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為了上班這屆年輕人有多少「醜」衣服?

2024-02-28文化

當冬日的寒風呼嘯,街頭巷尾的時尚上班族們卻以他們獨特的穿搭方式,沖上了熱搜。

珊瑚絨睡褲或是繡著大花的棉褲,不再局限於室內,而是大膽外穿。

網友直呼:

姐!是真的沒有你喜歡的人啊?

這種看似隨意的混搭,卻透露出一種不羈與個性的時尚態度。

而在另一些時尚達人的身上,長睡衣與短羽絨服的疊穿成為一種新潮流。

在長睡衣的外面,套上一件短款羽絨服,既保暖又不失時尚感。

腳下,一雙棉洞洞鞋或棉拖鞋成為了完美的搭配選擇,既保證了腳部的舒適,又增添了幾分休閑與隨性的氣息。

社交平台上的年輕人們正熱情分享著他們悠閑自在的生活狀態,以及別具一格的服飾搭配。

北方的氣候,還有大風,決定了在秋冬季節,無法做到仿效部份南方城市的上班族那樣,只講風度不講溫度。

這些充滿個性的穿搭,或許在視覺上顯得有些「臃腫」,卻無不透露出年輕人對舒適生活的熱愛與追求,同時也展現了他們獨特的時尚觀念—— 班味穿搭。

然而古代上班族的穿搭,和我們想的完全不一樣!

古代上班族怎麽穿?

通常來講,在古代上班除了日常在家穿用的衣服以外,至少還要常備三種服飾: 朝服、公服和祭服

明萬歷【陸文定人物畫冊】中的公服與常服

歷代朝服,形制和顏色一直在發生變化,但是主要做議政之用。孔子說,「朝服而朝」,意思就是進言議政進行朝見時,除非皇帝恩準,必須要穿朝服。

【禮記·玉藻】記載, 「朝玄端,夕深衣」 ,意思是說早朝為大禮,要著玄端朝服,到了晚上,則可以穿輕便一些的深衣。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朝服也漸漸演變為在重大節日、典禮甚至是祭祀時的穿著。

比如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客製,官員們在參加平常儀典時可將朝服作為禮服。

而公服,也稱「從省服」,則更接近於現在人們所說的「公務活動著裝」。

百官退朝以後,在衙署內處理公務時就要將公服作為正式著裝,相當於現在公務人員上班時所穿的制服。

一些地方官不能入朝,坐公堂時,也要穿公服。

在宋朝,為了方便辦公,公服省去了朝服的許多繁瑣佩飾,與朝服的分別主要在於繁簡差異,即 「朝服謂之具服,公服從省」

但到了明朝,朱元璋則主張政事中比較重要的朔望朝見、侍班、謝恩、見辭時才穿公服,平時的早朝以及日常辦公都可以穿有補子的常服。

除了繁簡差異,頭上戴什麽也是朝服和公服甚至常服的主要區別。

朝服配冠,文官戴進賢冠,武官戴貂蟬冠,法官則戴獬豸冠,每種冠又依據等級各有分別,而公服則戴襆頭。

講究的細節

中國古代的服飾,特別是有特殊功能的服裝如禮服,在細微之處也是非常講究的,這些主要表現在服裝的顏色、圖案以及衣服領、袖、襟、帶、邊等處的差別,這些裝飾都充滿了象征的意味,有些配飾的設計還有著獨特的用處。

宋代學者洪邁在【容齋隨筆】中記載, 「唐人重服章」

唐代士人、官員對官服十分重視,群星閃耀的詩人們留下大量詩篇,紫袍、緋袍、金龜、魚袋等指代官服的意象被頻繁提及,並不隱晦地宣揚著自己的意氣風發與政治抱負。

顏色是服飾最為醒目鮮明的標識,唐代官服以紫色、緋色(紅色)為上色,晚唐詩人司空圖一句 「朝班盡說人宜紫,洞府應無鶴著緋」 ,便揭示了唐代官員的對「緋紫」的渴望,「紅得發紫」一詞也正是透過官服顏色折射出官員的地位。

除了一眼可辨別的顏色,古代官員服飾細微之處的差別更為龐雜,明代官服的補子就是一個例子。

明代官吏所著常服為盤領大袍,胸前、背後各綴一塊方形補子,一至九品所用禽獸尊卑不一,藉以辨別官品。

補子的圖案分為三類。 第一類 是皇親國戚、公侯伯爵等權貴,其補子圖案為瑞獸麒麟和白澤。

麒麟和白澤都為傳說中的瑞獸,這類補子主要是為了顯示權貴們高人一等的身份地位。

第二類 用於文官的袍服上,其補子圖案為飛禽類。 一品到九品文官的補子圖案分別為仙鶴、錦雞、孔雀、雲雁、白鷴、鷺鷥、鸂鶒、黃鸝和鵪鶉。

采用這些寓意多為高潔、吉祥和良好品性的圖案,主要是寄托了對文官「賢德」「清廉」「守正」的政治期望。

比如仙鶴就有著美麗超逸,高雅聖潔以及長壽的意象。【詩經·小雅】有雲,「鶴鳴九臯,聲聞於天」。有時,一些官員也可以憑借功勞,獲得高位者才可繡制的補子。

明代台閣體書法代表人物沈度的畫像現藏於南京博物院。畫像中,沈度所著常服繡著仙鶴,而革帶的帶銙卻是犀角制成。

這也可以看出官員服飾穿戴的嚴格——不是一品官員的沈度,只獲賜了穿著仙鶴補服的資格,而沒有獲賜仙鶴補服所配的玉質帶銙。

武將袍服補子上的猛獸屬於 第三類 。一品和二品武將都用獅子,三品和四品是虎豹,五品是熊羆,六品和七品是彪,八品是犀牛,九品是海馬,雜職則為練鵲,風憲官則為獬豸。

這類猛獸也展現了古代統治者對武將有別於文官的政治期待。

那古代普通勞動人民會穿點啥?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裝束多為,短上衣配褲子。在勞作的時候,會把褲子挽起來,或者把袖子用繩子綁住。

我們在很多畫作中都能看到這種穿法,比如【清明上河圖】、【耕織圖】等等,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款式比如:無袖或者短袖的背心和短褲等。

古代勞動人民穿著的款式簡單來說有三種:襦裙褲,褲褶,衫裙褲。

襦裙褲裝

在中國早期時候,在勞動人民階層流行上襦下裙或者上襦下褲的衣服,在勞作的時候男性通常會穿著褲子,女性通常還會加一條短裙。我們可以從中國古代的壁畫中看到這種裝束。

褲褶裝

褶是一種上衣,在古代由貴族到平民百姓都可以穿著,原本是少數民族的服裝,在傳到中國以後,由於其效能和款式方便被中國大眾所接受,並且套用於日生活中。

褲褶不僅僅是平民百姓勞動的服裝,也曾經是中國古代士兵與將士的服裝。圖片為中國絲綢博物館收藏的一件中國南北朝時期的褶。

衫裙褲裝

衫是中國古代對於單層上衣的稱呼,到了唐朝以後衫開始取代了古時候的襦,逐漸成為主流款式。

在中國古代人民勞動的時候,都是穿著短衫,下面配褲子或裙子,我們可以在中國古代很多畫作上,比如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上面都能看到勞動人民穿著衫裙褲的影子。

小編真誠發問:友友們上班都咋穿的?

對於「班味穿搭」大家怎麽看?

「2024元宵奇妙遊」播後引發討論,國內海外反響強烈!

「2024元宵奇妙遊」還有多少寶藏你不知道?

河南衛視上春山!2024元宵奇妙遊穿越時空共話月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