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元代碑文:洞虛普慧真人張公墓碑並序

2024-05-21文化

洞虛普慧真人張公墓碑並序

魚台豐縣教諭孟祐撰

前濟州管內威儀通真澄照大師賜紫秦誌源書篆

夫道之原,淵乎莫測,以其先天先地而生,強名之謂也。則知全真之教肇基於玄元聖祖東華帝君,弘茲妙道大啟玄並。而正陽聖師導其源於前,純陽真人衍其派於後。傳及七真師祖,益振真風,所以代有至人,不墜芳緒,其於時政陰有所助耳。

吾先師洞虛普慧真人即其芳派也。師姓張,諱誌淵,世本鄆城縣仁者村人也。自童髫間已有道心,年十有六遇陜西全陽真人周公仙者,拜而為師,訓曰「誌淵」,本之甚謹。夫全陽真人乃馬丹陽之高弟,即師之祖也。一歷玄言頓然開悟,自後周遊無定,北抵燕城,復值長春真人丘公北覲初還,師迎謁之,一見傾蓋如故。

師一日遽然還轍天南,往復數萬余裏,跋涉艱險殆不可計。至單州之東破堌結廬而居,盡夜不寢,堅其苦誌者數載,遠近皆以「破堌張師父」稱之。

時金運將墜,天下兵起,師復有古燕之行。至臨清柴家棬,喜檀越之堅留,遂住蹕焉。會大朝恢復天下,世寢獲安,東平故行省偄侯之夫人趙妙善堅請出庵,付以唐邑普通鎮通神觀為之住持。師既至焉,而觀之制度備於疇昔,女男徒眾來受教者輻湊雲集爾!

後聲價聞於天下,總管石相命元帥張用倡率吏民捧香持撞詣通神觀,(田十)心懇請,師感其堅乃惠然如濟州以修真觀住持焉。充道錄之職,道號普慧大師,其別號曰「洞虛子」。師之末也,門人從之者如歸市。由是觀之,殿宇垣墉、聖像丹青奐然一新,而師之弟四方宏抅,琳宮比比皆是。

壬辰,師欲蹈其清高,乃以道錄之職令高弟楊誌脩充之。師至嘉祥崱山之陽復建其觀,名曰「清神」,俾高弟艾誌伸為之住持。又語及徒眾曰:「觀之西左抱右掩,峰巒回玄,最為吉壤,他日無忘此地。」

丁酉,稅駕於鄆城西亭村白雲觀。

戊戌春正月十有九日,師謂門人曰:「吾將行矣!」命筆辭世,頌雲五十九歲閑人,如今撒手歸去,破月到頧還圓問甚,著衫脫袴言訖,遂以中冠法服付於高弟劉誌源而終。時天花樹孝,祥呈終日,一七之間有鶴數十,空中盤舞,仍於雲間。師以真容示眾而去,遠近瞻禮不啻千萬。

昔師未歸之前,嘗留一頌於清神觀方丈壁內藏之,雲:以後吾教,彭城王胡主之。既歸之後,人或理壁得之,始知師之明見,信不誣矣!

師之高弟:前鄆城縣威儀賜紫浩陽希玄大師張誌坦,通真大師劉誌源,賜紫弘道通義大師提舉劉誌進,賜紫希真通義大師楊誌修,前濟州威儀宮門提點王誌靜,提舉大師胡誌謙,賜紫超然大師艾誌伸輩。其余徒眾碑陰孝載其詳。

辛亥,朝廷普降宮觀名額,以濟州修真觀為聖壽宮,劉公誌源為通真大師,賜紫金蘭。

楊公誌脩者,自十五出家,執弟子禮,始終如一。壬辰承師之職,充三州道錄。丁酉試於東平,選中甲乙,授濟州威儀兼教門提點。甲寅,掌教真人於燕京大長春宮修設普天大醮,時公預行醮事,蒙賜紫金蘭,為希真通義大師。公蒙師旨至於造石墳、建靈堂、塑師像、修林地皆親之。無何,天不假年,已未閏十一月二十八日捐館歸真。

惟劉公誌源輩在焉。公一日會道眾從容言曰:「吾先師真人淹於淺土,積有年矣。欲與若輩遷之高原,不亦可乎?」眾皆忻然,敬諾其議。於是經營葬事,人人相先。以中統三年二月十八日榮葬於崱山清神觀之西。越明年,公擢受濟兗單州教門提領。

至元元年十一月蒙朝廷追贈先師為「洞虛普慧真人」。公乃謹捐重費,購得貞石二焉。一以紀吾師之實跡,派門弟之芳名。一以敘吾師之盛德,列女流之次弟。二東西玄為倚角,庶他日傳之不朽。

襄事告成,馳詣魚棠,禱余為文,以識歲月。余喜公之師弟善美俱盡,固不容以鄙陋辭,勉摭其事,而拜手稽首樂為之銘曰:

大道之根,先天地生。竊冥惚恍,其德強名。

玄元聖祖,垂教萬古。派及七真,大開聾瞽。

偉矣張公,襲振真風。全陽引渡,積行累功。

蔔居破堌,不貪名譽。苦誌精修,惟道是務。

竟月彌年,功勤愈堅。深造玄妙,洞達真筌。

周遊四海,垂□十載。所到緣行,人爭奉侍。

教闡古往,士庶丕欽。女男徒眾,藹然若林。

年五十九,怡然終壽。拂䄂便行,名傳不朽。

猗歟劉公,榮葬本師。特命將手,爰立雙碑。

光揚師美,雞休備紀。天長地久,垂榮不已。

大朝至元二年歲次乙醜三月庚午朔十二日辛巳

東平路濟兗單州等處教門提領賜紫通真大師劉誌源,同前濟州威儀宮門提點密寧大師王誌靜等 立石

馬氏村匠人徐誌,男徐潤,劉泉、賈政 刊

說明: 本內容由樊簫燦提供碑圖並錄入,盧明校訂。