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女不矜色,其品在德

2024-06-06文化

文/紫語心說

這兩日,涼風吹拂,杜宇飛吟。

杜宇出深澗,音落在櫻前。 時逢農歷五月,深紫色漿果掛滿櫻枝。杜鵑在樹間飛轉,櫻桃在地上飛濺。眨眼間,白花夾竹桃又開了。

石榴花、淩霄花在驕陽下愈發明艷。黑松的綠針,也蒙上一層光亮。撥開葳蕤的夏季草叢,有一枝頗具風雅的藤花低垂著。 色濃香更艷,謹慎落風前。 色香俱佳,姿態非常優美。

環顧四周,日月推移。「山櫻芬芳引客臨,折下花枝撫慰心」,筆者細讀物語,不覺地書過三旬。「川悠悠兮空自流,彩裳繽紛憶往事」,這枝紫藤擋住去路,不免引人遐思。

該從何處執筆呢?「山櫻無人夢魂倚,無限情懷傾於伊」,這部物語雖是以紫姬為主角,但書中可圈可點的女子又數不盡數。

只能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緣」,其實無需內卷。 這裏的「緣」,可以說是命運,是品級,是修為。在修行方面,眾生的確是平等的。

比如說,「唐人拂袖遠難見,飄逸舞姿實可憐」,藤壺皇後觀賞光君獻舞後,吟出具備皇後教養的歌詩。因為【青海波】屬於唐樂,她對異國朝廷的洞悉,就是藤壺這種身份的「緣」。

再比如說,「朝霧彌漫朦朧中,龍顏模糊看不清」,這是玉鬘婉拒入宮的歌詞。面對眾多追求者的情書,玉鬘自己看都不看, 她這種進退有度的品行,儼然成為那個時代女子的楷模。

「女不矜色,其行在德」,出自徐皇後的【內訓】。意思是說, 女子不應該誇耀自己的美色,而應該註重德行的修養。 【法華經】中有「炫賣女色,皆勿親近」,說的是相同的道理。

這種道理在平安時代也是推崇的。在【若菜】中,夕霧得知柏木窺見三公主的倩影,就在心底暗自同紫姬比較:他覺得三公主雖然身份高貴,但對她的過分暴露自己不以為然,而反觀紫姬,則絕無這種輕率浮艷的舉止。

這種男女有別的思想,在物語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橋姬】一帖中,薰君偷聽宇治姐妹彈琴,「霧很深,故無由看清。正盼望著月光再現」,有人覺察到了這一切,於是,「簾子忽地降下,大夥兒都躲進去了,卻並非慌張匆忙……連衣裳窸窣的聲音都聽不到,一切都是優柔和緩的,無限高尚典雅,教人傾慕」, 由此可見,當時的女子避嫌到這種程度。

不僅僅是貴族女子,在市場上賣貨的女士,會戴一種饅頭形的鬥笠,也是主打不被異性瞧見。這種裝束後來在達官貴族中流行,女子在徒步旅行時,就穿這種「壺裝束」。

【女誡】中有一句話,可以概括以上女子的美德,「出無冶容,入無廢飾」, 在外不要濃妝艷抹,以免引起其他男性的邪念 ,在家裏不要不修邊幅,這就是所謂的正顏色。

「幽閑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 這就是古代奉行的女德修養。 簡而言之,是說女子要清凈莊嚴,內心正定。言談舉止要符合人情、事理、法度,莫讓他人嘲笑。

不僅男女有別,還有內外有別。 在外要自尊自重,不喜好戲笑玩鬧。所以,笑容也要分場合分物件,特別是女性,在外只需保持禮貌性的微笑即可,否則就是過猶不及。

徐皇後是明成祖朱棣的原配夫人,她對女子的教育非常重視。雖然時過境遷,但她的言傳身教仍然值得現代女性去修去行。

#原創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