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為什麽唐僧不怕悟空,卻怕沙僧?出力最少,卻不敢挑他的毛病?

2024-02-23文化

孫悟空和沙和尚算得上一對鮮明的對比。誠如如來佛祖給出的金口鑒定,孫悟空降妖伏魔,沙悟凈牽馬墜凳。悟空上躥下跳,老沙巋然不動;化齋,打妖精,搬救兵,都是悟空的功勞;老沙守著唐僧,坐等猴哥解救。

孫悟空見不得唐僧有難,握著金箍棒的手都脫了幾層皮。猴哥的口頭禪是:妖精休走,吃俺老孫一棒;老沙見油瓶倒了都不帶扶一把。口頭禪:大師兄,妖怪把師父捉走了;大師兄,師父又被妖精捉去了。打妖精關我老沙什麽事兒!師父被捉我被捉,猴哥你看著辦!

出工出力最多的悟空,卻總被唐僧各種數落,各種刁難,一路上,唐僧就沒給過猴哥好臉色。反過來,磨洋工的沙僧一聲不吭,總是一副陰陽怪氣的樣子,唐僧卻從不敢挑他的毛病。相反,作為師父的唐長老反而有點怕老沙。

為什麽會出現如此離譜的事情?悟空比老沙,到底輸在哪裏?唐僧何以不懼神通廣大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反而會怕無所作為的卷簾大將沙悟凈?

原來沙和尚的讀心術太厲害,把唐僧研究成了個透明人,悟空卻被蒙蔽了智慧的雙眼,聰明反被聰明誤。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攤上唐僧這麽個凡人師父,孫悟空有所抱怨,從而令唐僧反感。

孫悟空為什麽那麽爽快答應去西天取經?

被壓五行山500年的滋味不好受,求解脫;取經團帶隊人唐僧是個得道高僧,來自東土大唐的大闡法師。高人帶隊,錦上添花,通力合作,一個筋鬥雲即是十萬八千裏,取經算什麽事兒!

當唐僧揭開六字真言,把悟空放出來的時候,美猴王卻高興不起來了。

師父你會不會飛?不會。不會飛沒關系,可能唐僧法術高明,法力高深。唐僧:我沒法力,我會坐禪念經。

孫悟空感覺被觀音菩薩給騙了,智商受到了侮辱。聖僧,高僧,大法師,居然是個菜鳥,不會騰雲駕霧,也沒丁點法力神通。菩薩給的這個師父和普通人有什麽區別!肉眼凡胎一個老和尚,中年油膩大叔一枚。

攤上這麽個師父,孫猴子該怎麽辦?

打掉牙往肚子裏咽。所有一切,俺老孫來扛。潛台詞:既然老和尚不中用,就得由我說了算。吃齋念佛唐僧行,降妖伏魔得靠猴哥和他手中的金箍棒。

所以就造成了這樣一個既成事實:孫悟空雖然盡力盡責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流血流汗又流淚,手段卻相當的強悍,態度極其的強勢。甭管唐僧怎麽看,怎麽想,悟空一意孤行,有自己的一套,按自己既定的方案來。

見了妖怪就打死,搞不定就搬救兵,求高人收服。蕩平一切,穩保唐僧一路向西,不到靈山不回頭,不見如來,不取到三藏真經決不罷休。

悟空屢立奇功,沾沾自喜。可是他忘了,唐僧並不會這樣想,不會對他感恩戴德,反而會討厭他,疏遠他。

為何?唐僧是師父,悟空是徒弟;孫悟空的定位是取經人的首席護法,取經團的帶隊人則是唐長老。

徒弟怎麽能蓋過師父?護法怎麽能在隊長面前耍橫?

孫悟空得意洋洋,唐僧卻倍感煎熬。要不是取經團是如來佛祖指定、觀音菩薩定額定量配備的,唐長老把悟空開除出取經隊伍的心都有。三次念緊箍咒,上去就寫貶書,可不是鬧著玩的。唐僧綿裏藏針,不是那麽好對付的。

唐僧對悟空得出的結論是:這個孫猴子沒大沒小,無法無天,簡直不把我老人家放在眼裏。作為員工你這麽彪,有考慮老板的感受嘛!

從這個角度講,孫悟空功勞越大,唐僧越不能容忍。指東打西,不聽話的弟子不是好徒弟。功勞都是你的,我這個師父算老幾!你不給我面子,別怪我老人家生氣——緊箍咒伺候。

故而,悟空雖然神通廣大,居功至偉,降妖除魔稱第一,唐僧卻無福消受,打心裏不領情。

悟空:沒有俺老孫護著,怕是你到不了西天,見不到佛祖,娶不到真經。

唐僧:沒有你我就不活了?妖精真吃了唐僧肉,我自認倒黴,關你什麽事!

無為有處有還無:老沙強大的讀心術,令唐僧忌憚非常,又無可奈何。

和孫悟空截然相反,老沙總是一副無欲無求的樣子,愛誰誰。總而言之一句話,師父到哪我到哪,妖精窩裏也不怕。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會主動邀功,去迎戰妖精。更不會揭唐僧的短處,說師父的壞話。

沙僧到底厲害在哪裏?令唐僧都心裏發毛,不敢指責?

