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姓氏研究:中華張姓的起源和歷代名人

2024-01-20文化

張姓,中華姓氏之一,一個古老的姓氏,張姓的起源,可追溯到五千年前,華夏人文始祖黃帝之孫「張姓得姓始祖」張揮,張姓族大支繁,枝繁葉茂,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遍及全國,乃至世界各地,走到哪裏都有姓張的人。

張氏圖騰

張姓在【百家姓】中,位列第24位元,根據2022年11月出版發行的【中國資訊報】顯示,全國張姓人口總數達9575.08萬人,占全國人數6.782%,是全國第三大姓。

張氏圖騰

張,在金文中是一副箭在弦上的形狀,引申為開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義;張,也是星名,屬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狀似弓形。張是擅長制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圖騰。

◆張姓的起源:

張姓的起源主要源流是姬姓或改姓、賜姓,可追溯到遠古時代,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通誌·氏族略】及【元和姓纂】均有記載。張姓得姓始祖張揮,夜觀星象(弧矢星)共九顆星,在天狼星東南,其中八星如滿弓,一星像矢,在大犬、船尾兩星座內,很像上弦的弓矢,受到啟發而發明了弓箭,在涿鹿之戰中幫助黃帝打敗了蚩尤,做出了很大貢獻,被任命為弓正(監管制造弓箭的官職),並被賜姓張,後又取弓長之意,所以姓張的人介紹自己是弓長張的張。

張氏得姓始祖揮公-張揮

相傳,張揮是中華始祖黃帝的孫子,是黃帝的長子少昊的第五個兒子,母親是少昊正妃鳳鴻氏皇娥。

張揮,本姓姬氏,字玉爵,號天祿,青陽之子,相傳,張揮母親皇娥懷孕張揮十二個月還沒出生,等張揮出生時,有一道紅光環繞,張揮身體散發出異香,連續三日不消散,張揮長大後,十分勤奮好學,仁慈威武,有勇有謀。張揮原本居住在今河北清河,封清陽侯,輔政於濮陽,逝後葬於帝丘(今河南濮陽)。

這一支張姓以青陽(今河北省清河縣東)為發源地,故張揮被稱為「青陽之子」,即今河北清河張氏,民間有「天下張姓出清河」的說法,張揮被後人尊稱為:揮公。在河北清河縣有「華夏張氏祖庭」紀念聖地,是凝聚全球張氏後裔情感的重要紐帶和橋梁,已連續多年舉辦張氏祭祖大典。

本文作者張鳳明在河北清河華夏張氏祖庭(2019年5月27日)

張揮墓祠在河南省濮陽縣城東關,建有揮公墓、揮公碑、揮公像、祭祀廣場等。揮公墓呈圓型,直徑20公尺,基座高2.6公尺,土丘高5公尺,墓基采用料石砌築。揮公基座高5.15公尺,鋼筋混凝土結構,花崗巖粘飾,雕像3.3公尺,采用實心紅花崗巖雕塑而成。揮公手持彎弓,身挎利箭,目視前方,威武雄壯,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揮公像基座四面雕刻圖案,分別是「始制弓矢、射獵鳥獸、迎戰共工、顓頊賜姓。」每當清明時節,海內外張氏後裔都要來此舉辦尋根祭祖活動。

張氏始祖揮公-張揮

張氏得姓始祖:張揮

張姓發祥地:河北清河、河南濮陽、解邑張城(今山西臨猗)。

郡望堂號:清河郡、範陽郡、太原郡、百忍堂等。

◆中華張姓的起源源流共兩大股,主要源於張氏始祖揮公一脈;另一支脈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解張,姬姓,字張侯,相傳也是黃帝後裔,其子孫以其字命氏,也稱張氏。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國瓜分晉國後,一部份留在原地,大部份隨著三國遷都而遷移,是為山西、河北、河南之張氏。

晉國大夫-解張

◆源於改姓:

1. 出自聶姓。三國魏將張遼本來是聶壹(馬邑之謀的發起者)的後人,其家族為了避怨而改張姓,其子嗣便以張為姓。

2. 源於賜姓。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於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後其子孫便以張為氏。

