哪位大咖作家前來作客,我們拭目以待。現在,這個福地已經開啟,盛宴還在繼續。讓我們一起期待董宇輝帶給我們更多的精彩與感動吧!

無可否認,這次董宇輝請來的三位頂尖作家,無疑為「與輝同行」文化沙龍推向高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互聯網時代,受眾的眼界早已不再局限於娛樂八卦或是明星花邊新聞。

而正是基於這樣的認知,董宇輝選擇從內容本身下手,力邀真正具有淵博學識和獨到見解的專家學者來到直播間,與大家面對面地交流和互動。

可以說,這既體現了他的學術視野和格局,也讓「與輝同行」在眾多網路直播內容中脫穎而出、贏得口碑。

那麽,在未來我們還將期待什麽樣的大咖加入這個文化福地呢?屆時讓我們拭目以待!

結語

當最後一位嘉賓謝幕,歡聲笑語在直播間內綿綿回蕩。我們不禁要問,這一切意味著什麽?它告訴我們,文學與文字的力量從未消逝。

它也昭示著,在這個互聯網和數位化的時代,依然有人在堅持,依然在傳承;依然有人在點燃心靈的火種,讓人與人之間的連線變得更親近而溫暖。

或許接下來,我們還會在「與輝同行」的福地裏邂逅更多心靈的碰撞。告訴我們這樣的信念:只要還有理解和支持,文學就永遠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