盤絲洞蜘蛛精一節,老沙無意間一句話道出了其中奧妙。

唐僧一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會兒卻變了個人似的,主動提出來,自己去化齋。有徒弟在,怎麽敢撈師父的大駕。猴哥和八戒爭先恐後,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唐僧坐等就好,化齋這樣臟苦累的活兒得盡著徒弟做。

沙僧在旁笑道:「師兄,不必多講,師父的心性如此,不必違拗。若惱了他,就化將齋來,他也不吃。」——【西遊記】

沙僧是怎麽說的呢?唐僧一向愛耍小性子,想一出是一出。師父要做的事情,別人是攔不住的。他要去化齋,你化回來了,他也指定不會吃。因為你駁了他老人家的面子。

一語中的。沙僧沈默寡言,針錐子紮到屁股上,也不吭聲。惜字如金,一旦開口,就是驚人之語。

唐僧是不是這樣的人?

荒山野嶺,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唐僧總會肚子餓,非得吃齋飯。翻過山去,等會兒再吃行不行?會餓死人嘛!會餓瘦唐長老嘛!行腳僧饑一頓飽一頓實屬正常,缺那口吃的嘛!

白骨精是女妖精,三番兩次捉弄唐僧,唐僧真不知道她是妖怪?話趕話,唐僧斷了後路,接不上茬兒,死不認賬。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前面吃了妖精的虧,嘴上說改,接下去繼續搞事情。

這就是我們的唐長老的一貫表現。言不由衷,知錯犯錯,不知悔改,樂此不彼,不知疲倦。

沙僧對唐僧的評價說明什麽?

沙僧是個懂實操,對唐僧拿捏精準到位的第一人。

「我若沒本事化頓齋飯,也惹那徒弟笑我,敢道為師的化不出齋來,為徒的怎能去拜佛。」——【西遊記】

當唐僧看到對方是七個風流貌美的女子的時候,心裏打起了退堂鼓,打心裏不願意過去化齋。為什麽又硬著頭皮上去了呢?怕徒弟恥笑。悟空和八戒好說歹說,勸他不要自己去,徒弟代勞化齋即可,可惜他自己不聽啊!

這會子自己趕鴨子上架,化不到齋,豈不是打自己的臉?做師父的唐僧連頓飯都搞不到,肚子都搞不定,還有什麽顏面回去,如何與徒弟們共處,怎麽能服眾,還有什麽資格做帶隊人,帶領大家夥去西天拜佛求經呢!

寧可落妖精窩裏,唐僧也要冒險一試,就為一碗飯,為在徒弟們面前顯擺,爭個虛榮的面子。

唐僧愛耍小性子,愛面子。這就是沙僧給出的結論,對唐僧的心理拿捏得相當到位,不服不行。

伺候這樣的主兒,沙僧該怎麽做?放手。散養。順著唐僧的性子來。

所謂九九八十一難,從「金蟬被貶」開始,也就是說,所有任務與關卡都是為唐僧一人而設,和三位弟子沒多大關系,頂多算是幫手。通關的是唐僧,不是悟空,也不是八戒或老沙。金蟬子十世轉生的唐僧會「出師未捷身先死」,在半道上掛掉嗎?觀音菩薩不答應,如來佛祖也不會答應。

再者,還有保底。唐僧要是真有閃失,暗中保護他的那個龐大的護法珈藍團隊才是終極負責人。沒人真能吃到唐僧肉。

故而,沙僧選擇了一個絕佳方案。從心底和唐僧保持一定距離,身體力行上和唐僧牢牢捆綁在一起。至於唐僧會怎麽做,要做什麽,做到什麽程度,隨便,由著師父的性子來。

悟空和唐僧,和八戒拌嘴,沙僧不幹預,不卷入。卻又和唐僧形影不離,令唐僧無話可說,找不到毛病,骨頭裏也挑不出刺兒來。

勞苦功高的悟空為什麽會輸給無所事事的沙僧?唐僧為什麽不怕悟空,卻怕沈默寡言的沙悟凈?

孫悟空琢磨的是事兒,唐僧琢磨的是人心。先把師父伺候好了,事兒辦起來才更順利。

悟空錯判了形勢,沙僧讀懂了人性。

悟空對唐僧的要求太高,錯覺總是令人煩惱,猴哥總是不忘唐僧這個「聖僧」的冠名。然而,東土大唐高僧之下,唐僧只是金蟬子的十世轉生,而不是金蟬子的本體,不是如來佛祖麾下的那個修為高深、神通廣大的金蟬長老。

在唐僧表現欠佳,不入猴哥法眼的情況下,悟空甚至有點「取而代之」,代替唐僧發號施令的意思。難怪會被唐僧討厭!

而沙僧對唐僧的定位,就是一個肉眼凡胎的和尚。唐僧是個凡人,凡人做不到的事情,唐僧也同樣難以把握到位。所以老沙的態度就是:唐僧就是來犯錯誤的,就是來找麻煩的,就是來做拖油瓶的。這就是如來對金蟬子的懲戒與考驗。年輕人,不知深淺,得罪如來。多吃點虧,才能長記性。吃一塹長一智。

沙僧深諳人性之道,甘願做唐僧的墊腳石,默默無聞,既保持了清醒的頭腦,和唐僧有所距離,冷眼旁觀世間情,又能做到老實木訥,不多嘴。建功一塊是差了點,穩保自身綽綽有余。

當一個人會讀心術,把你拿捏得分寸精準到位,會是什麽感覺?唐僧面對沙僧,就是這樣一種感覺——不寒而栗。

孫悟空手中的金箍棒固然犀利,終究是有形的存在;唐僧緊箍咒在手,自然不會怕他。

沙悟凈的讀心術則是無形的存在,順了唐僧的「皮毛」,又中規中矩,無可挑剔。唐僧豈能不怕他,對他有所敬畏!

因此,唐僧敢屢屢給猴哥小鞋穿,卻從不敢找沙僧的毛病。這不,沙僧牽了一路白龍馬,就成就了八寶金身羅漢的果位,順理成章地成了如來身邊的貼心人。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