3. 源於他族改姓,屬於中文化改姓為氏。古代的烏桓、女真、鮮卑、匈奴、契丹等族,有改漢姓張氏者。今阿昌族、納西族、傈僳族、瑤族、壯族、黎族、高山族、藏族等少數民族,均有張姓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王朝廷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張氏。

◆張姓的人口總數已超過9500萬,在全國主要集中於河南、山東、河北三省,其次分布於江蘇、四川、安徽、遼寧、黑龍江、湖北六省。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釋出全國姓氏報告顯示,張姓人口分布最多的省份是河南。

張氏宗祠

◆張姓門楣題辭:金鑒家風,百忍傳家。

「金鑒家風」出自唐朝宰相張九齡的故事。張九齡,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唐玄宗為求治國安邦之策,諭張九齡總結列代治國經驗。張洞察秋毫,明斷事理,以犀利之筆綜述列朝興衰存亡之理,成書五卷,玄宗禦覽,甚為賞識,賜為【千秋金鑒】,作為治國銘言珍藏。

「百忍傳家」是指唐朝張公藝的事跡。張公藝,字千祿,為人急公好義,樂以助人,修身養性,胸襟坦蕩,待人處世,寬宏大量,深知小不忍則亂大謀的哲理。因而告諭後裔當忍則忍,忍者有益。公藝家教有方,道德高尚,故而能九世同堂,唐高宗旌為義門。

百忍家風

◆張姓人的性格特征:義氣隱忍。

張氏家族自古以來就推崇義氣忍耐的家風,所以姓張的人通常都比較正直善良,為人仗義,重感情,舍得為朋友付出,也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是大家眼中很靠譜的人。同時張姓人又很有耐心,臉上永遠掛著和顏悅色,不管遇到什麽問題,都能夠從容應對。但由於他們隱忍的性格,很多事情都喜歡憋在心裏,容易鉆牛角尖。姓張的人需要更多地和家人朋友溝通,有問題一起解決,生活的難題才會迎刃而解。

姓張的人為人處事謹慎、開朗,仗義、友好,浪漫、朋友多,不會做置人於死地之事。姓張的人講究:在尊重人的基礎上,我可以選擇平等待人,包容他人,但是人別太過分,所以姓張的人很講理,可以深交。

◆張姓是中華貴姓,當有人問您貴姓時,姓張的人不用說「免貴」!

在日常生活工作交往時,總有人會問:您貴姓?百家姓中基本上都回答免貴姓什麽。但是,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只有張姓和孔姓不用說「免貴」!

今天在此特別闡述一下為什麽姓張的人不用說:「免貴」!

相傳,玉皇大帝姓張,他的俗名有幾種說法,如:張百忍、張有仁、張友人等。在道教神話傳說中,玉皇大帝被認為是主宰天地兩界眾神領袖,是萬神世界的最高統治者,民間將其視為天上的「皇帝」,貴不可言,地位至高無上。因此,「張」姓就成為高貴之姓,民間姓張的人也跟著「沾光」,自然就不用說「免貴」了。 不過這個說法在古代(宋朝)開始才可以不用說的,到了現代,就沒有那麽多的講究了,現代社會不存在誰尊貴不尊貴的說法,所以現在姓張的人也大都說免貴,既表現對人的尊敬,也是表示自己的謙虛,彰顯了中國千年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

玉皇大帝

◆張姓神仙傳說:

不僅僅掌管天庭的玉皇大帝姓張,就連土地爺、竈王爺都姓張,土地爺叫張福德,竈王爺張奎(一說張萬昌)。

◆土地爺張福德,又稱土地公公,因「造福鄉裏,德澤萬民」而被封為福德正神,俗稱福德老爺、土地爺、土帝君等。屬於道教神祗中的地神,據【太上說安宅土地龍神經】記載,福德正神的形象是:「身長六尺,腰系寶帶,腳踏寶履,手執曲木杖」的老人。

土地公公-祖德正神

【太平禦覽】引【禮記外傳】稱土地神「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故建國君民,先命立社,地廣谷多,不可遍祭,故於國城之內,立壇祀之」。因為祂管理土地神祇,很多地方都建有土地廟。道教尊為「中央鎮位真官土地大道神祇」,居戊巳宮福德宮。

◆竈王爺張奎,又稱竈君、一家之主,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竈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竈火,因而受到崇拜。他的官職比土地公還小,但能直達天庭,人人又敬又怕。

一家之主–竈王爺、竈王奶奶

每逢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打掃房屋、供奉竈王爺祭祀祈福。傳說,竈王爺要在這一天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工作,把這家人家一年所行的善惡之事向玉皇大地匯報,主家為了竈王爺上天能在玉帝面前受到誇獎,故在竈王爺牌位前供俸糖果,並念道:竈王爺,本姓張,騎著馬,挎著槍,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在民間流傳的傳統故事裏,多認為竈王爺與玉皇大帝是同姓「老本家」。

正可謂:張姓人在歷史上沒有真正意義的皇帝,但是有玉皇大帝張百忍上管天、土地公公張福德下管地,至高無上,無其他姓氏能及!

文昌帝君:張仲、張良、張亞子。文昌帝君即文昌星,古時認為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

歷代中,其中三位張姓人物被封為:文昌帝君,周朝為張仲,漢朝為張良,後秦之世為張亞子,其中張亞子最為出名,其為人天性剛烈,明察秋毫,秉性仁厚,愛民如子,受到了學者的廣泛尊崇。歷朝歷代的帝王對文昌帝君十分尊奉。唐朝時,玄宗僖宗加封張亞子為「左丞相」、「濟順王」,以萬乘之尊向張亞子叩拜,被世人尊奉到同孔子齊名的地位,故世間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說。宋朝的各位帝王又先後加封張亞子為「忠文仁武孝德聖烈王」,「英顯王」,「神文聖武孝德忠義王」等。

元代仁宗又加封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

明清兩朝也大肆尊供文昌帝君,凡天下學官,皆去文昌祠,並修築大量的文昌宗廟隆重祭祀。

張果老

八仙之一張果老,又稱廣宗道人,古代神話傳說道教神仙「八仙」之一,原為唐代道士,擅長法術,常隱居在恒州中條山,他常背負一道情筒,倒騎白驢,雲遊四方,勸化世人,相傳他活了數百歲,世人尊稱他為張果老。據明代吳元泰所撰【八仙出處東遊記】記載:八仙過海,而揚名天下。

張班,土木營造業之行神之一,傳說中著名的建築大師,傳說與魯班同為普安老祖之徒,而張班為師兄,神榪中有「張魯二班先師」。明代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回:「玉帝命工幹官張、魯二班在蟠桃園右首起一座齊天大聖府」即是。

◆歷朝歷代張姓名人: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錄了張姓歷代名人1741名,占總人數的3.8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3位,有著名文學家、著名醫學家、著名美術家等。

【水滸傳】中的一百單八將裏的梁山好漢也不乏張姓人的身影:

一、三十六天罡:

第16把交椅「沒羽箭」張清

第28把交椅「船火兒」張橫

第30把交椅「浪裏白條」張順

二、七十二地煞:

第102把交椅「菜園子」張青。

張姓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數不勝數,歷朝歷代皆有張氏傑出人物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貢獻著力量。從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到清末民國,張姓人才濟濟,雖然沒建立過王朝,沒出過真正的皇帝,但宰相多達69人。

張姓,現為全國第三大姓,從張氏始祖揮公開始,張姓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如:「遊說六國」的戰國時期縱橫家張儀,「漢代三傑」軍事家張良。

張良

東漢時期發明「渾天地動儀」的傑出天文學家「科聖」張衡,東漢末年著作【傷寒論】【金匱要略】的醫聖張仲景,漢代兩次出使西域的外交家張騫,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首領張角,東漢時候科學家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又名張天師),道教武當派祖師張三豐,三國時期的大將張飛、張遼,唐代開元名相張九齡,唐代書法名家張旭,詩人名相張九齡,唐代「打油詩」創始人張打油,北宋時期畫家【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明朝政治家吏部尚書張居正,明末農民軍領袖張獻忠,張小泉剪刀品牌創始人張小泉(明朝),晚清重臣兩廣兩江湖廣總督張之洞,清末大臣民國軍閥張勛,北洋政府第十四位元首「東北王」張作霖,千古功臣張學良,中國著名的古書畫收藏鑒賞家「民國四公子」之一張伯駒,抗日名將張自忠,近現代國畫家張大千,現代女作家張愛玲。

作者:張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